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樟情愫

2008-06-06 09:43郭学焕
绿色中国 2008年5期
关键词:古樟古树名樟树

郭学焕

2000年的八九月間,一棵古樟居然引起省内外的关注,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那就是在甬台温高速公路建设中,位于三门县岭口村的一棵古樟,它,正好落在高速公路通过的线位上。是砍掉?还是保留下来?留,又是如何个留法,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交通设计院的有关人员认为,如果移路,这里特定的地形位置已无余地;而要把树留在中间,在这个位置上也无法实施。在与林业部门的沟通中,我们也了解到像这样的古树是不能砍伐的,看来是左右为难了。

三门古樟树高15米,树干胸径2米,树冠直径达40米左右,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属古树名木,是“活着的文物”。我的观念是:力主保护。尽管我也听说,这样的樟树,在当地很多村子都有,全县同类古樟不下几十棵,但我想砍一棵总是少一棵!

我以为,此类重要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等是有特殊意义的,本应该列入保护。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面对三门古樟,既妥善处理得到保护,又不影响高速公路建设。

正在这时,上海铁三局上海联圣公司派人来到杭州,他们从媒体上得知这一消息,并到现场去察看过。他们认为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即将古樟平移数十米,让出高速公路的线位。他们说,在上海曾经成功地将五层楼的建筑物平移上百米,从技术来说没有什么问题。

2000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台州市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牵头,在杭州召开了三门岭口古樟迁移方案论证会。上海园林科学研究所、铁路三局上海联圣公司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带来《岭口古樟迁移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会上,与会代表听取了三门县政府的介绍,重点听取了上海园林科研所、铁三局上海联圣建筑工程公司的方案,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认为,该方案以确保古樟树成活为中心,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技术先进,措施完善,方案可行,古樟树可迁移保活。

2000年11月,铁三局上海联圣公司正式开始组织实施。迁移一棵如此大的樟树,工作量十分之大,先要按要求连树根将一方长36米、宽12米、深分别为4米的土石方切离,并用钢板全部包裹起来,下方还要铺设钢轨,这一坨土的重量约4000余吨。然后挖开移动路上的土,再用牵引设备把土坨一点一点地平移到指定位置。这一移动的过程,整整用了三天时间。为了保证树移动后成活,施工中他们事先在土里加了肥料,四周预先安装了水喷头。

2001年5月15日,就在樟树完成移位的那天傍晚,我来到这里。见到樟树已经就位,喷淋龙头打开,樟树弥漫在水雾之中,十分高兴。三门古樟的保护是成功的,也是及时的,从而确保了甬台温高速公路按期全线通车。三年之后,我又一次前往三门,来到位于高速公路旁的古樟树下,只见古樟繁茂,长出了不少新枝叶,一片片郁郁葱葱,在秋风里轻轻地摇曳着,依然是一派生机。这可谓“筑路本是为民,何故滥砍树木?留得千年古樟,胜造七级浮屠。”

时至今日,古樟得以保护,高速公路不误通车,三门人感到欣慰,甬台温高速公路建设者感到欣慰。也许,所有为之作过努力的人们都会感到欣慰吧!

说来也是有缘,保护古樟一类的事情,在我从政的二十余年间,这已是第四次了。

记得第一次,那是1988年年底,当时我任兰溪市委书记。一天,接到了一封人民来信,还附了一张照片。信是兰溪下余乡下俞村几位农民写的。他们诉说,下俞村有一棵古樟,将被砍伐掉,卖给一位外地人做木雕、家具之用。他们说,这可是他们村唯一的大樟树,已有数百年历史了。村民们为阻止树被砍伐,自发行动起来,挑土、堆土,把树干都围掩起来,村里男女老小都坐到土堆上,要求保护古樟。村里人拍下了照片,把它寄给我,向我反映,向我求助。

读了这封情真意切的来信,看了这张照片,我百感交集,我为当地村民护树的精神所感动。如此经历数百年的古樟,就为了卖几个钱,将被无端砍掉充当木料,是何等可惜呀!我立即给下余乡政府领导打电话询问情况,得知果有此事。我在电话里说,应表扬村民们如此努力保护古树名木的举动,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们对保护环境、保护古树名木的认识比我们深刻,觉悟比我们高呀,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我请他们到村里去,与村里领导一起做好工作,保护好古樟,妥善处理此事。后来,这一棵古樟终被保护了下来。

