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身毒道与霁虹桥

2008-06-03 07:33周如启
大理文化 2008年2期
关键词:修整保山永平

周如启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续派常頞继李冰在僰道所修公路向前延伸。至今曲靖,直通滇池。“五尺道”的凿成为西南夷各部和滇池地区的道路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汉武帝时,在滇王降汉之后,派唐蒙对“五尺道”进行大规模的修筑,并称为“朱堤道”。唐代韦皋南征大理时。对“朱堤道”又进行了修整并改称“石门道”,到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王异牟寻归唐,受唐皇册封,为迎接唐朝使臣,便沿道派大批人马修整道路,使当时昆明到大理的道路整修得很宽阔,可五马并驰。

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从成都出发,前往西南夷通好,经青衣(雅安),邛都(今西昌),弄栋(今姚安),抵云南(祥云云南驿)。曾大规模开凿修整这条古道,因道经清溪峡谷,故称为“清溪道”,与石门道汇合。许多唐朝与南诏之间演绎的故事,都曾发生在这条古道周围。

从“石门道”与“灵关道”汇合处的云南驿出发,经大勃弄(今祥云),赵州(今凤仪),抵叶榆(今大理)后,再西行经漾濞,博南(今永平)渡澜沧江,经永昌(今保山),渡怒江抵滇越(今腾冲),西出丽水城(今缅甸密支那),转去印度。此道因入永平后,盘绕跨越地势险要的博南山而得名。亦统称为蜀身毒道。

博南道不仅是一条通商道;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的主要通道,早在隋唐、宋元时期,我国南方兴盛的佛教支系——“小乘佛教”,大致在西汉时期就从印度经此道传至南方各省,乃至中原地区。如今有遗址可考证的有永平“永园寺”,大理的大小佛塔,以及昆明西山的“华亭寺”,“太华寺”等庙宇,均是博南道佛教传播的历史佐证。昔日古道,沿途庙宇辉煌林立,佛灯高照。常年不少僧侣游人。论其与南亚各国问经济和文化之规模,确属我国古驿道交通史上的一大壮观,无愧于“南方丝绸之路”之美称。

博南古道上,于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建成一座大型铁索桥饵口霁虹桥,清代曾多次重修,它是我国最大最早的铁索桥之冠。

霁虹桥位于永平杉阳至保山水寨间,跨澜沧江,古为兰滓渡口,桥东险峰,西为绝壁,架于两岸峭壁问,为“西南丝绸”要津。霁虹桥总长113.4米,净跨57.3米,宽3.7米,桥面为木板,铁链索18根,底索16根,余二根作两侧扶栏。铁索两端固于两岸桥台中,两端桥台上建有桥亭、阁楼,建筑艺术精湛,十分美丽壮观,我国著名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明崇贞十二年(公元1639年)从大理到永吕(今保山)经过此桥,在其旅游日记中称此桥为“迤西咽喉,千载不能改也”。如今在霁虹桥旁的普陀上遗有众多石刻,明嘉靖吴鹂题“西南第一桥”,并有张含等名人题词及诗句。在滇缅公路未通车以前,此桥一直是滇西交通要津,亦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铁索桥之一。建国后,曾把此桥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可惜1986年10月12日因连日暴雨,江水猛涨。桥被冲毁。重修后的铁索桥又于1993年9月再度被冲毁。如今的霁虹桥虽修筑了一座人马吊桥,但气势已大不如前。随着“小湾电站”的建设,该桥即将沉入江底,两边悬岩上正在修建一座现代公路大桥。霁虹桥也将永远载人历史的史册。

猜你喜欢
修整保山永平
底妆无痕
例谈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复习策略
今夕何夕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小刺猬的秘密
张保山:漫画伴随一生
超硬材料砂轮修整技术专利分析
小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薄壁圆筒初步圆整工艺及其专用技术装备研究
风景画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