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的终结?

2008-02-11 11: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7期
关键词:英皇艳照阿娇

孙 冉

玉女似乎永远都得以圣人的面孔示人。真人永远要埋藏在玉女的角色中,一但发现不吻合,就会引起人们的恐慌甚至攻击

在一个世纪前,发生在法国的一件名人事件,和今天的“艳照门”有几分相似。

这个名人就是居里夫人,在她的丈夫去世后,玛丽•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状态。直到另一个男人介入了她的生活。他叫保罗•朗之万,也是一个相当卓越的科学家,一个有妇之夫,比居里夫人小五岁。

朗之万打算和玛丽•居里在一起,但是他们最终失败了。这个男人的妻子,发现了玛丽•居里写给她丈夫的情书,并把它们公布给了报社。

之后,在这个自由奔放的国度,出现了不理智的一幕。

法国人愤怒了,他们袭击了居里夫人的住宅,用石头砸坏她的窗户,声称要杀死她,要她滚出法国。一些法国的科学家,甚至联名写信,要她离开法国。因为这个寡妇在和情人的通信中,居然表现出了强烈的性需求,并且试图满足它。

20世纪初的法国是个乐于谈论风雅、艺术蓬勃发展的社会。但在当时,居里夫人信里的内容依旧是人们不可饶恕的。那个社会普遍流行的规则是,女人根本不应当公开有这种需求,尤其不能理直气壮地声称希望通过爱情满足它。于是整个欧洲给了居里夫人一个新的标签:波兰荡妇。

这个女人背着这个标签走完了余生,人们在对她的悼词里,才终于用“崇高”的字眼肯定了她的一生。

玛丽•居里身上的标签不只一个,但很显然人们却不曾把她当做一个真实的女人来看。100年过去了,居里夫人式的“标签”悲剧仍在繁衍,今天的人们仍然喜欢贴标签,在艳照门里,钟欣桐的标签是“玉女”。

一个精心打造的产品

玉女,在香港这个城市,和赛马一样,有着传统,一代一代的玉女层出不穷。

早在民国娱乐产业刚起步的时候,就产生了一批玉女,代表人物是李丽华,当年出身梨园。而香港如今的娱乐业,上承中国传统,西接好莱坞风气。

大约上世纪20年代时,明星文化西来,与中国传统的梨园情调一碰撞,随即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玉女。香港学者梁文道说,玉女是一个中文语境的产物,女明星在好莱坞也有,但到香港,不叫女明星,就叫西洋玉女。事实上,在西方没有玉女的概念,也没有玉女的称呼。

再到后来,人们对偶像产生了标准,对玉女有几条原则,一不能过30岁,二不能结婚,三不能破坏形象。

而玉女也有自己的模子,穿衣服要走可爱淑女风,化妆要自然淡妆,发型清汤挂面一些,说话要娇娇柔柔,拍戏不能接吻。

10年前,香港的媒体还中规中矩,媒体和艺人的关系很好,对玉女也很客气,因为有她们上封面的报纸都很畅销。到了后来,读者的口味越来越刁,媒体变成故意找玉女的死穴,颠覆玉女的形象,爆反差来吸引读者买账。

Twins2000年出道时,恰逢杨采妮隐退后,香港“玉女”进入一个真空期。英皇娱乐集团参照“日本早安”少女组合,找到这两个孪生儿般的女孩,组成女子二人歌唱组合,取艺名阿娇和阿SA。

此时的“玉女”已经成为一个精心打造的产品。

英皇没有让她们走传统周慧敏式的玉女路线,而是让她们以青春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一个纯情一个可爱。随后专门为两位玉女推出面向校园和儿童的唱片,每隔一段时间推出一本主要以少女和学生形象为主的写真集。

Twins的形象一直维持得很好,她们在多个场合表态自己与成人世界无关。阿娇在出席由大卫城文化中心主办的“贞洁校园开学礼”时,与香港天主教徒一起明确表示拒绝婚前性行为,她甚至说,看到艺人公开接吻,会恶心。

2006年遭遇演出后台的偷拍事件,阿娇楚楚可怜地哽咽之中,还不忘提一句,“这叫我如何面对小朋友”,更是博取了全社会的同情。

英皇星艺文化公司的行政总裁徐岩告诉记者,英皇资金雄厚,捧新人能做到长线投资。而且香港地方小,只要在《东方日报》《苹果日報》、TVB这三家主流媒体轮番轰炸,基本上就可以维持一个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商业代言、主演电影等赚钱的活儿就来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人打开电视、翻开杂志总能看到Twins这两个女孩子,因为填补了空白,久而久之就深入人心了。

人们的记忆始终停留在那个给小朋友唱儿歌,远离成人世界的小女孩,突然有一天,发现她原来已是27岁的熟女,并且赤裸裸地享受床笫之欢。

偶像的功能

“有人说Twins从未性感过,怎么可能,她们从没停止过性感。”香港著名戏剧导演林奕华说,Twins就是让许多小孩子把性感的幻想投射到自己身上,女人看Twins说,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男人则会把对少女的性幻想投射上去,所以Twins才会这么成功。

这是一种洛丽塔式的压抑的性感,在香港产生了双重标准:虽然大家都在消费玉女的性感,但却并不承认,而且要求玉女远离一切性感,永远过处女的生活,一但任何有损处女面纱的事情发生,她将永远被打入冷宫。

林奕华说,这就是香港娱乐圈最令人琢磨不透的地方,真人永远要埋藏在玉女的角色中,虽然她们的年龄已经27岁,而且着装也在慢慢开始“露”起来,但所有人还是把她们当作老少咸宜的“玉女”。

“阿娇”是玉女,但钟欣桐到底是怎样,谁也不了解,直到“艳照门”暴露出这种差距。

在林奕华看来,都是香港人把自己对于生活的恐惧投射到偶像身上,将自己的焦虑、困惑、恐慌像机关枪一样扫向他们。于是,女明星们相继中弹,从刘嘉玲到如今的阿娇。

这种被压抑的对性事件的兴奋,在“艳照门”事件中被放大到了最大。

林奕华说,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明白,偶像是消费品,我们消费的是她们工作的时间,但很多香港人就是陷在这种捍卫玉女的情结中走不出来。玉女只是一个打着标签的花瓶,一旦被认购,身上的标签也自然消失。但是,一旦有一天人们发现,这个花瓶所有权混乱,那么在香港人心里,她连做一个普通花瓶的机会都没有。

也许,香港太小、太紧张,人与人的沟通太难,对异性的性幻想就都落在了偶像身上,因为偶像们从来不会拒绝。一方面,他们会让你对他(她)有幻想,另一方面,他(她)会在公共场合说我爱你们,所以偶像的存在并不是要教会小孩子功课,偶像的存在,每一个都是针对民众的性幻想。

事实上,一切来得并非偶然。香港资深媒体人查小欣描述,在第一代明星周润发和第二代明星刘德华其实早就显露了端倪。这两人都是从无线训练班出身,先演电视再演电影,工作快10年才红起来,红得辛苦。所以他们很小心、很努力。刘德华以前是抽烟的,年轻时的他觉得这很酷,但他后来戒掉了,原因是怕粉丝觉得不好。

很多社会学者对于香港人这种很假、很保守的传统,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叹息。毕竟,长期标榜思想自由的岛屿,在面对这么一个世俗化话题时,思想仍显得如此落后。

猜你喜欢
英皇艳照阿娇
“艳照”
花都情缘
英皇音乐:考试是用来“享受”的
艳照门等2则
“艳照门”暴露出的社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