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是一种缓慢的痛

2008-08-29 03:44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支招女儿心理

○策划执行/孙玮 张秀格 赵萍 王琳

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拉着厚厚的窗帘,稍有风吹草动就大叫说孩子从窗户里进来了;原来听话的乖宝宝疯狂地玩起了电玩……两个月过去了,地震带给我们的阴影并没有消散。那些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他们的心里是否依然一片阴霾?在看了本刊前两期的地震专题之后,很多读者纷纷打来电话或者在QQ上向小编询问一些心理救助的问题。在此,小编们整理出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邀请了心理专家进行解答。

孩子篇

案例1. 今年5月12日,8岁的四川女孩吴音(化名)从倒塌的教学楼中爬出来,她的身体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在她的内心发生了。吴音执意要回到已成废墟的学校,找回书包。后来,她被妈妈接到北京。在这个安全的城市,她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荡秋千,不停地荡啊荡。除了秋千,其他和摇摆、晃动有关的器械都会引起她强烈的兴趣。

小编解析:一切有关摇摆的游戏,对吴音来说都是对地震的模拟,而只有在游戏中重复体验震感,这个8岁的孩子对震动的潜在恐惧才有可能消除。

专家支招:和所有从灾难中逃生的人们一样,吴音感觉到,她的生活被大地的震动彻底改变了。对此,吴音的妈妈求助了很多心理专家,按照心理专家的建议,在临睡前与小吴音玩游戏。什么剪刀石头布、猜字谜等,但这些游戏并不能让吴音主动删除关于灾难的记忆。现在,吴音的妈妈试着让吴音去回忆地震的场景,与她共同面对那些可怕的想象,让她意识到,不管发生什么,妈妈都会在她身边,爱她的很多人都会在她身边。目前,吴音可以在妈妈的辅导下阅读《灾后心理救助与心理重建手册》,也可以播打10余条心理救助热线。她在这种自我救助和心理疏导的作用下,正慢慢走出灾难的阴影。

案例2.九岁的栋栋很幸运地从地震中逃了出来,震后三天,他远在山西打工的父母回到家里,发现栋栋完全变了一个人,不说话,不笑,也不跟别的小朋友玩,每天寸步不离地跟在妈妈身边,每当有风吹草动,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口中大叫着某个身亡的同学的名字。

小编解析:地震的突然到来让他失去了安全感,而亲眼目睹同伴的离世,让他觉得没把他们救出来而深感自责。

专家支招:很多孩子都出现了类似栋栋的这种现象。对此,可以让孩子们拿出笔,画下他们眼中地震的场景。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孩子们,他们对这段经历多采取逃避的方式,不敢面对,通过绘画的途径可以让孩子的恐惧、自责等情绪得以宣泄。另外,还要鼓励孩子憧憬未来,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想。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会乐观起来,悲伤会一点点消退。

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状态是否恢复,并且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独处,用渐进的方式慢慢增加孩子独处的时间。通常夜晚是最困难的时候,建议家长在此阶段尽可能陪着孩子入睡。

案例3.有位妈妈在论坛上求助,震后,她正在读初中的孩子变“幼稚”了,变得像学龄前的样子。晚上开始尿床,常常哭闹,白天一直啃咬指甲。

小编解析:地震就像在平静的心湖上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人内心原本平静的感知、情绪和意志状态在危机事件的重创之下变得摇摇欲坠,各部分机能的平衡被打乱。而灾后很多建筑物倒塌,重建时带来很多噪音,孩子的作息、生活习惯被打乱,势必影响到生理健康。

专家支招:不要急着让孩子变回成熟的样子,虽然这通常很快就会过去。此外,也不要嘲笑孩子。这不表示我们只任由这种情形继续。你可以告诉孩子,这样的情形其实很正常,而且妈妈愿意和你一起想办法。同时回想当年孩子小的时候,有这样的问题时,你是如何一步一步教会他的。另外,固定作息时间,减少环境的变动,可以让孩子的生理机能慢慢恢复。

成人篇

不停地拍照

四川某医院的一个医生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儿,在接下来的几次余震中,他所在的18楼晃动得厉害,他意识到这次地震将非常强烈,非常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想逃生,而是拿起相机去拍楼下的幼儿园——他的女儿就埋在这座幼儿园的废墟里。很多天过去,他无法正常工作,每天端着相机站在楼上拍那个已成废墟的幼儿园。

小编解析:强烈的自责感占据着他的心,他对女儿的负疚无法发泄,也无法原谅自己,所以想要拍照,试图从拍照中看到女儿的样子,虽然心里明白女儿已经离开了,但还是在心里渴望听到女儿对他的原谅。

专家支招:用催眠术疗伤止痛。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他做催眠,给他做些心理暗示,试着转变他的思维。让他在催眠状态中与女儿对话,告诉他女儿的身亡不是他的错,女儿不会怨恨他。同时,引导他把内心的悲伤和压抑释放出来。

地震后心理问题Q&A

1.关注灾区报道,心里压抑想吐

Q:关注灾区的报道,心里很压抑,哭不出来,该怎么办?

A:使劲哭!强行压抑哭的感觉,会对你的身心都造成损害。哭,是压力宣泄的重要渠道。想哭就哭出来吧!哭过之后,你会觉得轻松许多。

看相关报道会呕吐,是很正常的。那是因为巨大的灾害给你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带来了巨大冲击,已经超过了你的承受能力和限度,尤其是那些惨烈的、恐怖的、血腥的、支离破碎的场景。谁都会因此感到不适。最容易的解决办法,是不要也不必再主动或刻意看相关的报道和信息了。此外,你要多休息,舒适就好,平躺、斜躺为宜;多喝水,多吃蔬菜,适当多吃一些水果,不要吃得太多太饱,不要吃油腻不易消化的或者生冷的食物;尽量多去公园绿地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赏花看鱼;若有必要,去正规中医院看专家老中医,让他为你把把脉,调理气血;暂时停止或减少剧烈运动,以休闲散步为宜。

2.看了地震报道想杀人

Q:《祝你幸福·午后》的一位读者向小编倾诉说,他的脾气很火暴,因为四川地震,心里很不舒服。看见那些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不愿意出力,就恨不得杀了他们,心里总是有极端的想法。他很担心这是不是心理疾病。

A:不是心理问题,是他不够冷静。大爱无疆面前,看到这种片面的表现,内心所产生的愤慨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面对的,只是少数社会现象,由此产生更多的过激思维,是不冷静的表现。

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也都有其背后的想法。尽己所能地去付出,用爱心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最好的做法。

3.同事家里受灾,该怎样安慰

Q:公司有位同事老家在绵阳,他的好几位亲戚都在地震中遇难了。自那以后,他的情绪一直很低落,老总想让他休假,他却坚持留在公司上班,似乎想通过不停的工作来忘掉悲伤。现在大家和他相处的时候,都特别小心,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触痛了他的伤口。和他相处时,该注意哪些细节,才能让他缓过劲儿来呢?

A:大家对他的关心很重要,不要刻意表现出小心翼翼的样子,这样他会更受伤。应该尽量让他感受到来自周围的关怀,但注意不要说“你一定要坚强”或“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一类话语,以免给他带来压力。如果他想倾诉有关家乡的事情,周围的人应以最大的耐心倾听,并适度给予反馈,但千万不能强迫对方回忆和讲述。

感谢心理专家王蒙、蔡仁电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助理编辑 张秀格

猜你喜欢
支招女儿心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潮搭支招 时髦感是这样穿出来
和女儿的日常
医美医生支招教你如何“不撞脸"
造型支招产品大推荐
心理小测试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