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培育金融核心区:布局、路径与对策

2008-03-20 09:15彭小兵冯宗茂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布局

彭小兵 冯宗茂

摘要:金融核心区的培育是提升重庆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以及构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关键因素。在审视金融核心区的概念、内涵和重庆市培育金融核心区的必要性、可能性基础上,运用大系统分析方法的原理,提出重庆金融核心区的规划布局和总体思路;基于产业集群理论探讨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培育路径与对策。研究认为,培育重庆金融核心区,要在运筹高端金融商务发展体系、夯实现代金融业发展平台、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等三个方面合理布局金融产业,促进形成金融业产业集群,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主体结构、强化金融资源共享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关键词:金融核心区;金融中心;金融业集群;布局;路径

中图分类号:F18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8)02-0007-08

邓小平同志1991年曾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一经典的评价精辟地阐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更显示出它,的深刻性、前瞻性。金融不仅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最重要手段,也是调配经济命脉的供血系统。在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中,金融体系依附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对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金融体系对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又会产生反作用力,金融通过配置资源引导各种生产要素,重新塑造经济乃至社会格局,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重庆市作为中央直辖市以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惟一的统筹城乡商贸改革试验区,其重要的政治地位、特殊的经济区位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中国经济发展总格局和西部开发中突出的战略地位。由于金融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尺和核心构成,因此,作为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呼应、相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西部重要增长极的重要支撑,重庆的金融建设也应该上档提速,积极抢占西部金融制高点。为此,2007年4月重庆市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金融核心区,到2015年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金融功能最完善、金融创新能力最活跃、金融品种最多、金融实力最强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最广泛的金融中心。2007年5月23日,在中共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快培育金融核心区,引导金融机构集中向中央商务区布局,努力建成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

作为区域金融发展重点的金融核心区,在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成为反映一个城市区域和空间金融政策方向的,关键因素和一个金融中心的形象展示。作为中国内陆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重庆推进现代金融核心区的培育及在金融核心区内发展知识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的现代金融业产业集群,有利于重庆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的一体化,有利于提升重庆市产业能级,促进重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现代产业的建立发展奠定资本和金融基础。目前,重庆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已经提出要在重庆渝中区解放碑、江北区的江北嘴和南岸的弹子石所在的10平方公里左右范围内,进行高起点空间规划、分阶段推进、高标准建设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金融核心区,引导主城区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布局,并形成功能齐全、国际接轨、辐射力强的金融信息产业功能区、区域金融机构总部区、金融研发区、金融服务中介区、金融配套服务区等若干个金融功能区,进一步把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服务中心、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监控中心。

笔者首先厘清金融核心区的基本概念,阐述重庆培育并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运用大系统分析方法的原理研究重庆金融核心区的空间布局以及培育金融核心区的目标设想、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分解,接下去基于产业集群理论,论述重庆培育金融核心区的基本路径,最后重点探索重庆培育和建设金融核心区的对策建议。

一、重庆培育金融核心区的必要性及金融优势

(一)金融核心区的概念辨析及功能

在金融实践中,与金融核心区相关的概念或提法还有金融核心聚集区、中央金融区(CFD)、核心金融区。笔者认为,这几个概念内涵一致,都暗含着“核心——外围地区或边缘区”的关系,都是模仿经济学“协同效应”的一种模型。其中,核心区是指研究对象的领域,而边缘区则是指研究对象能影响的领域。“核心”按增长极理论来理解,是“增长中心”或“增长区域”,它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尺度的地域范围,表现为高层建筑、紧密的内部商业联系、步行式交通、有限的停车空间和几乎全部利用了的各种场所。基于这样的理解,金融核心区具有组织、指挥、推动周围地区金融发展的“领袖”作用,突出强调了其对大区域经济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而不仅仅是说明金融布局的单元名称。同时,金融核心区还是一个城市或区域金融资源密度高值区。由于金融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平衡的,而每个时期,都有适应当时经济技术水平的优势区位,该区位积累了或蕴藏着非常大的“金融势能”(通常是无形的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聚集其中。因此,金融核心区一般选自金融资源稠密地区,成为大银行、证券、保险、贸易公司的云集之地。

