高校后勤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2007-12-26 00:35龚启学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信息化

龚启学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潮流,2012年我国发布了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对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 信息化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潮流,2012年我国发布了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对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大学教育的重要条件,是高校后勤圆满完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职责的重要保障。

1 后勤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保障措施的重要部分,各高校也纷纷提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后勤部门承担着保障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重任,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后勤服务信息化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作为高知人群的高校师生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信息技术深入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等的方方面面,作为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又被称作信息时代的“数字原住民”。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3 高校后勤提高自身管理、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自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高校后勤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展开,高校后勤需要进一步深化社会化改革,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克服层次过多、责权不明、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推进市场开放、引进社会优质资源,逐步形成“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后勤格局,形成健全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后勤信息化是实现管理服务扁平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2 高校后勤信息化的建设状况

2.1 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

伴随着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受访高校已具备“数字后勤”建设的网络环境或硬件设备条件,高校后勤信息化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信息化建设在认识上是重视的。从学校领导到后勤员工对后勤信息化均具有一定的认识,认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为后勤信息化提供技术平台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增强后勤服务能力、提高后勤劳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业务上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信息系统或有建设的计划。比如一卡通系统,餐饮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物业报修系统,节能管理系统等,部分高校甚至建立了系统的获取服务系统,实现了全覆盖。

在后勤信息化投入上得到一定支持。很多高校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资源、财力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给后勤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支持,有的高校把后勤信息化列入学校信息化建设计划或者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有的高校甚至让后勤部门来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2.2 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

2.2.1 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

信息化现状的不平衡,信息化工作基础好的高校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全覆盖,而基础差的学校才刚刚起步;重视程度上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在学校信息化基础、领导认识、技术力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经费投入上不平衡,因学校财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实际后勤信息化投入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2.2.2 后勤内部不同业务上存在不平衡

因资金、技术、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呈现出各个具体业务领域在信息化水平上极大的不平衡,有些领域已经有很高的信息化程度,有些领域还没有开始规划。

2.3 高校后勤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不够,没有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虽然各个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都在讲后勤信息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认真抓,存在年年有计划年年待落实的问题。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始终放在自始至终

经费不足,投入不够。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较大经费投入的工程,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存在有计划无预算现象,有限的后勤经费更愿意投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维修改造等方面。

人才匮乏,“人”的问题突出。高校后勤队伍整体上文化水平较低,缺少能够承担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学校对后勤引进人才在政策上支持不够,普通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化手段的能力较弱,在日常的工作中,仍倾向于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对于信息化工作手段的革新缺少主动性,甚至有一定抵触情绪。

信息化系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因为建设中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在技术上没有建立统一的规范,以及高校后勤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服务与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等诸多因素,导致后勤信息系统缺乏互通性,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在信息管理和服务上的红利没有显现,没有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

3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始终放在工作首位,真正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优质的服务。加大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政策支持。

3.2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规范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后勤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同后勤业务之间的结合,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等丰富内容。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避免建设上的重复建设、无序建设甚至是无效建设,必须符合后勤行业规范及其信息技术标准,便于充分发挥后勤信息系统在管理、服务上的效益和服务上的便利。高校后勤信息化行业协会要在后勤行业规范及其信息技术标准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3.3 因校制宜,逐步推进

各高校因各自的校情不同,在开展后勤信息化工作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模式,虽然从实施效果上通过整条规划、一步到位地完成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理想途径,但是这样做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做保证,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批次逐步实施,根据学校后勤的资金、技术条件逐步推进信息化,最终实现信息化的全覆盖。

3.4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3.4.1 加强专业化的信息人才引进和培养

信息人才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化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吸引优秀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加入后勤工作中,为专业化信息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在后勤部门体系内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信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4.2 提升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的核心是人的信息化,必须提升全体后勤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培养更新信息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工作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打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务人员这个终端发挥信息化的效益。

4 结束语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大学教育的重要条件,是高校后勤圆满完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职责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必然趋势。要在顶层设计、技术规范建设、人财物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不断提升后勤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

参考文献

[1]蔡续.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03).

[2]陈智博.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4).

[3]张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08).

[4]蒋宏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

[5]吴汉龙.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9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信息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