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潜十年

2008-05-14 03:14
意林 2008年13期
关键词:沉潜村落理想

翟 健

如果不是去采访,我可能永远也不会关注这样一个地方和住在这个地方的那群人。北京北沙滩小月河东倒有一片低矮的楼房,纵深大约几百米。这里住着很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各自的理想来到北京,来到小月河,形成一个常规大学之外的“大学村落”。名字叫小月河。其实这条河已经干涸。没有水,河的西侧是一座座中高档的商品楼,里面灯火辉煌。和对面暗淡的灯光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了解,在北京,除了小月河这个地方,还有几个类似的“大学村落”,只要在网上稍微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很多相关信息,比如,广安门大学生求职公寓、安贞里青年学生公寓等等,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些地方的宣传广告有一些共同特点,都强调了自己的四个优势:交通便利、处于或接近繁华地段、毗邻高校以及住宿环境好。

这些地方是否具有广告上宣传的那些优势还真不好说,不过对于来这里住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这些地方相对低廉的住宿费用,以及同龄人居多的住宿环境。于是,一批批大学毕业生住了进去,一年到两三年后,当他们有了固定的事业发展方向和足够的生活资料时,又纷纷搬了出来。虽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但他们乐观、开朗,相信自己的选择,情愿从底层做起,在慢慢的积累和沉潜中,期待着未来的突破。

可以说,在很多人都跟风似的抨击80后的浮躁和眼高手低时,这群人正在以实际行动为80后正名。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该如何认识80后这个复杂的群体?

前不久,有一部热播剧《奋斗》风靡大江南北,社会上围绕其剧情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展开了一些论争,讨论得最热闹的是:这些刚毕业就开上奥迪或奥拓的年轻人是否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奋斗?就剧情来说,我们可以将其看为年轻人一种浪漫的理想,或者社会对80后一代的美好期待。不能否认,在一部分青年大学生中可能会有这样的实例,他们享受到了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种种优越条件,但是,大部分80后一代其实和“大学村落”里的那些人是差不多的,相比起来,这部分人活得才更真实一些。

我们不可否认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毫不否认大多数年轻人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的向往,更无法否认的是他们大多数人被一纸户口或者当地人歧视的目光排斥在了理想的大门外。

住在“大学村落”的80后,目前在现实世界里得到的相对较少,刚毕业的他们面对生活显得捉襟见肘,但是这些能直面现实、接受现实的人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他们有自己的理想,而且在积蓄力量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当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抱怨现实世界的压力太重,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大学村落”这些学长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学生不要只知道羡慕他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那些人在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面对80后大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沉潜十年。”十年是个虚数,照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训“十年磨一剑”。大学生很年轻,年轻的意义不在于收获和享受,而在于耕耘和沉潜,静下心来在社会基层沉潜十年,相信每个人都能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刘长安摘自《大学生》2008年第9期图/闻广鸿)

猜你喜欢
沉潜村落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油画《村落》
柳青:沉潜于生活深处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沉潜冷梅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