综上所述,金融核心区是通过政府选定和推动并主要由市场形成的,对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并能带动周围地区发展的重点建设地区;主要服务业基地、资本富集区和特殊区位等是金融核心区形成的关键因子。

在金融核心区的功能上,首先,依据“扩散理论”(Diffusion Theory),核心区具有很大的经济势能,具有扩散效应特别是信息扩散,因而,金融核心区在“金融势能”的作用下也表现出很强的金融扩散作用。金融核心区一般是信息源地,各种原始或经过加工的经济、金融信息,由核心区向外围地区扩散出去,对外围地区起着信息渗透作用。其次,金融核心区的创新能力也非常明显。“金融势能”通常表现为无形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势能的作用下,一些金融更为成熟、发达的中央区,具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金融创新能力,即金融核心区可以依靠自身进行技术创新或创造性地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并通过信息输出、人员交流等形式,带动周边地区的金融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二)重庆培育金融核心区的必要性

培育重庆金融核心区,既是金融业和企业自身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重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需要

金融业是服务业中附加值极高的行业,具有信息不对称和明显的外部效应特点。金融业的经营运作,不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也依赖于自身的信用、公众的信任以及外部法制环境的完备。其中,为获取公众广泛的认知和信任,必须尽可能减少信用推介成本、增强信息交流。而金融机构在空间布局上的集中并形成核心区域,不仅有利于提升经济总

量、共享金融政策优惠和金融基础设施与技术、共受金融传统文化积淀的熏陶,使金融机构自身得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的效益,而且方便金融监管规范与金融信息交流,共享,进一步改善金融信息流动,提高效率、增加流动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并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都有金融机构云集的金融核心区域,如纽约的华尔街、东京的丸之内和新宿、香港的中环湾仔、上海的浦东陆家嘴等。相反,如果不能集成金融核心区并集中提供很好的跨区域的金融服务,那么由于财务成本上升,企业的跨区域投资无法正常进行,效益就会下降。

2、企业发展的需要

实现“一小时经济圈”和“一圈两翼”的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目标,壮大企业、发展经济是根本。重庆城市建设、重庆企业跨区域经营、重庆上市公司异地融资等等,都对区域内的金融互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许多企业财团不仅需要银行提供一般性的贷款、存款等传统金融服务,更需要金融核心区域集中为其提供跨区域的结算、咨询、理财、保险、证券、财务顾问、担保、投资银行以及其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种被称为“量身定做”的“一站式”服务方式,已经成为国际金融服务的主流。因此,培育并建设金融核心区,既是以客户业务范围为基础、按照经济区域划分选择客户并实现区域内的金融互动的现实需要,也是重庆和长江上游地区内企业实现金融和经济信息资源共享,企业诚信、经济和金融发展等方面数据共享的现实需要,对于打破因行政区划、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垂直管理所造成的金融资本的割裂状况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世界趋势和国际潮流

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集群的金融核心功能区,也是一种世界潮流和发展趋势。金融核心区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着国际大都市中央商务区功能结构的提升。现代金融服务业集群的金融核心区,主导着国际大都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决定着城市和地区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以美国纽约为例,曼哈顿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人口150万。但它的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的82%,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地产总额的53%。曼哈顿的华尔街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单证券、商业经纪和交易业的就业岗位就增加到129000个,银行业的就业岗位超过65000个。还集聚了金融研究部门、专业团体、房地产事务所、广告公司等,并带动了商业服务业。

