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分析与预测

2008-04-01 02:40胡菊英
中学生英语高效课堂探究 2008年3期
关键词:考纲大纲生词

胡菊英

一、高考命题依据及考纲要求

(一)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制原则与思路

国家考试中心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说明》明确规定了阅读理解题的命制原则;

① 阅读总量不少于2,000个单词,近两年达到2000~2500个词,篇数一般为5篇。

② 题材尽量多样化,包括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科技、政治、经济等; 信息量大,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蕴涵。

③ 体裁尽量避免单一化,一般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新闻报道等。

(二)英语大纲和考纲对阅读理解的要求

1. 英语大纲和考纲对阅读理解部分的二级目标要求为:

①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

②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

③能运用一般的阅读技巧,基本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

④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⑤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2. 高考英语考试说明中关于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为:

①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②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③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理解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④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⑤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三)高考阅读理解题的主要特征:

1. NMET阅读理解字数近年逐年增加,稳定在2000~2500之间,加强了对考生阅读速度的要求,大纲有关阅读的二级目标与要求是: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语言更为地道,接近原文,并适当加大了阅读材料的文字难度。凡是根据构词法知识能判断出词性和词义的单词都不作为生词处理。

2. 强调语篇选材的真实性;语篇的语言难度相当,措辞浅显、生动、自然、地道,语句灵活而富于变化;在语篇逻辑上经得起推敲,而且在深度上也达到较高层次。常用词的深层或引申意义处理得当。

3. 阅读理解试题考点分布格局恰当,试题设计合理,有效地避免了违背生活常识和语段本意的偏题、怪题;注意答案的惟一性,避免模棱两可的选项设计;题干简洁易懂,清楚明确,既避免长句、难句,又避免生硬的套语。

4. 继续注重实用问题。学生需对较多的信息进行筛选,迅速找出适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干扰项只有在涉及到语篇的内容时才有可能发挥干扰功能。

二、高考权威预测

(一) 07英语考纲变化及08高考预测

1. 近三年NMET阅读理解的阅读量一直大幅度递增。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意味着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NMET阅读理解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尚未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要求考生达到70WPM)。因此,继续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仍是今后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的必然趋势。

2. NMET阅读理解侧重考查考生根据语境进行语篇分析和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涉及较低能力层次的考题的比例正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近两年来推理判断题占三分之一以上,这说明根据所给信息进行正确推理是重头戏。

3. 文章深层含义及主旨大意类试题要求考生除了具有搜索、寻找细节的能力外,还要有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近两年的试题在这方面的分布占三分之一,这说明对语篇进行整体理解,把握文脉,理顺结构,正确推断是考生必须培养的能力。

4. 从近两年的阅读文章来看,所选择的文段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等多种文体;内容涉及英美国家文化的多个领域,视野拓宽了,体现了“语言反映文化”这一重要理念。生词量逐年增加,要求考生对生词词义有一定的猜测能力,这些无疑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透析2007年“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和题型未做任何修改,仅对原“考试大纲”进行了个别文字上的变动。主要为:对“考试内容和要求”中阅读部分的要求进行了精简,删除了难以确切界定的“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等阅读理解相关要求”,这就意味着阅读试题的选材范围会拓宽,可能会出现专业化的试题。考生对此应做好心理准备。

6. 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

2005年高考大纲删除了“英语考试是按照标准化测试要求而设计的”这句话,表明客观题会减少。

7. 命题限制松动,自主权限加大。

07年的考试大纲对题量、记分分值、时间等内容没有作具体的要求,这就对自主命题省市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自主命题省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分值、题量。某些省市可能在规定的题型范围内对题型进行取舍。

8. 试题的设计发生了变化

随着考试大纲对考生实际应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今后的高考还会出现更多、更新颖的考试题型。

9. 2008年是使用英语新教材的第三届高考,考纲与2005年相比,需注意词汇掌握量有所不同:2005年要求应掌握20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缀,而新课标教材要求应掌握3600左右的词汇和词缀。

(二)高考阅读理解专题备考建议

1. 切实搞好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教学。我们应在课文学习中注重培养一般的阅读技巧。如能把握所读教材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巩固所学的词汇、惯用法和语法。

2. 加大课外阅读的力度,保证语言材料的输入量。《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八级目标(普通高中毕业要求)有关阅读技能的规定中指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教师在选择泛读材料时,一定要保证其合理的难度、语言的地道和内容的趣味性;应着眼于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获得乐趣;既能在不同的语言材料中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能力。

3. 精选阅读材料,确保所选材料的语言规范、地道、真实,且难度合理。根据高考近年来所选阅读篇目的内容多涉及实际生活,如新闻、广告、科普、文化等,我们在选材时也应多选取这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应选取有关英美文化、习俗、天文、地理、政治、历史等方面文章。

4. 熟练掌握阅读技巧。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意图。例如:(1)首句或尾句常常是文章的主题句,阅读时注意首句或尾句的意思,不但能够帮助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选出正确的标题,还有助于按照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和判断,从而能够避免理解上的偏差。 (2)利用文章中的关联词来把握文章的细节脉络。 (3)利用中学所学的构词法,如前缀、后缀、合成、活用等形式来猜测生词的词义;利用同位关系、解释关系、因果关系等来推断生词词义。

5. 了解大学四级词汇。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语段词汇量大约1500词,生词量为3%左右,也就是说,会出现大约45个生词,它要求考生在做阅读理解时跳过生词或猜出生词的意思,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必然大打折扣。如果学生能够在各方面适当地扩大一定的词汇量,必然能使原本较难的文章变得较易,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正确率。

6. 抓好限时阅读训练。训练时,在追求较高准确率的同时,还应控制答题的速度,以保证顺利完成全卷的问题。单篇阅读训练与多篇长时间阅读训练相结合。需要强调的是,在处理英语综合测试中的阅读文章时,务必要做到所选文段的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阅读技能检测点分布合理,以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考纲大纲生词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应试良方
生词库
生词库
生词库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