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沿着支架爬升

2008-01-16 05:11吴诗本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参考答案想象思维

吴诗本

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将直接服务于培养人的创造力,这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两大任务之一。《文心雕龙·神思》这样形容“神思”:“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可见,人的联想、想象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同时,又指出:“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意授于思,言授于意”,“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也就是说,联想、想象思维并不是不可捉摸的,它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其规律,一步步地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走向更高更深的境界。

建构主义“支架”教学法告诉我们,训练思维要先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然后再撤去,让学生迁移运用。

如何搭建思维的“支架”?

一、搭建联想的“支架”。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把握了联想的规律,想象思维也就迎刃而解了。先看一例:第一步,随手在黑板上画一大“提”,学生会很快联想到斜坡、光柱、投影、慧尾等。第二步,除了这些自然界中的实物,还可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图案符号,像耐克、李宁、贵人鸟标志等。第三步,联想到人生,做人要勇往直前、不断进取等等。第四步,反过来,想想与“提”相对的有哪些?“横、竖、折”,“下坡”等。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步步联想、想象,思维从肤浅的表面逐渐深入到里层,是遵循着一定的联想法则的。

其一,受着联想触点的启发引起。触点不同,联想的内容也就不同。触点话题,可把它分为自然、社会、人生三大类:

1.自然有生物、非生物之分,生物又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2.社会包括政治(国家民族)、经济(衣食住行)、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

3.人生包括理想、信仰,思维、情感,意志、品德等个体内容。

其二,遵循思维方向跨类联想(相似——相关——相反),以达到不同境界(人文性、哲理性、时代感)。方向不同,联想达到的境界也就不同。

其三,联想、想象还受着学生知识能力的主体驱动。学生的知识素养也极大地影响着联想、想象思维的品质。

这三者,恰如火车的车轮、铁轨、动力,牵引着学生的思维奔驰向前,联想越深入,境界就越高。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触动学生的联想点,提示联想的方向,让思维不断地深入,才能提高联想、想象思维的技能,最终实现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根本任务,以便“教为不教”。

二、开动联想的火车。搭好了支架、掌握了联想法则之后,就可多方创设联想情境,蓄势发车,训练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

(1)语义发散。经常运用具体的物象,从不同方向,多点进行暗示触动,搭起支架,训练学生基本的联想思维习惯。

例如“水”:①相似/拟人。a.随物赋形→“变色龙”,毫无主见;b.加热汽化→一经表扬,就飘飘然,忘乎所以;c.流动不止→纵千回百转粉身碎骨也勇往直前。②相关/情境。a.冰雪灾害;b.湖泊干涸(中国百分之八十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c.水污治理(全国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五类水,如淮河、太湖、滇池等);d.最后一滴水;e.滴水穿石。③相反/寓意。a.柔软无形→刚正不阿诚可贵,“韧”的精神犹可嘉;b.时清时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例](2008年海南宁夏卷第23题)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这道题所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仿句要求以“机遇”开头,主语已加以限定,则确定的对象为喻体。顺着“机遇”内涵可跨类联想:①相似,自然界(石→土、山→水、风→雨……);②相关,社会人生(财富、宝藏,船桨、云梯,良药、名师……)

[参考答案]①机遇对于奋进者是一竿船桨,对于勇敢者是一架云梯,对于懒惰者是一团迷阵。

②机遇对于耕耘者是回馈收获的泥土,对于探寻者是埋藏宝藏的矿山,对于坚韧者是孕育深邃的细流。

(2)语句仿造。语境也是一种联想触动,仿写是近年来高考青睐的一种能力考查题型。联想点越具体明确,联想思维越易启动展开,因此,平时应训练学生很快找出语句中的显性信息,启动联想思维。联想越深入(自然→社会→人生)写出的句子越不会与别人的雷同,境界就越高。

[例](2008年江西卷第20题)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贯)。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首先把握其句式“……有了……好比……是……”,再寻找联想触动点,依据不同的思维方向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①水面→天空:“山上有了小屋,好比茫茫大海上的夜空出现了北斗,是绵绵秋雨的阴天突现的阳光。”——由自然界的“水面”联想到“天空”。

②自然→社会:“奶业有了‘三鹿,好比一片辽阔的草原裸露出一块荒漠,是纯真快乐生活里的一丝忧虑。”——由“自然界”又联想到“社会生活”,凸现“时代感”,让人眼前一亮。

当然,学生的知识素养越丰富,联想就越开阔,其境界就越高,越具人文性、哲理性、时代感。例如,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出与原句句式(一如……一如……)相同的句子:

我爱写作,读自己刚发表的习作,一如欣喜地收割自种的金黄稻谷,一如歌唱家纵情高歌自创的歌曲。

①相似联想。写作→绘画、下棋等。“我爱绘画,看自己刚画出的新作,一如设计师审视自己设计的‘神七,一如建筑工欣赏自己完成的‘鸟巢。”(时代感)

