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与思考

2008-03-25 01:07赵丽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帕斯卡苇草贝多芬

赵丽宏

文学和艺术的抒情,决不是对生活的抽象。音乐家作曲唱歌,美术家绘画雕塑,文学家赋诗作文,全是激情使然,而生活永远是生长这些激情的土壤,不管这生活是辉煌、是暗淡、是宁静、是喧嚣。贝多芬的《欢乐颂》,为什么现在唱来仍然使人忍不住流泪?这是因为《欢乐颂》所抒发的感情并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贝多芬在音乐中向往的境界,依然为现代人所向往,而这样的境界,离我们还是那么遥远。

17世纪的哲学家帕斯卡曾以极抒情的文字记录下这样的思想——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其本质十分脆弱;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而宇宙却丝毫不知它对人类所具有的优势。

因此,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必须在这方面,而不是在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方面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我想,三百多年前来自远方的这种告诫,到现在还没有过时。当我们在呼唤真情、渴求理解,当我们竭尽全力以自己的方式拆除心灵间的藩篱时,不正是保护这样的原则吗?

读着帕斯卡的这段话,我很自然地想起很久以前我常常见到的芦苇荡。那是在扬子江畔,浩瀚的江水哺育着一片又一片生死不绝的野生植物。我观察过它们生活的全部过程,从初春钻出冻土的柔嫩的芦芽,至深秋在风中漫天飞舞的芦花,每一枝芦苇都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展现自己的形态和颜色,它们使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美丽。芦苇是无意识的,它们的美丽是因为人的感情和思考所致。那时我喜欢做的事情是,采下一片芦叶,卷成一个小小的芦哨,吹我的欢乐,吹我的惆怅,吹我天真的梦幻……这时候,思绪可以飘飞得很远,仿佛自己在悠扬的芦哨中拥有了整个世界。少年时代的这种抒情方式,虽然幼稚,现在想起来却依然使人怀念。我想,我现在写的文字,其实和我儿时的芦哨一样,也是一种抒情,只是方式不同了,引发我抒情的不仅仅是江滩上的那些芦苇,而是茫茫人海,是我面对的更广阔的世界。

猜你喜欢
帕斯卡苇草贝多芬
悲悯
贝多芬只有一个
胎动
失恋
“没良心”的贝多芬
鬼娃新娘
苇草拱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记者背后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