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父母也是名人

2008-08-25 10:08
关键词:家境开朗师范

吴 伟

老实说,我已经是一个十四岁的大姑娘了,可还从没有仔细端详过我的父母,不知道母亲原来有着颀长窈窕的身段和明媚漂亮的眼睛;也不知道父亲的脸是那样的慈祥,他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引导他的学生。我只知道他俩像一箱蜂里的两只工蜂,不停地为工作和生活劳碌奔波,终日不息。

听奶奶说,我们的家境不太好,近乎贫穷。父亲教了二十年的书,当了二十年的“民办”教师。1988年,他考取了师范,但因母亲生了小弟而泡了汤。1997年父亲再次考上了师范,也因此耗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毕业了,没有转成“公办”不说,连“民办”的微薄工资都不能按时领取。随着我们姐弟俩的茁壮成长,家庭的开支逐渐增多,经济也日趋拮据,但他仍然在三尺讲台上无怨无悔地耕耘着。多少个鸡鸣日升的早晨,父亲一头儿挑着月亮,一头儿挑着太阳,匆匆地来到校园;月上柳梢头的黄昏,父亲又忙着犁田耙地,播种希望……他用满负荷的劳动锁住自己的思绪,让家乡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冲淡生活的辛酸,这是一个平庸低俗的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父亲的贫贱不移,与母亲的豁达开朗是分不开的。每当家里有难处时,母亲总是大着嗓门嚷:“不能活了?傻愁啥?人家吃干的,我们喝稀的,和人家比什么?”这时,只有母亲才能驱散笼罩在家里的抑郁、沉闷的空气,也只有母亲才能化解父亲心头的愧疚。父亲一年四季在学校的时间多,在家的日子少,农活儿大多数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母亲总有做不完的活儿。给她一把葵花籽,她都认为嗑得浪费时间。她从来不穿没兜的衣裤,为的是把田埂地旁遗落的种子兜回家。每次她从地里回家,手臂上不是挽着一篓猪草,就是搂着一抱柴火,有时甚至把几条金头蜈蚣用裤管卷回家。无数个暮色四起的黄昏,当待乳的小牛哞哞地呼唤母牛的声音在小村上空响起的时候,母亲还弯着腰在稻田里打药、施肥、拔稗草,那褪了色的衬衣湿漉漉地贴着脊背……母亲是家中唯一一个用满身泥水把收获和快乐带回家的人。

父母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忍受磨难,笑对清贫,直面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父母所有的,只是庄稼和自己的女儿。父母在含辛茹苦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勤劳和坚韧、泼辣和生气,还有他们的负重自强的精神,都将成为我一生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我心中永远珍藏的美丽。

父母,我心中永远的名人。

【简评】

小作者以稚嫩的笔和早熟的心描述了一个贫贱不移、无怨无悔的民办教师爸爸和豁达开朗、忍辱负重的农村妇女妈妈的形象。文章以“我”清贫的家境为背景,以父亲的成长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如话家常般的叙说,突现了父母的勤劳、坚韧和乐观,表达了“我”对美丽的认识过程。

文章选材典型,情感真挚,结构清晰,语句顺畅,尤其是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用看似琐碎的材料表现人物的不凡品质,这一点值得大家借鉴。

(周远喜)

猜你喜欢
家境开朗师范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雪的一天
小小书画廊
《山中少年今何在》
俄罗斯留学生: 中国人的热情与开朗打动了我
鲁迅的出身和周家的文化
浅谈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地名有关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
释道安日背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