4、满足统筹城乡建设对金融的需求

重庆都市经济圈的形成与辐射型发展、统筹城乡建设对金融的强烈需求,都对金融核心区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增加了金融核心区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施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需要重庆金融产业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金融产业如何实现率先发展,推进重庆统筹城乡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在促进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经济转换过程中,金融产业功能如何定位、作用如何发挥,实现城乡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和强化金融产业的风险规避。显然,虽然直辖后的重庆已成为中国西部充满活力的重要工业基地、科研基地和商贸中心,经济、社会已经步入协调发展的快车道,但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升级,制造业等工业产业和商贸业也升不了级,制造业要生产中高档产品、商贸业提供中高档服务也都很难,于是就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由于培育和建设金融核心区,有利于金融机构错位竞争,实现联动发展,提升整个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层次和档次,进而推进重庆统筹城乡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重庆金融核心规划区的金融核心优势

目前,重庆正在致力于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其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也已成型,由证券、外汇、货币、期货等市场组成的跨区域性金融市场体系基础已经奠定,并正在不断吸引中外金融机构将总部设在重庆。随着这些金融市场规模实力、技术水平、集聚力和辐射力日益加强。重庆培育和发展金融核心区也日益可行。总体上看。规划中的重庆金融核心区的金融发展呈现出以下优势,并表现出强烈的金融服务集群优势,具备培育并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的潜力。

1、较高层次的金融机构汇集,金融业集群趋势明显

规划中的金融核心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金融监管机构在渝派出机构为核心,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为主体,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票据(专营)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功能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区的金融组织体系。具体而言,该区域汇集了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和重庆银监局、重庆证监局、重庆保监局,是金融监管中心;全部全国性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的省级分行,成为重庆市银行业管理中心、银行业资金营运中心和商业票据交易中心;集中了重庆市全部证券机构的(管理)总部、重庆市近1/3的证券营业部,是证券营业部分布最密集、交易最为活跃、竞争最为充分的区域,成为重庆证券市场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聚集了重庆市全部保险公司的管理总部,成为重庆市保险市场的高地;吸引了全部进入重庆的外资金融机构;集聚了重庆市最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超过了全市总数的50%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与金融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

2、金融业务总量绝对占优,金融市场辐射作用日益突出

目前,金融核心规划区金融机构的高度集聚、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辐射能力的不断提高,成为重庆市的金融业务中心。金融市场的发展除了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外,还表现在金融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和金融市场影响地区经济生活程度的深化以及对周边区县经济发展的促进。主要表现在:(1)金融核心规划区近年来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如区域信贷市场高速增长、对周边区县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重庆市各区县中居于领先地位;区域内证券市场的集聚效应十分明显,是证券机构的集聚中心,通过自身的集聚效应所产生的信息优势正在对全市证券业和证券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区域内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使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日益凸显;区域内货币市场的发展,集中了全市全部银行票据专营机构,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票据集散地;重庆市拥有网上信用拆借、债券回购、现券买卖资格的金融机构全部集中于渝中区。(2)金融核心规划区近年来对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影响不断增强,如降低周边区市县金融体系运行的交易费用。对周边区市县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了资金供给规模,对周边区市县产生市场创新的外溢效应,提高了与周边区市县金融业专业化分工程度。

从整体上看,无论从汇集金融机构的层次。还是汇集金融机构的数量来看,或者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规划区域已经初步奠定了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基

础。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分工合作,业务交融,共同形成金融业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

3、具备了支持金融发展的商贸、环境、交通优势

与金融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商贸、写字楼、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等,是培育金融核心区的重要环境支撑。目前,重庆市的解放碑一江北城一弹子石片区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是重庆市重要的商务和商贸中心,基本上具备了金融核心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道路交通要件。

当然,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与国内外相对较发达地区金融城市相比,重庆金融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金融核心区的培育与发展。如:金融业整体发育程度不高,金融核心规划区金融结构不平衡,这是培育或打造金融核心区最严峻的挑战;而金融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强、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不够等等,也是在打造金融核心功能区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并得到解决的难题。

