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形象与真实的饭碗

2008-02-11 10:41
杂文选刊 2008年8期
关键词:区长饭碗通州

时常听到“谁影响××的形象,就砸了谁的饭碗”之类的语言,总感到那不过是某些铁腕人物特有的具有震慑性的口号,如今却有活生生的事实摆到了面前:《通州时讯》的摄影记者王力利就因为他拍的那张照片“影响”区长的“形象”而被人“砸”了“饭碗”。这是区长做政府工作报告时的照片,报社领导说:“这张照片作为图片新闻,传达的大会精神是错误的,不振奋的,难道照片想告诉读者,通州区去年的工作没做好,区长在低头认罪?”王力利就为这个所谓的“政治事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王力利拍出照片到他被砸“饭碗”不满三天;从他知道照片出事到他被砸“饭碗”,也只有六个小时。报社领导对王力利是这样说的:“……没法保你了,连我们这些领导都已经给区长做检查了”。看来,这位区长把他的“形象”以及这张“影响”他的“形象”的照片看得很重。他大概很希望自己在见之于报端时是目光炯炯神采飞扬高瞻远瞩的。因此,当他看到自己在做报告时居然连头都没有抬起来,也就怒不可抑了。以至于无暇顾及一个简单的常识:照片拍得好不好,也与他自己有关。假如他做报告时,总是照本宣科,眼睛都不敢离开稿子,别人怎么拍得出他那炯炯的目光、飞扬的神采和高瞻远瞩的形象?!“通州宣传口的人都知道这区长的照片不好拍”呢。

区长先生却偏要把区长的形象,上升到通州的形象。于是乎,一张区长的照片没有拍好,也就影响了整个通州的改革开放。所谓“政治事故”,大概就是这样不断“上升”的结果。这是一种心造的幻影。区长先生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了,别人哪有那种闲功夫去琢磨或品味他的“形象”,不仅不会因为这张照片而认为他在“低头认罪”,进而怀疑“通州区去年的工作没做好”,说不定连这种本来就乏味得很的会议报道和图片新闻都懒得去看上一眼呢!

区长的形象只是虚拟的形象,记者的饭碗却是真实的饭碗。靠兢兢业业工作而获得的每月四千元的收入。在区长的眼里,或许算不了什么,对于王力利以及他的家庭——女儿还在读大学,妻子已经退休,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却是命之所系,说是“饭碗”,一点也不过分。然而,这个真实的饭碗丢了,只因为那个虚拟的形象。而且,这个饭碗是在春节前夕丢的,王力利还得瞒着家里的老人与孩子,“每天一到上班时间,就到外面去溜达溜达,……到点了再回去”,这过年真像是过关!难怪他的一位叫邓婕的同事说,她那时特想给区长发一个短信,告诉他,“《通州时讯》一个老大哥,一个特别敬业的老大哥,在新年到来之际,丢了饭碗,这个年,您想让他怎么过?”

王力利真的很看重这个饭碗。报社领导指责他在这次拍摄工作中不够敬业,没能拍到区长念报告时抬头正视前方的瞬间。因此,他为“区长那天究竟有无抬头”而“时常陷入痛苦和迷惘的回忆”,还不只一次地叨念,“要是有机会能跟区长交流的话,我就想跟他说,‘您如果抬起头来,我不会拍不到您。哪怕在半个小时内,您抬过一回头,我跟您保证,我一定会抓到的。”这叨念,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这是在受到致命打击之后才会有的叨念。然而,这样的悲剧,实在不该发生在今天。

王力利的饭碗那么容易被人剥夺,还有一个原因,他是“聘任制”的。他曾在五年前被买断了工龄“下岗”,那一次丢的“饭碗”算是他对国企改革做出的贡献。记者的“饭碗”是“再就业”后得到的。固然,聘任制意味着可以随时解聘,却不等于可以任人摆弄。无论是“下岗”还是“再就业”,王力利所做的都可称之为“响应党的号召”,他不应该受到任何歧视。倒是《通州时讯》的有关领导对“党的号召”有阳奉阴违之嫌。有报道说,“《通州时讯》原是北京通州区委的机关报,五年前国家报刊体制改革取消县级党报后,改为《北京娱乐信报》的社区版。为了便于人事管理和广告运营,《北京娱乐信报》和通州区委宣传部共同成立了一家名叫信通力达的广告公司,但报纸实际上还是由通州区委宣传部主办”,也就是说,改革只是瞒天过海的障眼法,《通州时讯》还是原来的区委机关报。如此这般,大概也是为了某些人的“形象”。

王力利因为区长的形象而丢了饭碗,别人却可由记者的饭碗而质疑区长的形象——你说说,这个“形象”是不是有点虚弱,有点委琐,有点冷漠,还有点血腥?

[选自2008年3月27日《平民文学圈》]

猜你喜欢
区长饭碗通州
成长与“饭碗 ”
“丢掉饭碗”的由来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Vocabulary Translation
区长“不开心”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
通州过热的房市正在降温
最后的拆迁
对年轻人的两个要求
能喝酒的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