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作文:作文教学高效的可能途径

2008-01-16 05:11袁爱国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读图图画习作

袁爱国

一、 读图时代:是将幼稚进行到底,还是培养有思想的受众?

这个时代是世界被以图像的方式把握的时代。面对纷杂的信息,我们的目光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因而,视觉符号生动的形象、浅显的表意,要比文字和声音更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图形、图像逐渐成为当代青少年课外阅读的主体内容。许多事实表明,“读图”影响学生的阅读品质,使他们的思想幼稚化,逐渐丢失了生命体验的悟性,影响了价值判断的正确性。

但如果审视一下“读图时代”的图画,其特征之一便是现实性。虽然不再直接写生于具体的生活,而是和公众图像构成直接对应关系,但作品本身所关注的无疑是现实,用一种貌似肤浅的文化图像对应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其实,“读图”也能表达深刻思想,也可以成为一种视觉思维的方式,从现在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可能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发掘人的潜能的方式。有专家指出:“当读图之风嚣张狂热之时,言语创造和言语生命更显得尊贵。语言文字是存在的家,是人的思维和精神创造永恒的载体。”因此,我们需要的是科学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逐步增强学生读图的深度,培养更多高品位、有思想的受众,而图文结合的读图作文不失为一条比较好的途径。

今年4月某日看着案头的《读者》杂志(2008年第9期)封面,那独特的构图、纷繁的图像信息、耐人寻味的主题,让我心头不觉一动,何不让学生读图写一篇文章呢?于是拟题如下:

走进图画的同时,不仅接触图像呈现的世界,也能唤起我们内心的体验。读图,读人,读社会,也读自己的内心,面对《读者》的封面(见附图),你会有所思,有所感,请用你的笔记录下来,文题自拟,体裁不限,600字以上。

《读者》这幅封面图画原题为“思想者”,同学们在读图作文的同时,在思与诗文之间触及生命存在的本义,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于作文本质的认识,并进而探究作文指导过程中的合理因素。

二、案例剖析:透视作文指导过程的高效因素

1.系列训练,循序渐进。

“读有‘读法,写有‘写法,听说有听说的方法,语文教学决不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没有规律可言的。因此,这种训练不能是‘多多益善的机械重复,也不是缺乏序列的盲目训练,而需要有一套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汉语文特点的学习方法作指导。”(倪文锦《实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读图作文是一项极富挑战意义的写作活动,首先在于“读图”的难度已大于“读题(作文题)”,其图像的符号意义多元开放,确立一个准确合理的观察视角,在把握图像信息的同时,要运用联想、想象甚至是直觉,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调动生活积累,运用恰当的言说方式,才能完成这一创造性写作任务。我设计了下列步骤:

①读图命题(整体感知画面,初步概括画面主题)

②描述画面(细读画面信息,练习有序描述画面)

③读图随想(发散思维训练,练习运用议论发表观点)

④读图赋诗(追求创意表达,练习写作小诗)

⑤读图技巧(归纳读图技巧,反思读图经验)

⑥读图作文(提升读图品质,训练综合写作能力)

上述设计由观察到思考、写作,由分项训练(拟题、描述、说明、议论、写诗)到综合写作,由易到难,学生在螺旋式训练中逐步提升读图写作能力。

2.“思”的孕育,提升品质。

不少国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思想者和学习者双重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写作活动,是学习过程,但不是简单地模仿,也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思想参与的过程。“读图作文”的第一要义便是思维品质的提升。

训练的第一步是“拟题”,即根据图画内容命名,并说明命名的缘由。学生为《读者》封面拟题如下:《当物质包围精神时》《我思故我在》《文明因思考而存在》《脑纳万物 有思乃多》《思想的芦苇》《沉思中的纷繁》《心灵的桎梏》《迷失的思想者》《累》《灵感——创造的源泉》……这幅图原题为《思想者》,显然学生的标题很富有创意,展示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思维训练,在写作结束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进行自我审视。这样不仅可以总结写作技法,还能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下面是两位学生完成习作后的反思感言:

不同的人看相同的图,会有迥然不同的感受;相同的人看相同的图,也是一样。因为人既有情感泛滥的,也有冰冷坚硬的。欣赏一幅图,我注意的是质感和创意。这幅画没有水墨画的粗犷与简约,也没有油画的细致入微,有的只是思想。这便已经够了。思想是烛照人的火把,思想也是一幅图的最终价值。(刘建宇)

读图就是在读文章,就是在读人的灵魂。读文章需要抓住中心句思考文章主题,读图也是如此。但图片的主题更芜杂,更深刻。有时,一幅有内涵的图片,反映的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带着思考去细细品味,图片便成了一面能照射到人的灵魂的镜子。(王栗宜)

诚如钱理群先生所言,人正是通过说与写,将自己朦胧、模糊的思想明晰化,对零星、残缺的思想片段进行修正、补充、发展,使其相对完整化与逻辑化,并将纷繁、无序的思想系统化、有序化,总之是将原初的、处于相对粗糙形态的思想外化为精美的语言与结构,呈现为一种文化。

