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

2008-06-05 09:40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白帝城黄鹤楼孟浩然

吴 梅

说到李白,大家都知道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号称诗仙:许多小朋友很早就会背诵他的小诗名篇,如《望庐山瀑布》。但是,李白的生平和思想都是很复杂的,而他的诗篇又直抒性灵,感情丰富,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李白生平遭际和创作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含义。

李白的生卒年是公元701年—762年,享年62岁,大概处于唐朝武后(改国号周)大足元年到代宗宝应元年,一生经历过唐朝武后之变、开元之治、安史之乱三件大事。关于他的出生地和家世却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蜀中(今四川)人,有人说是西域(今新疆)碎叶人,又有人说是中亚碎叶(与西域碎叶同名但不是同一个地方)人。现在我们一般认可郭沫若先生的考证结论:李白是中亚碎叶(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附近)人。过去有人说李白是胡人(旧时多用“胡人”一词来泛指少数民族)、汉胡混血儿,看来并非空穴来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李白是中国人,因为即使是中亚碎叶,在唐朝时也属于中国的版图。现在国际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李白说成是“外国人”,我们是一定不能同意的。

大约在5岁时,李白随家来到西蜀。他的父亲是个大儒商,不仅生意做得大,家庭富有,而且有很好的文化修养,还有很多藏书和文人朋友,因此李白从小就受到多方面的文化熏陶,博览儒释道各派书籍,对《史记》等史书所记载的古代英杰的事迹特别喜欢和熟悉,并立志要像管仲相齐、诸葛亮治蜀那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到公元726年,就是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李白25岁,他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壮游。旅游路线大致是这样的:先经巴渝,出三峡,离开蜀中;接着,过襄、汉,上庐山,穿洞庭,东至金陵扬州:最后返折至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娶妻安家。在这八年中,李白一路奔波,散尽千金,饱尝了困顿之苦,并没有机会实现他一展宏图的政治理想,但也有一个宝贵的收获,那就是结识了一生的好友也是唐朝大诗人的孟浩然,并为我们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

公元734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二年,李白33岁,他为了求仕的目的,进行了第二次漫游。经汝梅,游龙门,至洛阳,登嵩山,后来又过太原来到东鲁,亲身感受孔孟儒家文化的古风,并结识孔巢父等人,号为“竹溪六逸”,最后携妻到达会稽(今浙江绍兴),与著名道士吴筠隐居于剡中(今浙江嵊州)。这一次出游仍然以失败告终,期间他曾请求唐玄宗的女婿张洎和宰相韩朝宗援引提携,但都没有结果,只好无奈地走上所谓的“终南捷径”——隐居的道路。

后来,李白有过一次短暂的辉煌。由好友元丹丘(就是《将进酒》诗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中的丹丘生)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进入翰林院供职,跟随皇帝左右,起草诏书,侍从游宴。他才华横溢,诗文盖世,深得玄宗器重,后来民间流传许多故事像“醉草吓蛮书”、“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等等,说的就是这段时候。由于张洎等人的谗言,加上他秉性率真,又有点恃才傲物,很快便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于是李白带着满腹忧伤,离开长安。

李白离开长安后,于公元744年,即唐玄宗天宝三年又进行了一生最后的也是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影响最大的一次漫游旅程。先是在洛阳遇到了杜甫,唐朝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从此建立起崇高的友谊,历代传为美谈,并不断与高适、崔颢等著名诗人交游唱和:足迹先后到达梁宋、齐鲁、塞北、吴越,最后于公元753年也即天宝十二年来到宣城,来往于金陵宣城之间。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于逃难途中接受当时的江陵大都督永王李磷的征召,参加平定安禄山叛军。这本来是李白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可惜李璘不久因与肃宗争夺帝位被杀,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朝廷因天旱而发布大赦,蒙赦的李白十分欣喜,高吟《早发白帝城》沿长江三峡顺流而下到达江夏(有人说就是今天的武昌),希图在国家百废待兴之际大展宏图,只可惜戴罪之身的他再也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了,李白的理想也随之彻底破灭。直到公元762年,郁郁不得志的一代诗仙病逝于当涂(在现今安徽),中国诗坛最闪亮的一颗巨星从此坠落。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人生道路是很坎坷的,他的诗篇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成分,因此思想性也很复杂。现在我们把大家所熟悉的三首小诗与李白的经历结合起来,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不同特色。先来看这三首小诗:

其一,《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二,《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三,《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写于李白首次壮游初出蜀中之际,年少气盛,对自己的才能和前途充满信心,所以笔下气象雄壮,格调高昂。本来庐山以秀丽著称,所谓“匡庐天下秀”。但诗人用“银河落九天”的神话意象来形容瀑布飞流直下、迅猛湍急的气势,真是大气磅礴啊。我们仿佛能从奔腾不绝的瀑布形象中看到李白飘逸独立的身影,从飞流的隆隆轰鸣声中听到诗人心灵的呼喊。

《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李白寓居安陆时结识了挚友孟浩然,后来孟浩然南游吴越,李白作了这首诗赠别。这时,李白遭受挫折,穷困潦倒,内心特别珍惜友情,现在唯一的朋友要远离,他不禁想起与自己一起出游的好友吴指南半途染病,客死洞庭湖边的情景,依依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最为感人至深的是情深意切,孟浩然已走远了(“孤帆远影”),但诗人还在凝神远眺。“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是写李白一直到水天一色还在伫立凝望,而更深层次的意思是用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来暗喻他无穷无尽的思念。

《早发白帝城》一诗最受小朋友喜欢,因为它节奏轻快,形象鲜明,声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我们知道它写于安史之乱之后,李白受永王李璘案的牵连流放夜郎又蒙恩赦的时候,那么就能感受到其中更凝重的内容。那就是他渴望与自己倒霉的过去告别,他执著地以为国家用人之际,自己的忠诚和才华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就像从长江三峡顺流而下的轻舟,连两岸猿声也挽留不住的。过去有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成《白帝下江陵》,就是突出了这种凝重感和悲剧性,因为历史上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而死,白帝城本身就是一个倒霉的地方。我们读这首小诗确实会萌生出对一代诗圣命运的不平之气。

关于读诗,古人说要知人论世。就是说不能孤立地读,还要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际。我们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再来欣赏《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和《早发白帝城》三首小诗名篇,确实有了一些不同于过去的新理解。

猜你喜欢
白帝城黄鹤楼孟浩然
春晓
舟中晓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早发白帝城
游白帝城有感
春晓
白帝城下,收藏一片彩云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