②相关联想。写作→登山、饮茶、赏花等。“我爱饮茶,品尝丝丝甘甜的新茶,一如新燕爽朗地衔啄春泥,一如秋蝉酣畅地啜饮朝露。”“我爱赏花,徜徉于仙子如云的花园,一如张翁心仪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一如陶潜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丰厚的语文素养让语段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氛围。(人文性)

③相反联想。爱→恨、讨厌、拒绝等。“我拒绝言败,舔舐自己的伤口,一如惠灵顿顿悟于黑暗角落的蜘蛛结网,一如爱迪生第一百零一次冲刺灯泡发光材料。”(哲理性)

(3)文段扩写。重点对象不外乎人物、景物、事件三类。充分发挥联想想象,依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联想触点,运用各种手法(摹状、比拟、比喻、夸张等),将对象写细、写活。

其一,描写人物。联想触动点是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

[例](2008年山东卷第18题)右面这幅摄影作品(略)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刘璇腾空一跃,舒展四肢,面带微笑,如鹰击长空,矫健有力;像鱼翔浅底,空灵自由;是敦煌飞天,飘逸脱俗。

[例]以“小学生”为对象,将“夏天、葡萄架下”扩展成一段不少于30字的片段。

[参考答案]夏天的黄昏总是美的。你看,那边缀满“珍珠”的葡萄架下,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小学生坐在石桌旁,两手托腮,凝视远方。夕阳映红了她那圆圆的小脸,山风翻阅着她身旁的童话。她是在想白雪公主呢,还是在想狼外婆?

其二,描写景物。触动点是由实而虚,运用比拟、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2008年天津卷第24题)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参考答案]人生天地,与大自然的那条小溪一样,都是为了尽力展示他那与众不同的美丽:可以冲出高山的阻隔,追逐辽阔无边的大海;也可以“望峰息心”,化成汪汪一碧的清潭。

[例](2008年安徽卷第20题)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1.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寒风“呼呼”地咆哮着,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蛮横地乱抓行人的头发,刺着行人的肌肤。行人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疾步前行。而大路两旁的松柏,却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傲迎风霜雨雪。2.今年冬天,天真的好冷啊。早晨起来,走到外面,那风还在吹着,丝毫没有减小的意思,仿佛要把我吹倒。虽然,我穿得那么多那么厚,简直成了个大胖子,可是,那风还是一股劲地往我身子里面钻。路上的行人也是全副武装,可是,还有一些人在直嚷嚷:“冷死了,冷死了!”

[例]以“故乡、桥、月”中的“桥”为重点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片段。

[参考答案]家乡的小桥轻舒双臂,抓住河岸,两条寂寞的小街因了她而“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这样,像一位月下老人,默默地牵引着过往行人,微笑着渡送人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三,描写事件。触动点是细节。

[例](2008年重庆卷第18题)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略)配上一段文字。要求:①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②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③20~40字。

[参考答案]母鸡悠闲地蹲踞在位子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地匍匐在草根里,说不出冷暖凄凉。

[例](2008年湖北卷第21题)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她左右顾盼着。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着船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参考答案]镜头三:姑娘抓起一颗莲子,仿佛很随意地朝远处抛去——“哗”,溅起水花,牵动了不远处少年的眼光,朝向这边……

镜头四:“嘻嘻嘻——”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惹起一阵诡笑。姑娘满脸通红,低着头,摆弄着手中的莲子。

(4)篇章启悟。没有联想与想象,则无以成文。联想对丰富文章题材内容、深化文章主旨及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记叙文例说。围绕主题将相关题材联想到一起:巴金《小狗包弟》(《必修》1),先写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以带出小狗包弟的故事,通过联想将二者组合到一起,让人知了此类事在全国普遍可见,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文革”对人心灵的创伤;郁达夫《故都的秋》(《必修》2),由北国的秋联想到江南的秋,从而对比表现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②议论文例说。议论文的方方面面同样可以运用联想来开拓文章的意境。为了论证观点,自然少不了联想一些论据来恰当证明;题材的多向联想不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摇曳多姿,还可使文章的主旨更为深刻。例如:《拿来主义》(《必修4》),先由“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再到“拿来主义”,通过联想就让人看出了“拿来主义”的特征,认清了反动政府的丑恶本质。再如《记念刘和珍君》(《必修》1),由段政府联想到“中国军人”、“八国联军”,同样深刻地揭示了执政府的反动本质。

③说明文例说。梁思成《中国古代的建筑》(《必修5》),为了说清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就自然地联想到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同时,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将其建筑构件联想比作语言的“词汇”, 将其建筑风格和手法联想比作文学的“文法”。

文章家曾祥芹认为,文章是“语言板块”在“神”(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统摄下水流一般地自然伸展,内在却有着义脉贯通的联系。如何利用手头材料有效训练学生思维?以上几点,虽嫌粗浅,但对落实新课标,保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许不无裨益。

[作者通联:安徽潜山中学]

猜你喜欢
参考答案想象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