3.多样表达,“诗”意无限。

如果说“看图”仅仅意味着主体对于图画的静态观照;而“读图”则是主体与图画之间的相互对话,读者“读图”的同时,图画也在审视读图者。“视觉的这种交互性质比口头对话更为根本。而对话,常常是一种以言语呈现此一交互关系的尝试:试图解释——无论以隐喻还是直白的方式——‘你如何看事物的,并试图发现‘他如何看事物的。”(约翰·伯格《观看之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丽独特的思想,必须借助丰富的表达方式,才能使文章骨骼匀称,血肉丰满。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现状,应先进行表达方式的单项训练:描述画面(说明、描写),读图随想(议论)。下面两位同学的随想立意深刻,表述生动精辟:

思想者的困惑更是这一时代的困惑。当我们一味地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却忽视了思想精神的存在。于是精神财富便被弃于心房的一隅,落满尘土,暗淡无光。面对堆积如山的物质财富,我们会发现人生愈发地空虚……(夏礼炜)

看完了这幅图的感受,只有一个“乱”字:各种充满时代感的物体充满了整个版面,这些好东西,带给我们的除了物质生活的优越,还有什么?缺了和谐的因素,时代越上了快速前进的轨道,几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没有了自然的时代,没有了丰富精神世界的时代,一切都好似违背了生活的规则,人们向着“更高、更快”的目标而努力,何时能够停下前行的脚步?何时,思想者才会放下托着腮帮的手,开心地微笑?……(袁潇)

为了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我又尝试让他们围绕图画写小诗。我引用了几米绘本中的图画与诗歌《疲惫人生》作为示范,然后让学生创作。下面是学生的诗作:

晨曦里,疯狂的大脑在飞转/月光下,静默的心灵被囚禁/何时,不再……/一不小心,卷入思想的大潮中,也落入了深渊/等待,那时……/当思想在幽深的暗蓝中融化/心灵便能挣脱桎梏/在月光下歌唱(夏芸《心灵的桎梏》)

环绕的手臂/余温依旧/繁琐的思维/物欲横流/记忆的画面/欲说还休

梦幻的底色/涌动着物质的洪流/擎起时代的花蕾/沉默地思索/意念在伸手……(梁尚文《欲说还休》)

三、追求高效:探究作文教学指导的优化

1.渐悟:作文教学指导高效的基点。

罗兰·巴尔特说:“写作本身乃是一种悟,悟是一种强烈的地震,使知识或主体产生摇摆:它创造出一种无言之境。” 言语素养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导悟下的学生自悟,是一种“渐悟”,而不是“速悟”。作文教学的高效不在于教师的“金手指”一点即通,而在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唤醒,写作经验的积极投入,渐入佳境,妙笔生花。因此,我将课内限时写作与课外自由作文相结合,课内进行单项训练2课时(读图拟题、描述说明、发表议论、创作小诗),课外综合写作,第2周交流评讲。课内习作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借鉴,课外写作空间开放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才情;时间的间隔有利于思维的条理化、清晰化、深刻化。

2.精要:作文教学指导高效的关键。

写作是一种最具个人化特征的精神生产活动,与教学的集体性、规范性、规格性的培养模式相抵触。写作能力须在实践中领悟。作文教学设计不在于过度指导,而在于精要适用。

本案例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明确写作目标——分点写作训练——随机交流指导——课后综合写作——批阅交流反思。无论是学生课外自主写作,还是课内在教师指导下的写作,应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聚精会神,静心动笔。整个训练的流程,要点清晰,步骤合理,几乎不需要教师的指导,重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习作文本、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交流,在写中悟,在写中交流,在写中反思。因为写作(尤其是文学写作)是一种直觉的过程,可以促进和刺激而“不能真正教给”。教师在作文过程中所进行的阶段指导,有时还可能干扰写作过程,甚至剥夺了学生产生和发展个人思想的权利。

3.反思:作文教学指导高效的生长点。

写作的提高须靠“自悟其理法”,“自求得之”,不是靠知识的“授受”(叶圣陶语)。因此强调写作实践反思的重要性,可以从学生与教师两个维度进行思考。

学生:读图反思——分点写作——交流评议——课外自主写作——交流评价——作后反思;

教师:课前反思——设计作文教学方案——课堂实施指导——批阅评价习作——教后反思。

学生从读图反思(与图画对话、与自我对话)开始,通过历时两周的写作实践,在书写自己习作的同时,阅读同学的习作,参照读图、写图的体验,然后进行反思,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的技巧,更有许多超出写作的感悟,这样的反思往往接近写作的本质,触及生命的内核。

教师的反思基于课前学情的把握及训练目标的调控,通过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以及学生写作过程及习作透露的信息,对于整个流程的系统反思,不仅会刷新教师教学设计前的认识,更会生发作文教学机智的火花,而这些火花稍纵即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提升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智慧,这一点尤为重要,却往往被许多一线教师忽视。

[作者通联: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读图图画习作
读图
图画捉迷藏
读图
读图
读图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