二、重庆金融核心区的规划布局和发展思路

(一)重庆金融核心区的空间布局

金融核心区是重庆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内核和形象展示。目前,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解放碑周边至朝天门、江北嘴周边和弹子石组成的“金三角”一带,约10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内,是金融业发展条件最好、基础最雄厚的地区,这里汇聚了源源不绝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具有把解放碑“十字金街”建成“重庆的华尔街”,把江北嘴建设成“重庆的陆家嘴”的潜力。该金融核心区的具体布局(以下称重庆金融核心规划区)是规划中的重庆中央商务区——解放碑商贸中心区、江北城商务中心区和弹子石滨江地带功能配套区。

按这个布局来规划重庆的金融核心区,在总体上呈现出中心性、整体协调性、相对独立性、动态发展性和金融文化传承性等特征。它既是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又是社会空间范围。就地理空间范围而言,金融核心区一般会被人为地划定或限定在城市一定的区域中,以人为划定的边界,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系统;而就社会空间范围而言,金融核心区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空间区域,是在市场经济下组成的金融机构、人和工商企业、经贸交往的聚落群体,除了建筑实体的反映外,金融核心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城市居民精神的体现,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经济、金融甚至政治与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重庆培育金融核心区的建设思路

1、培育目标

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培育目标是,把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带建设成辐射长江上游地区、面向全国的,与重庆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相匹配,成为西部重要增长极和统筹城乡建设的重要支撑的中央金融区,成为资金密集、市场完善、交易活跃、信息通畅、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长江上游地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区,成为资本的聚集地、配置地、发散地,成为吸引、集聚金融企业、金融中介组织和高层次金融监管机构的金融组织发育中心,成为证券市场、信贷市场、保险市场、信用市场等金融市场的培育中心以及地区金融财税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心,是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预测、防范、化解基地。

2、发展思路

该金融核心区是重庆市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域,为达到金融资源最充分集聚、金融功能最充分发挥的目标,其发展思路是:做好金融核心功能区的整体规划,整合规划区的金融资源,与其他周边区县联动发展,发挥核心功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促进重庆市和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强化金融产业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总部入驻,做好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决策监管中心、金融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信息汇聚中心以及国际交流中心的各项建设服务。

三、重庆培育金融核心区的路径探讨

金融核心区建设的基本评价指标有:(1)经济规模。经济规模总量能产生强大金融需求、促进金融机构的聚集和金融资产规模的扩张。(2)金融聚集程度。包括金融组织、金融市场和金融规模的聚集。金融核心区显然应该有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通过聚集效应发挥规模优势和外部效应。一般来说,以居民储蓄余额、存款余额、贷款余额、银行现金收入、现金支出、保费收入代表金融规模聚集程度,以金融机构总数、外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代表金融机构聚集程度,而以金融市场结构与层次来代表金融市场的聚集程度。(3)经济区位力。区位因素是金融核心区形成的自然条件,也是政府选定金融核心区的首要考虑因素,它包括自然区位、商务成本两个指标。金融机构往往将商务成本高低作为聚集的重要因素。显然,从这三个评价指标来看,培育金融核心区,其根本路径是塑造金融业集群。

更深入地讲,由于金融核心区影响着金融企业净收益的供给、需求和外部经济等诸多方面,因此,金融核心区不仅是一个城市或地区中金融企业以及金融监管机构、金融中介组织活动和聚集的中心,也是国内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金融家和金融相关企业自发选择的结果。金融核心区拥有方便、低廉的信息收集、交换、重组和解译能力,并通过其良好的金融和商务运营环境,刺激商务服务的扩张和多样化,展现一个城市的金融聚集力、辐射力和调控力。作为长江上游地区工商业重镇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商贸发展的重庆,有着对金融市场效益的强大需求,这是重庆培育核心金融区的触发因子。