第二次保护古樟的事,发生在我任衢州市长期间。记得那是1992年,有一天,我接到市林业局局长张钢报告,说衢县和柯城区境内,近几日连续有两棵树龄有四五百年的古樟被砍伐。如此古树被伐,连市林业部门都不知道,令人震惊。在林业局门口,我见到了被截获的古樟树干。该树干胸径有1米多,无空心,可见是一颗茁壮生长的好树,太可惜呀,太可惜!我简直被惊呆了。

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头等重要的。当年“大跃进”,山林树木大批被砍伐,仅仅是为了伐木制炭,用来大炼钢铁,或者为了人民公社大食堂作燃料等,这已经铸成大错,导致后来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加之泥沙落入江河,河床提高,极易成灾。直到现在,不少山林恢复起来仍是十分的困难。幸存的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大凡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霜,已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可谓是活着的文物。现今,城市和农村的建设中,只要能处理得好,完全可以做到建设和保护两全其美,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除了对偷伐者依法做出处理外,这时,我想到衢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全市绿化良好,古樟、古银杏、古柏、古桂花等古树名木不少,如果再不令各地重视并切实加以保护,那么这里今天砍掉两棵,明天其他地方又砍掉两棵,长此以往,其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与市政府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商议,我们要举一反三,把这次偷伐古樟事件的沉痛教训,作为警示,把坏事变成好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古树名木保护的教育和保护的行动。

首先,我们对古树名木做了一次普查,弄清情况和“家底”。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树龄在50年以上的每一棵古树名木,都分门别类编号、挂牌,并确定保护的单位和责任人。为了引起全市人民共同关心和增强保护的责任感,不久衢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确定樟树为市树,桂花为市花。

我在衢州还有一次保护古樟的事,发生在衢县。衢县樟潭镇有一棵临江的古樟,树高30余米,树干胸径达3米多,人称“樟树王”。有一年夏季洪水猛涨,树侧堤岸受损,眼看要危及古樟,引起了县、镇领导的关注。我在一则信息上得知此事,立即批示要求市林业部门会同当地采取措施,做好保护工作。考虑到村里的实际情况,市里拨钱,用于砌筑护堤,不让其继续受损。在衢县和樟潭镇政府及当地群众的重视下,马上组织力量完成了这一工程,使此树至今仍安然无恙。

2006年的一天,我来到衢江区,再次见到“樟树王”。茁壮生长的古樟,依然郁郁葱葱,树侧立有一米多高的一块石碑,一面刻“樟树王”三字,另一面则刻着碑文《简介》:该樟树高32米,胸径达3.23米,立木蓄积量99.9立方米,树体之大,居浙西之冠,人称“樟树王”。已录入《衢州市志》,《衢县志》,《衢县林业志》存史。据《中淤吕氏宗谱》记载,该村先祖之一吕思宜(220-288)原籍河南洛阳,因授衢州路分佐,遂卜居信安中淤(吕家)。吕公生平爱种树,此樟树应为其所栽,至今已有1700多年树龄。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发生特大洪灾,水漫吕家楼屋,幸群樟保护,村庄无恙。光绪七年(1881年),吕公后人因生活困难,欲将此树砍伐,经通族商议,以15块银洋将9株大樟判来,作为宗祠产业保留,规定树干树枝一律不得偷砍采摘,违者,告官究治。故诸树数百年来完好无损。抗日战争期间,大部被毁,仅存此株。

古樟呀古樟,在你千百年来生长的土地上,当今社会又为你茁壮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好事,幸事!我在想,人民群众保护了这一棵棵的树木,保护了这一方方绿色的山水,保护着这无比美好的大自然。那么,这一棵棵的树木,这一方方的山水,这绚丽的大自然,也同样为子民们繁衍生息提供着良好的生态和环境,年年岁岁演奏着人和自然和谐的乐章!

(责编:耿国彪)

猜你喜欢
古樟古树名樟树
香樟树之恋
宁海县完成2020年度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保护古树名木
香樟树,樟树香
巍巍古樟兮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天下第一樟”
相信香樟树
古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