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求果 联想拓展

2008-06-21 10:12相登朝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文题作文题钥匙

相登朝 张 坤 

考场作文时间短,要求高,有些考生不适应,往往面对作文题思考半天,找不到下笔点;即使花了很长时间找到了思路,可是还没来得及写完作文,考试时间已到,只能空叹息。如果我们构思敏捷,作文材料就会纷至沓来,并付诸笔端,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状之以物,会非常自然流畅地完成作文。那么我们在考场上应怎样让自己的构思流畅、思路开阔?这除了平时加强拓展思路能力的训练外,如果能掌握一些技巧,对迅速打开思路,顺利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一、探因索果 巧开思路

如果我们面对作文题一时不知从何下笔,这时我们可采用 “探思索果”的方法来帮助打开思路。如2007年南京市的中考作文题“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很多同学面对这个作文题,只在“钥匙”上思考徘徊,写来写去还是“钥匙”,既没深入开掘,也没有适当展开。这样既难以下笔,更写不出深刻的作文来。这时我们就可运用“探因索果”的方法来开拓我们的思路,我们可以这样想:(1)为什么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自己又为什么需要这把钥匙?(2)我以前没有这把钥匙时是怎样的?(3)有了这把钥匙之后,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4)有钥匙之后,我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变化?如此这般地向前往后追索,一张思维的大网很快就展开来了,有关“钥匙”的人或事就鲜明了,获得“钥匙”的过程就具体了,“钥匙”的作用也就明显了。这时我们只要抓住一两个“亮点”进行认真写作,就可以把文章写得尽善尽美了。

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动笔前进行“前因”和“后果”的探索,就能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2007年江苏省苏州市的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晨”。这一命题中的“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一天中的起始部分,也即是早晨6到9点这段时间,我们写作时可从这一层面来入手,写早晨发生的人和事,或是对早晨的感悟,但这样写立意不深,也不易写出精彩的作文。这时我们就可进一步探索,“晨”也有象征义:这由一天的起始象征着人生的开始,由晨的时光也可象征着人生的美妙,象征着起点之美——经过这样前因后果的探索,不但开拓了写作的思路,还容易写出深刻的文章来。

二、以小见大 伸展思路

看到一个作文题,如果这个文题的范围很大,无从下笔,这时我们可以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来反映这个文题。俗话说的“一滴水中看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这个文题是很大的,这时我们就可从小处来入手,从时间考虑,过去什么事什么人让你产生过珍惜的心情;从空间考虑,在学校、在家里,甚至在路上,某次活动让你产生过珍惜的心情;从因果考虑,珍惜的心情是怎么取得的;从对象考虑,自己、同学、家人、不相识的人是怎样让你产生过珍惜的心情的等。这样,从一个角度来思考、来立意、来选材,选自己熟悉的、感触最深的来写,来反映自己的“珍惜”,这样既能顺利地拓展思路,又能扣紧题目来写。

这种构思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话题作文,因为话题作文只要求写相关的内容就可以。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决定了一个话题可以有多种思路和多种表达。所以思路开阔对于写话题作文非常重要。审题后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与话题相关的素材;考虑与话题相关的各种观念和说法,自己对此进行思考判断,形成观点。然后在此观点的统摄下寻找合适的论据证明观点;也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虚构。

要做到以小见大,就要求同学们能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细节中发现新问题,提炼一种崭新的主题。选择的小事虽小,但小事中蕴涵着的生活哲理足以使文章主旨有深度,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时代特征。

三、妙用联想 延伸思路

一般作文都要运用联想的发散思维来打开思路,考场作文构思必须展开联想,这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活动,恰似腾飞的翅膀。考生根据已确定的文章要点,对头脑中现有的各种材料展开丰富的联想,开始可能是零散的不集中的,这时的思维活动是放开的,要占有大量的材料,不要有所束缚,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组合,删除选择,使之成为一个系列整体。

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两类:类似联想和引情联想。类似联想,就是从眼前事物出发,通过事物的形似或神似引发联想。由一引万,打开思路,多角度观察,然后万中取一来立意。如由“风”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还可以联想到流行时尚的“风”等等。引情联想,就是由某些事物的引发,化抽象为具象,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情思,力避概念化图解话题,力求从自然到自觉,赋予人情感的“再造”。其中用象征手法写的文章,就是这种典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激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样就使大自然的景物有了更高的审美层面和更深的审美意义,抒发了对西北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如2007年天津市的中考作文题“心中的彩虹”这个文题,我们就可运用联想的方式来构思成文。这个彩虹既可指天空中那美丽的彩虹,我们也可由她的艳丽、娇美生发联想,这个“彩虹”可以是我们的一种美好的回忆,可以是我们的一种珍贵的体验,可以是我们的一个坚定的信念,可以是我们向往的一种境界,也可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追求。这样你生发联想,很快就能打开思路,文思泉涌,作文也就不难写了。

四、妙用抑扬拓展思路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要尽力避免平直,宜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在面对作文题时,不妨试着采用“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这两种方法来展开思路。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

欲扬先抑,抑是为了扬,重点在扬;欲抑先扬,扬是为了抑,重点在抑。无论使用哪一种,所“先”都只是手段,是为了映衬所“欲”,从而突出和强化所“欲”的内容,所“欲”才是目的。运用这种方法拓展思路,可以使内容逐层深入。

五、异向思维 反向思路

异向思维是指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向相反的方向思考,从而解决难题,寻求答案。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审题上,的确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的“双向审题法”就是这种异向思维方法。什么叫“双向审题”呢?即审题时既搞清题目要求的内容,又搞清题目放开的内容。把题目的要求搞清了,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立意选材,就不会偏离题意;把题目不作要求的内容也就是放开的内容搞清了,才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如2007年浙江省嘉兴市的中考作文题“我以而自豪”,很多同学都是写我以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的奋斗、我的成功而自豪。而一个同学却写“我以失败而自豪”。他说我虽失败了,但我却虽败犹胜,因为我从失败中得到了新奇、刺激的感觉,也从失败中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作者这样异向思维,反向立意,无疑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

以上这几种考场作文的思路拓展技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们在使用时可以交互使用。当然,拓展思路还有其他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只要能将这几种常用的技巧掌握了,再辅之以我们平常勤奋的练习,何愁考场作文拓不开思路,写不出优秀的作文来呢?

猜你喜欢
文题作文题钥匙
文题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钥匙和锁
钥匙
文题
文题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钥匙失踪记
开心作文
钥匙与锁的幽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