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载不动许多愁

2008-05-14 13:37十年砍柴
杂文选刊 2008年3期
关键词:天门钉子户城管

十年砍柴

流浪作家贾晋蜀在昆明街头卖自己的作品,遭到城管的殴打。他和他的朋友首先想到的是在网络上呼吁,引起公众的关注。他得感谢湖北天门因拍摄城管粗暴执法被殴致死的魏文华先生。因为魏的惨案刚发生,民间群情激愤,高层为之震怒,城管再次处在风口浪尖,在此关键时刻,各地的城管部门负责人自然会将身段放低一点。去探望贾晋蜀的当地城管负责人说到他们正在吸取天门事件的教训,整顿工作作风云云。

如果没有网络,这位流浪作家该怎么办?去城管的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或者去法院打官司?行政和司法的救济途径,对受到公权伤害的人来说,实在是中看不中用的奢侈品,且不说能否得到公正的裁决,就是昂贵的成本也难承受得起。或者投书当地的媒体,倾诉自己不平的遭遇?可让媒体关注一封普通的来信,也太不容易。只有在网络上,贾的遭遇才能快捷、全面地披露,引发民间舆论的关注,然后传统媒体跟进,再加上天门事件刚发生,方才引起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重视。

回顾2007年,我们必须承认,网络在反映民间呼声、维护公民权利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重庆钉子户、山西洪洞黑砖窑、厦门PX、陕西镇坪“华南虎照”等等这些上一年重大的公共事件,无一不是在网络上引发了汹涌的舆论潮,推动真相一点点呈现,事件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可以说,是网络,让许多彷徨无路的国人看到点希望,是网络,让普通人相信庶民能寻求到公平正义。

然而,正因为对网络寄予了太多的希望,普通人生活中无论受到来自何方的不公正对待,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披露,引起关注。成千上万的人,其呼声其悲苦其希望,都汇聚在网上,自由度并不无限宽阔的中国网络载不动这么多愁与愿呀。

网络仅仅是一种民意的载体,舆论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只有舆论撬动了坚硬的行政或司法机构,才可能使公正有一席之地容身。重庆钉子户、洪洞黑砖窑、厦门PX事件,是因为舆论得到了当地政府高层人士的善意回应,因公权力的掌握者审时度势才使几近于僵局的事件柳暗花明。如果公权力掌握者不予以善意的回应,网络上哪怕唾沫汇成洪流,又能怎样?因为今天的现实是,包括网络在内的舆论力量,尚不足决定一个官员的仕途。某些官员在乎舆论,并不是他们惧怕造舆论的众人,而是担心舆论太大会对能决定其仕途命运的上司产生影响,而上司因此对自己不满意。今天科技发达了,但网络反映民意本质上和中国传统社会小民拦官轿递状子没太大的区别,受到官府中人伤害的百姓,只有官府里比伤害自己的人更有权势的官员出手,才可能得到一份正义。寄希望官府内部的纠错机制,往往需要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钉子户那么多,多数倒在维权的路上,几人有重庆吴苹的好运?绥德的县长能向被拘的校长道歉,是因为他的顶头上司榆林市委书记态度鲜明,对其有实质性的压力;辽宁西丰县的警方以该县书记被诽谤为名进京抓记者,引发舆论的力量不可谓不大,可该县县委书记至今好官我自为之,还光荣地当选新一届省人大代表,那是因为他的市、省级上司对他犹有温情。何况越来越多的人将网络看成华山一条道,各种诉求挤在网络上,很容易造成“审丑”疲劳,暴行和丑恶只有不断出升级版才能引起注意。天门城管打死拍照者,昆明城管将流浪作家打伤就显得温柔了;相比西丰县委书记,绥德那位道歉的县长,倒有几分可爱几分厚道。如果仅仅依靠网络的舆论力量,那么有些部门有些官员,会对这种舆论越来越有抗药性。

网络,是上天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借助它人类能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也能促进政治进步。但工具一定要通过人才能发挥效能,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网络固然能起到些作用,但真正的出路,一定在网络之外。

【原载2008年1月21日《潇湘晨报》】

插图 / 佚名

猜你喜欢
天门钉子户城管
图书馆头号“钉子户”
天门石
异想天开
履新路上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天门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吃早餐难
大学生热衷当城管有喜有忧
城管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