那么,如何去培育呢?今天,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及本地区的金融企业要在国内外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加强金融合作。而要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可以考虑强化金融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把区域经济视为相互依赖(尤其是非贸易的相互依赖)的企业和机构的地理集聚;在产业集群中,企业或机构之间某种溢出共生关系导致的经济效益超过了竞争关系导致的经济损失。由于金融业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多方共同参与完成的,而具有某一方面竞争优势的金融业和相关产业向某个地理或空间区位上集聚的金融业产业集群,可以形成金融机构之间互补的生产性服务网络,这样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趋同性金融竞争,又加强了非趋同方面的金融合作。可以这么认为,重庆市通过金融业集群来培育金融核心功能区,既能充分利用多种金融业组成产业集群时所形成的促动效应,利用因此而形成的共同的金融资源、金融技术和金融生态环境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政府、教育机构、非金融企业和个人对金融生产要素的投资动力。又能有效利用金融业产业集群的磁性效应,使重庆市乃至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资源远离单打独斗,转向产业集群中,进而促进形成、发育金融核心功能区。

总而言之,一方面,金融业产业集群能促成金融核心区,使得云集于重庆市乃至长江上游区域内的各金融机构通过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凝聚作用加强合作与交流,寻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强大的溢出效应、

协同效应,寻求在金融服务业价值链上新的机会和更有影响力的位置,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核心区又能充分发挥金融业集群内顺畅的互动机制,使金融信息的流通更顺畅,缓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为金融机构之间垂直或水平的联结创造合作与信任的空间。因此,金融业产业集群是重庆培育和打造金融核心区,最终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重要路径。

顺便指出的是,要使金融机构集群,政府的规划虽然重要,但市场的选择才是最根本的,即金融核心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的市场化过程,是金融机构、金融家和相关企业自发选择的结果。重庆培育金融核心区,也应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选择,在政府政策倾斜的基础上,重点塑造金融核心规划区的金融业产业集群竞争力。金融业集群竞争力主要体现为金融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即金融核心区的金融业产业集群利用外部市场资源、组织金融机构内部资源的能力,包括提升重庆本地金融力量,构建本地金融机构的企业家精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中介机构,提高金融分析技术和金融业投资能力。另外,提升金融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必须将金融业产业集群与区域金融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长江上游区域范围内从金融产业政策转变为金融业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金融创新网络,并努力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消除制度壁垒,推进重庆金融核心区金融业产业集群融入全国产业价值链体系中。

四、重庆培育金融核心区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金融产业合理布局的引导

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培育,需要以培育金融产业为主线、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监管为保障,全面提升规划区整体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并加强金融产业合理布局引导。

根据重庆市金融发展现状和趋势,培育金融核心区应从三个角度进行合理布局,实现金融发展的空间引导:(1)放眼长远,运筹高端金融商务发展体系。在渝中区和江北区的中央核心商务区,重点发展与金融业相关和支撑金融业的国际金融业的现代高端服务业集群,建立起休闲商务带、生活商务带、配套商务带和辐射商务带,围绕中央核心区域形成金融产业发展带。(2)立足基础,夯实现代金融业发展平台。结合重庆市及渝中区、江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在现有金融业发展平台和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解放碑一江北嘴一弹子石一带的金融业发展渠道,逐步推进金融开发项目,强化国际金融、金融文化传媒、金融中介服务等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建设金融安全区,夯实金融核心规划区的现代金融业发展平台。(3)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这要求在金融核心规划区培育结构合理的金融产业链条,鼓励与金融业配套的培训、商务、会展等行业的发展;继续全方位支持“一部三局”的建设和发展,确立长江上游地区金融政策中心的地位;不断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银行中长期借贷市场、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及外汇市场等。

(二)促进形成金融业产业集群

重庆金融核心规划区要立足现有金融发展基础和物流、市场网络优势,培育国际性金融业产业集群。重庆培育金融核心区的金融业集群思路可以概括为“完善金融功能、坚持一个主导战略、突出两类培育重点、确立三条培育途径、构筑六大功能平台”。

