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

2008-08-27 08:17
关键词:竹影社戏景物

宋 虎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涉及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既有表现乡村戏剧和民间传统艺术的《社戏》、《口技》,又有表现中外舞蹈艺术的《安塞腰鼓》、《观舞记》,还有表现绘画艺术的《竹影》。但文章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文化艺术,如《社戏》中有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竹影》中更有不少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怎样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呢?在阅读中恰当地融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融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认识,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阅读中融入人生体验

本单元不少文章都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要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对我们初一同学来说,直接理解有些困难;如果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如《安塞腰鼓》,它是陕北人生命活力的一曲颂歌,是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一首诗性礼赞。阅读时,我们可以融入在运动会上百米冲刺、飞身跃过横杆时的体验,这样就容易理解那种“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力量和激情,从而深刻地把握作品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气息。《竹影》多处刻画了儿童有趣的细节。如“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弟弟发现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到的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成年人一般不会细心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而孩子们却是会追根究底的。联系我们小时在草丛中捉蚂蚱、网蜻蜓的淘气经历,《竹影》中天真烂漫的童心就不难理解了。

二、在阅读中融入联想与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翅膀。不仅写作需要联想与想象,要更好地领会和理解文章内容,也同样需要联想与想象。如《社戏》中有不少精彩的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用抒情的笔调,将月下水乡描绘得清新而幽远,如梦如幻,散发着江南泥土的芬芳,烘托了“我”乘船去看社戏时的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其他文章中烘托人物心情的精彩景物描写,或想象自己踏青时的愉悦心情,就不难理解《社戏》中景物描写的用意了。

再如阅读《观舞记》,我们既可以展开联想,回想舞蹈《千手观音》那种曼妙优雅的舞姿,也可以想象杨丽萍在《雀之灵》中优美而高雅的动作。如此,我们就容易体会《观舞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这些精彩的描写,就能体会到冰心细腻的笔触、精妙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从而感受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精妙和高雅。

三、在阅读中融入思考和认识

对于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作类比分析;另一方面,结合我们已有的阅读积累,在阅读中融入我们的思考和认识,这样就容易理解了。如:《社戏》中,“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处处得到优待;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还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这种快活的生活也是我们所有少年儿童所经历和向往的。它使我们联想起自己永远失落了的童年,从而搅动了我们心灵深层的积淀和情感,引起了“心弦的共振”。

猜你喜欢
竹影社戏景物
月夜情思
偶感
竹影垂帘
山行杂咏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
《社戏》的结尾赏析
写好家乡的景物
鲁迅在《社戏》里撒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