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

2008-03-27 06:25和世营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3期
关键词:和平统一台湾同胞海峡两岸

和世营

一、专题知识梳理

1.古代史上台湾名称的演变。

据史书和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称台湾为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朝)、台湾(明中后期至今)等。

2.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的行政机构。

(1)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琉球(今台湾),隶属福建省。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行使统治权。(1291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官员赴台,开始了中国对台湾最早的有效的行政管理)

(2)清朝:①1683年,清政府派军进入台湾,并将其正式纳入清朝版图。次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理台湾。②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清政府正式设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3.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隔离与统一。

(1)第一次隔离与统一: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军进入台湾,台湾才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

(2)第二次隔离与统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恢复行使对台湾的主权。

(3)第三次隔离: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北复任“总统”,维持所谓“中华民国”的法统。

4.台湾问题形成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

5.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和努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对台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一构想促进了两岸经贸、文化等关系的发展。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其主要内容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等。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总之,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一是不计前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二是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三是仁至义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四是休戚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就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阐释了两岸关系休戚相关的基本状况。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表明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的严正立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二、跟踪练习

1.1683年,康熙帝令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恰当的评价是()

A.维护了祖国统一 B.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统治区域 D.驱逐了外国侵略势力

2.在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A.台湾办事大臣B.台湾府C.澎湖巡检司D.台湾省

3.近代历史上,台湾被从中国分割出去是在()

A.道光皇帝在位时 B.咸丰皇帝在位时

C.同治皇帝在位时 D.光绪皇帝在位时

4.近代,台湾被日本割占是根据___________条约,被割占了___________年。()

A.《南京条约》 40年 B.《北京条约》 45年

C.《马关条约》 50年 D.《辛丑条约》 60年

5.下图中的货币发行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完成

B.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C.中共八大召开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6.从下图可获取的信息有()

①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②刘铭传是两岸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③台湾古迹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财富 ④“台独”势力阻隔不了两岸统一

A.①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下图反映的是一次国际会议,本次会议使中国有了收复台湾的国际法基础,这次会议应是()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德黑兰会议 D.波茨坦会议

8.国共两党曾经实现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A.共产党主动提出,积极促成的

B.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

C.始终坚持共产党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

D.最终完成了所担负的历史任务

9.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着下列哪条战线的形成()

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10.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的主张,迄今已经实现的是()

①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③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旅游 ④结束海峡两岸军事对峙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1.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

A.“一国两制” B.《反分裂国家法》

C.实现“三通” D.《告台湾同胞书》

12.“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清末诗人丘逢甲的诗《春愁》。请回答:

(1)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有三次分离,这首诗反映的是第几次分离?导致这次分离,即“四百万人同一哭”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人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台湾与祖国大陆这次分离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D 6.D 7.A 8.A 9.B 10.B 11.B

12.(1)第二次。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2)中国人民对丢失宝岛的悲愤心情。(3)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日本被迫把台湾归还中国。

猜你喜欢
和平统一台湾同胞海峡两岸
刘毕新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重大意义
打造台胞创业的乐土
从“胡连会”看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之推进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