1、完善金融功能

要在金融核心规划区发展功能齐全的现代金融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基金业、金融租赁业、金融担保服务业、金融中介业、汽车金融业、房地产金融业以及财务集团公司和投资公司等。作为一个中央金融区,不仅传统的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业需要发展,而且也要完备发展其他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如构建区域性的货币贴现市场、西部票据交换中心、柜台交易股票市场,组建再保险公司,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企业债券,争取资产证券化试点,组建重庆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推动一批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又如,基于重庆市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复杂、近年来气候变化无常、干旱或洪涝灾害频繁的状况,可以在金融核心规划区加大期货市场的发展力度或扩大期货的市场规模,在期货品种创新上逐步发展水稻、玉米等西南地区主要农产品以及白糖、石油、国债等期货,甚至允许更多有条件的期货公司开展境外期货代理业务。

2、坚持一个主导战略

就是主动坚持金融国际化战略。针对重庆金融整体要素的国际化程度较低、金融业支撑服务功能不全、参与国际竞争层次较低的现状,要抓住统筹城乡建设的机遇,扩大与跨国金融企业的合作,在强化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本地金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支撑服务功能,并积极推进境外上市,通过金融机构的并购重组,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寻找重要资源保障和金融技术支撑。

3、突出两类培育重点

目前,重庆银行业发展较为成熟,银行业基本上形成了发展基础好、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以渝中半岛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但是,除银行业外,重庆其他金融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另外,重庆金融业总部经济特征极不明显,差距很大。因此,一方面,重点以金融业集群来推进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培育,既要保持和发展现有银行业的基础,又要促进证券业和保险业机构、金融中介服务组织向金融核心规划区集聚,形成功能完善的完整金融体系;另一方面,重点发展金融业的总部经济,促进大量跨区域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行、金融担保、金融中介等机构或组织在金融核心规划区设立地区总部,提高金融业的集聚强度。

4、确立三条培育途径

一是银行业的整合提升,主要是在发挥金融核心规划区银行业优势基础上,开始向金融研发、营销、物流、品牌等方向扩张,形成拥有众多知名品牌,集一流研发、营销、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集群化体系;二是将证券、保险机构升级为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金融企业,成为金融核心区金融业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通过大规模、集群式培育和引进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融入金融业产业集群中,带动金融相关产业或配套服务业的成长。

5、构筑六大功能平台

重庆市政府培育金融核心功能区,致力于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在金融核心区建立富有活力的多层次、特色化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是围绕金融业集群构建金融教育与人才培养、金融研发、金融创新、国际和跨区域融资、金融营销、与金融相关的物流等六大功能平台,促进金融相关要素资源跨部门有序流动和深度整合。另外,金融核心区的功能平台构建要坚持集群原则,集中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要素集聚,为形成“核心区+外围区”组织有序、合作紧密的重庆金融业集群布局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业集群的金融核心区应发展成为金融知识密集、金融创新能力强、高度国际化、金融生态环境优美、金融基础设施完善

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培育金融核心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优化金融核心规划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笔者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主要促进金融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要素的发展。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认为,城市法治环境(贡献弹性0.194961)、地区经济基础(贡献弹性0.176118)、地方金融发展(贡献弹性0.135523)、金融部门独立性(贡献弹性0.121773)和诚信文化(贡献弹性0.121435)等5项因素对城市金融环境的影响力的总和达到75%左右。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和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分别在《广东区域金融生态实证研究》和《构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中也提出了金融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笔者在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重庆金融发展的特点,选取几个影响重庆金融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图1),并运用它们考察重庆金融生态的优化对策。

根据图1所示,完善重庆金融核心规划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金融法律环境、信息环境、文化环境的完善和创新,优化区域的金融运行环境,加强电子化商务中心区信息设施建设,促进金融信息资源优化整合,除了一般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之外,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优化金融核心规划区房地产业的金融支持环境

