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

2008-08-01 10:33
北京档案 2008年7期
关键词:雍和宫正殿行宫

刘 鹏

北京雍和宫古建筑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位于北京内城东北角。原是清雍正做皇帝以前居住的地方,当时叫亲王府。雍正继承皇位后,将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给喇嘛诵经,一半作为皇帝行宫。后来行宫起火焚毁,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行宫,改名雍和宫。雍正死后,为在殿内停放他的灵柩,将中路殿堂原有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又因为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喇嘛教事务的中心。

雍和宫主要建筑是五进大殿。

第一进是天王殿,殿正中有弥勒佛,两旁有四大天王塑像。殿外院中有铜鼎。再往前走是一座精致碑亭,碑文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解说喇嘛教的意义和喇嘛制度的由来。

第二进是雍和宫正殿,原名银安殿,是当初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改建成喇嘛庙后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大殿的朱红柱子颜色鲜明,天花板和藻井上的彩画精巧古雅。殿中的高坛上,供奉着释迦牟尼等五尊佛像,两旁有十八罗汉壁画。

第三是永佑殿,供奉无量寿佛,右边是药师佛,左边是狮吼佛。

第四进是法轮殿,全庙喇嘛全集中在此诵经。在屋顶上有五座小阁,中间的一座较大,阁上各有一座小型喇嘛塔。殿的正中有黄教教主宗喀巴的铜像,他是喇嘛教重大的改革者,像后有檀香木雕的罗汉山,上刻五百罗汉,刻工精细,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正殿两旁各有巨型壁画一幅,画的是释迦牟尼传教的故事。

第五进是万福阁(又称大佛楼),是宫内最高大的建筑物,高三层,两边各有一座二层楼阁,用两座天桥和万福阁连接起来。万福阁中央有一座如来佛像(佛身高18米,还有8米埋在地下,共26米),头部伸到三楼。体态雄伟,人们走进大殿要仰起头才能看到佛像面部。佛像是一根巨大檀香木雕成的。正殿之外,两边还有许多配殿楼阁、亭台等建筑。

雍和宫的整个建筑群,都是依据南北中轴线布局的,同北京城、紫禁城的中轴线一样含义,体现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和大一统的思想,体现面南为君、面北称臣的礼制思想。

老北京有一种习俗,在每年正月二十九、三十和二月初一要举行盛大的“跳布札”(打鬼节),是春节庙会的“压轴戏”。届时,数十名喇嘛戴上面具,扮演成天神,边唱咒,边跳舞,驱逐邪魔。

雍和宫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寺庙,它是我国木构建筑中独具匠心的杰作。是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特色而又能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的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作者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

猜你喜欢
雍和宫正殿行宫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论元稹《行宫》的主题意蕴
《雍和宫》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日本新天皇即位将“恩赦”55万犯人
北京雍和宫唐卡的绘画题材分析
基于《南巡盛典》版刻图像的清帝南巡行宫御苑空间格局探析*
项城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济南市百花洲泰山行宫遗址发掘简报
雍和宫与雍正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