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莫斯科等

2008-08-05 05:47
八小时以外 2008年6期
关键词:麦加做客火车站

行在莫斯科

在莫斯科,堵车是最常见的事。就是最宽的6车道、8车道大街,也全都被密密麻麻的小轿车堵塞着,你有再急的事,也只能跟着前面的车屁股慢慢爬行。

莫斯科现有900多万常住居民,却有300多万辆私家车,上班族基本人均一车,再加上外来流动车辆,有人估计,每天大约有400万辆车在莫斯科大街小巷流动。

莫斯科的马路一律没有慢车道,人行道也很窄。在莫斯科逗留了三天,只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算是“稀有动物”。至于公交车辆,汽车、电车、有轨电车都有,但乘客都很少,多数公交车上只有三五个乘客。尽管乘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但人们首选的出行方式还是自驾车。好像他们对堵车并不在意似的。

堵车最大的受害者当数我们这些外地游客了。因为堵车,半天只能看两个景点,其他时间都消耗在转场的路上。就是去饭店吃饭也要走半小时或40分钟,真是使人如坐针毡。有的游客提议,干脆别吃午餐算了,自带干粮,吃顿饭来回耗掉个把小时,太不划算了。

使人揪心的一次堵车是去赶开往圣彼得堡的火车。开车时间在晚上8点零5分。导游说,因为堵车的原因,下午我们要6点钟到饭店吃饭,6点半出发。虽然去火车站只有15分钟的车程,但我们还是早去为好。果然,按照导游的安排,我们的旅游大巴6点半准时从饭店开出。谁知正是下班时节,堵车高峰,大巴车只能在马路上像蜗牛一样慢慢往前爬。眼看着走了近50分钟,可还没走一半路程。这时年轻的女导游一看表,脸都吓黄了,汗珠子直往下滚:现在注定要晚点了!她拖着哭腔说:要是误了火车,我这个月白干也赔不起呀!怎么办?怎么办?她人都急傻了。

这时,还是老司机有办法,他说,附近有个地铁站,只有两站就到火车站了。女导游一听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赶忙说:对,地铁!地铁!快去地铁!当我们一行数十人乘地铁赶到火车站时,距开车时间只有10分钟了,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旅行!

陈超蔡纪新摘自《扬子晚报》

在沙特人家做客

麦加其是我在沙特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一天,他热情地邀请我和翻译去他家做客。

这天上午,我们来到位于沙特首都市郊公路边上的麦加其家。在他家的客厅里,我被墙上一幅精美的人物画吸引住了。真是太美了,画中的老人栩栩如生,像孔圣人那样威严、安详。我目不转睛地观赏着,禁不住连连夸道:“这幅画真的不错,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物画。”

话音刚落,我的腰立即被翻译狠狠碰了一下,我陡然一惊,马上想起了在当地做客的一个大忌不能随便夸赞人家的摆设或死死盯住物品,否则主人会以为你想要,就会把这件东西送给你。而且主人送的东西客人必须收下,不收等于瞧不起他。

想到这儿,我马上闭上嘴巴,然而已经迟了,麦加其看我赞叹不已,微微一笑,就把这幅画拿下来,用纸包好,塞在我手中。麦加其告诉我,画中的人物是他先父。他父亲已经去世十年了,他至今还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我听了,一时愣在那里:这是他先父的遗像啊,我怎么能收?可又怎么退回去呢?

还是翻译机灵,他马上说道:“他在国内是个装裱师,专门装裱画。刚才看见你这幅画有点旧了,想拿去修理一下。”麦加其喜出望外,忙说“我的朋友,太好了,我正想拿去修一下,现在好了,拜托你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其实,我哪会裱画啊!

饭后,我们又在聊天,不知不觉天渐渐暗了下来。我没有戴表,心有点急,这时我又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向麦加其问时间。他二话没说,又十分慷慨地把表给了我。望着麦加其,我真是哭笑不得,只好胡说道:“我看见你的表有点问题,看能不能修理一下。”这下麦加其奇怪了:“这表没问题,它一直走得很准时。”

我张口结舌,于是信口开河:“这表在你们看来是没问题,但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就一定有问题。”翻译笑了,赶紧圆场“这样吧,这表先放在麦加其这里走几天,如果没问题就不要修了。”

有此教训,我再也不敢把目光停留在物品上了,而是把头朝上仰着,死死盯住天花板,我想:你总不能把天花板拆下来给我吧。麦加其看我不断朝上张望,十分纳闷地说:“我的朋友,你是不是想要那吊灯,等一下我把它拆下来吧。”我只好苦笑道,“我的朋友,吊灯我真的不想要,因为它没问题,不需要修理。”

现在明白了,那里的男人们都把自己媳妇的脸蒙着很有道理!

佚名姚梅芬摘自《爱情品味》

猜你喜欢
麦加做客火车站
Train Station火车站
繁忙的火车站
你是对的
去小蜗牛家做客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热闹的火车站
虔诚的吃货最后都成了大厨
在沙特人家做客
做客
朝圣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