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体系支撑着中国房地产业金融,重庆也不例外。为此:(1)建立房地产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来保障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贯彻和房地产金融的健康发展;(2)发展多元化房地产金融支持,大力发展专业政策性房地产金融机构和房地产贷款担保中介机构;(3)积极完善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构建二级市场;(4)商业银行立足于市场和消费者,创新房地产抵押贷款工具,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

2、改善金融发展的文化和人才支持环境

塑造金融核心规划区金融文化,要突出诚信文化建设,培育金融消费者文化,大力开展中小投资者信用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公众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此外,对培育金融核心区来说,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聚集金融人才,建设自己的金融人才队伍,包括一支以优秀金融企业家为代表的金融领军人才队伍,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和一支以高技能人才为骨干的高素质金融员工队伍。这三支优秀队伍的出现,才可能使金融核心区真正成为一个金融人才高地。当然,要造就这样的队伍,就要大力推动金融人才集聚的政策法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首先可以为金融企业家创造一个整合市级政策研究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在渝金融机构、大专院校等金融领域的智力资源,组建重庆市金融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重庆市金融业发展和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出谋划策,为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使金融专家人才队伍真正地将所学用于实践。鼓励大专院校设立金融专业,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懂金融经济理论,又具投融资、精算、核保核赔、法律等跨专业知识,且兼备企业资本国际化运作经验的专门人才,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金融员工队伍。

(四)优化金融主体结构

金融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高密度集群是发挥金融核心区集聚效应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对金融核心规划区的金融机构进行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内的金融主体向多元化、纵深化发展。设想如下。

1、整合地方金融机构的资源

培育金融核心区,必须促进金融产业向金融核心规划区集聚。为此,要规划和整合金融资源。譬如,通过组建多个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来推动金融机构聚集,并引导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总部向金融核心规划区集聚,以提高金融服务功能,同时通过对金融内部资源的分类、整合、调配,实现规模经济。再如,以市场为原则实行跨区县、跨地区的金融机构重组,减少市场运作中的障碍,集中进驻核心金融区,实现金融资源等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

2、促进金融市场结构的平衡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的金融组织体系除了各层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外,还应该包括众多的信托、担保、租赁等其他金融企业,以弥补常规金融企业不足,完善整个重庆金融组织体系,完备金融服务功能。另外,鉴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目标的确立,要引导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区域总部迁址于重庆。

3、推动建立全国性银行的跨长江上游地区的直属分行

逐渐取消长江上游地区全国性银行的省级分行,建立起辐射跨长江上游地区经营的重庆直属分行,同时考虑在重庆设立长江上游地区银行管理总部,以进一步提升重庆金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协调城市、地区分支机构的业务运作,促进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发育。

4、继续提高各类金融机构的层次

提升重庆市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地区总部和金融机构的地区管理总部的职能和业务辐射范围,吸引更多影响力和辐射力更为强大的高层次金融机构进入重庆,进入金融核心区。

5、继续吸引外地和外资金融机构进驻

外资金融机构的多寡是标志一个地区或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发展水平、金融交易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要继续采取措施吸引金融机构的进驻,为这些机构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配套服务。另外,还要加大金融开放程度,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努力实现证券、基金、信托和投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的零的突破,完善重庆市金融组织体系。

6、推进金融企业之间的错位竞争

在实现金融核心功能区金融业务合理分工与协调的基础上,提倡错位竞争,推动金融核心功能区金融互动合作水平的提高。这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必须首先明确金融核心功能区的金融体系创新主线,着眼增强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和带动辅助功能,将重心放在金融核心区的金融体系整体核心功能的重塑上;另一方面,推动金融企业之间进行错位竞争。错位竞争的金融企业主体基于专业化分工中的相对优势和各自特色而进行的竞争形式,它与趋同式的竞争是相对立的,这种竞争形式是合理分工的体现,也是专业化特色实现的要求,同时对金融产业集群起着有利的导向作用。

