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8-03-27 06:25赵树平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3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科学建设

赵树平

一、课程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相关链接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内涵解读。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原文: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既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同时强调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原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党的十七大报告原文: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七大报告原文: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些方面的统筹,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现实途径。

三、与课本相关知识的结合点

1.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3.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了解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国策,了解我国资源、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5.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我们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基本路线、和谐社会、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

四、中考命题预测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8年的思想品德中考,科学发展观会成为考查重点。试题通常会创设一定的情境材料,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发展战略、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等多种形式出现,侧重三维目标的考查,以引导学生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把全社会的发展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五、相关能力训练

1.上边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学会自律,养成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B.人类一味地破坏环境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C.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疗环境创伤

2.贵州省毕节地区曾因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无限制垦植,水土流失面积达60%以上。整个毕节地区大约有1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因炼硫炼锌而沦为不毛之地。严峻的现实让毕节人重新调整发展思路,广泛开展林业生态、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使全区的森林覆盖率上升到31.88%,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105平方千米。如今,林子绿了,农民钱袋子鼓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拼资源换增长,牺牲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效益显著 ②毕节人广泛开展林业生态、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③毕节人广泛开展林业生态、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表现 ④发展经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07年以来,节能减排开始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的重大举措,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的强制实施,将大大缓解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国家采取强制措施推进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2)请你说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到节能减排。

参考答案:

1.BC 2.B

3.(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节能减排是缓解这一严峻形势的重要途径;节能减排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2)少用空调;外出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言之有理即可)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科学建设
寒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科学拔牙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