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中三国教育大PK

2008-05-14 03:14郭英剑
意林 2008年13期
关键词:法案中学生印度

郭英剑

一部在2007年9月拍摄完成的纪录片,经过小范围的放映,到2008年的年初,逐渐走出了学术界和教育界,开始在美国媒体和大众中引发热议。这部片子就是《200万分钟:一次全球考察》。

所谓“200万分钟”,大体上是美国高中生在4年中的在校学习时间(美国高中阶段为4年,若与中国相比,大体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到高三)。影片的拍摄历时近20个月。该影片长约1个小时,跟踪对比了美国、中国和印度各两位共计6位高中毕业生的学习和生活,试图探讨三国中学生的学习状态。

美国中学生与印度和中国中学生相比,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美国学生布里坦尼·布莱希布尔,17岁,是一名高中生,她特别想成为一名医生,但与此同时,又想加入女生联谊会;奈尔·阿赫兰特,18岁,与布里坦尼同校,是班里的班长,还曾是学校足球队的一员。

影片说,这些美国中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中国、印度的学生大相径庭。

17岁的印度学生阿波娃·乌帕拉除了正常的学习外,还要参加周六的大学考前辅导班,她希望成为一名工程师。

在上海,17岁的金瑞璋则在准备国际数学比赛。他是学校里数学最优秀的学生。他希望能够进人一所数学专业比较好的名牌大学。

在影片中看到。当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在努力刻苦地学习时,而在美国最优秀的学校中的好学生,或是在镜子面前顾影自怜,或是在玩电脑游戏,或是在看电视连续剧《实习医生格蕾》。从影片中不难直观地得出结论:美国学生与印度和中国学生相比,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该影片直接要告诉人们的是:美国正在被世界其他国家快速地甩在后面!

美国中学生落后=美国将失去在未来的竞争力?

《200万分钟:一次全球考察》影片的主角虽然是中学生,但其要言说的内容和对象,却显然不是中学生。

该影片一问世,即引发了人们的激烈争论。该影片制片人及其拍摄者认为该影片为美国敲响了警钟。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在学习上远远落后于中国和印度——这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经济都在飞速发展,而其文化也都在迎接未来的智性挑战——这就必须引起重视了。美国未来的经济依赖于此。换句话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今日的中学生即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他们优秀与否从某种角度代表着国家在未来是否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而反对该影片的人们,观点同样旗帜鲜明。他们认为,影片虽然激起了人们的焦虑感,但却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仅仅因为美国的中学生落后于中、印两国的中学生,就认为美国在未来失去强大的竞争力,在学理上缺乏说服力,难以服人。

美国的教育危机:并非空穴来风

然而,美国人在世界范围内所感受到的教育危机并非空穴来风。

在2002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据有关研究显示,该法案的实施。对美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特别是各所学校重视了儿童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训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效果比较明显。然而,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数学和阅读方面存在着致命的弱点,所以才需要用国家立法的办法来加以督促和提高。

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据《纽约时报》报道,2008年1月,一家组织测试的结果令教育家和大众感到震惊。比如,约一半的人不知道美国内战的具体时间,大约l,4的人认为哥伦布抵达新大陆的时间是在1750年之后,而正确答案应该是在1492年。该组织认为,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青少年表现出了对历史和文学知识“极为无知”。

这一调查的矛头直指《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认为是该法案致使各个州的公立学校将精力过于集中到了数学和阅读上面。反而忽视了历史、文学和其他学科。

从严格意义上说,《200万分钟:一次全球考察》并非是严谨的学术性纪录片,其所谓的“全球考察”也无非是考察了美国、中国、印度,远远算不上是“全球性质的考察”,但从中还是能够读出来影片为美国未来是否能够保持其强劲的发展势头,甚至是否还能够继续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所具有的那份焦虑感。

(帷伊淳摘自《看世界》2008年第4期图/陈风英)

猜你喜欢
法案中学生印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Industrial Revolution
美国禁止询问犯罪记录法案的立法与实践
日本强推新安保法案说明了什么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