(五)推动建立有效金融资源共享体系

培育重庆金融核心区,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配置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金融竞争力,并在实现资源互补与信息共享的同时,充分突显核心功能区金融资源综合性优势,实现包括资金流、金融信息流与金融中心相关的物流、金融人才流、企业流的互通。为此,应该强化长江上游地区政府间的合作关系,实施利益调节机制,搭建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的平台,形成全流通局面。其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1、强化区域金融合作

金融核心规划区内的金融机构要实现集约化经营,努力实现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之间纵向与横向的金融合作、金融创新、金融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以金融核心区为中心,按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梯度分配金融服务资源,使金融核心区内金融机构自身的服务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得到更经济的分配和有机整合。金融核心区的金融机构内部要以都市经济圈为出发点,形成辐射型的服务体系,就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各商业银行而言,建立起以重庆主城的渝中区、江北区为中心,衔接主城其他各区、覆盖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的万州、黔江、涪陵等中心城市,面向和辐射长江上游地区各大中城市的城市机构网络,实现金融核心区辐射范围内的金融互动。

2、积极推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的一体化

区域金融的融合根本上是源于区域经济的融合。随着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形成,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合作将日益加深。重庆必须把握时势,主动推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要加强长江上游地区信息与交通一体化。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交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要进一步相互合作、协调发展,共同消除长江上游地区不同行政区划的交通瓶颈,提升交通设施和交通网络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长江上游地区市场与物流一体化,打破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壁垒,消除市场保护主义和区域歧视政策,在市场准入、税收和企业待遇上,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进一步提升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

金融中介机构是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信息流通,提高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弥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市场功能的不足。因此。要完善和提高核心区内投资咨询公司、资产评估公司、拍卖公司、担保公司、信用评估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的中介功能,提高金融中介服务水平。

(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1、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和打造金融核心区的政策

政策是金融业发展的生命线,必须从政策层面确立金融业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为此,尽快出台或完善支持金融业发展和打造金融核心区的政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争取西部金融制度创新试点权;另一方面,重庆市政府根据重庆市情,借鉴国内外发展金融业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重庆金融发展的政策,创造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同时,还要加强金融、投资与政策方面的协调,致力于金融资源向既定区域的集中,减少税费壁垒,降低金融成本,提高核心金融区的竞争程度。

2、强化政府介入的有效性

政府既是市场的推动者、扶植者,也是市场的监管者。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培育金融核心区,重庆市地方政府力量的介入就不可避免,也非常必要,这里面关键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和有效性问题。在金融核心区的培育中,重庆市政府的作用是规划,制定政策和加强协调,实行政府培育,但金融企业或金融组织本身要唱主角。目前,重庆市政府对推动重庆金融发展存在着政府介入的强度有余而有效性不足这一基本矛盾,市场发展和行政干预的度把握不好。为此,地方政府也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市场管理水平。

3、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

首先,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备以及严格的金融风险监管制度和模式。从金融风险监管的组织体系而言,完善的金融监管,就是要建立起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为主体,重庆各金融机构完善自身风险预防系统、实现自我监督为基础,重庆市地方政府、重庆市各级金融中介组织、社会公众等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监管体系。其次,完善信息决策、信息交换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科学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风险转移体系、有效的突发性危机处理体系。这里面,重点是量化标准化的信息指标,设立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危机评估机构,完善金融风险的追踪分析、预测、警报发布机制,建立救助性和处置性并重的金融危机处理体系。最后,加强各金融主管部门的协调。进一步理顺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和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体制,建立一种制度性的协调机制。

(责任编辑傅旭东)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布局
成富强:从吕四渔村走向中东金融中心的启东人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希捷多重布局迎战存储黄金时代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金融创新的司法保障
Face++:布局刷脸生态
车展前后 探底爱信息技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