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锐的故事

2008-09-02 07:42
走向世界 2008年14期
关键词:传教士伊利潍坊

如果我问你,“谁是第一个在中国出生的赢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你可能会犹豫一下。如果我提到他的名字“李爱锐”,你可能会更迷糊了。虽然他出生在天津,在潍坊去世,但却是一名著名的苏格兰运动员,名叫伊利克·里达尔。

伊利克·里达尔1902年出生于天津,在这个当年的国际化都市里,他的父母都是传教士。6岁之前,伊利克生活在中国,后来,作为传教士的孩子,他和他的哥哥一起被送到伦敦的一所寄宿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学习非常努力,同时也培养了他毕生的最爱——体育运动,特别是橄榄球和田径。

1920年,伊利克到爱丁堡大学读理学士,在这里他利用业余时间继续体育训练。最初他代表爱丁堡大学参加100米和220米田径比赛,后来代表苏格兰比赛。同时,他还代表爱丁堡大学参加橄榄球比赛,1922年曾7次为苏格兰国际队效力。他以速度快著称,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运动员。在一场著名的比赛——一场在特伦特河畔斯托克举行的由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共同参与的比赛当中,伊利克被撞倒在地,他犹豫了一下,重新站起来奋力追上对手,最后领先对手20多米冲过终点。1924年,他赢得了田径比赛100米(在英国的记录是9.7秒,这个记录在之后的35年都没有被打破过)和220米(21.6秒)AAA冠军。192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召开,很多媒体都在猜测他将会成为此次奥运会的夺冠黑马。在这之前,他的国家还没有运动员得过奥运金牌。

为了能跟强劲的美国运动员抗衡,伊利克刻苦地训练100米项目。然而,当知道比赛要在礼拜天举行时,他换成参加400米比赛。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他拒绝在周日那天比赛。接下来的日子他顶住了来自奥组委的巨大压力,并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他的坚持,为他赢得了普通群众特别是一直为他的正直而自豪的苏格兰人民的赞扬。400米比赛的日子到了,当伊利克走向起跑线的时候,一个美国教练塞到他手里张纸条,上面写着圣经上的一句话“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比赛中伊利克紧紧地把纸条攥在手中,最后他不但赢得了本场比赛,而且以47.6秒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要知道在几天前的200米决赛中,他仅仅获得了铜牌。

1981年,伊利克这一阶段的生活以及他与竞争对手在赛场内外的激烈竞争被导演搬上银幕拍成了一部电影《浴火战车》,并得了奖。1992年,他的女儿将他当年获得的奖牌捐赠给了他的母校爱丁堡大学。

奥运会过去后不久的7月,在爱丁堡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当时的校长亲自给伊利克戴上了一顶用橄榄枝编成的皇冠,并送给他一句传颂至今的话:“伊利克先生,你已经证明了你自己,除了你的主考官,没人能超越你!”场下的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会后,他被喜爱他的人们举到肩膀上,从爱丁堡大学一直走到了圣伊莱斯大教堂。

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后,伊利克于1925年回到了中国。从1925到1943年这段时间里,他像他父母一样,从事着传教士的职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所中英合办的贵族学校里当老师。当时伊利克住在天津市重庆道38号(以前被称作剑桥路),直到现在,还有块纪念碑矗立在他当年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1932年第一次回国探亲的时候,伊利克被任命为一名牧师。在回中国的途中他邂逅了加拿大姑娘Florence Mackenzie,碰巧这位姑娘的父亲也是名传教士,正可谓门当户对,两人于1934年在天津结婚,婚后育有3个女儿,最小的女儿他都没能看到。1991,伊利克的一个女儿回到天津,参观了当年她父亲曾经教书的学校,并把父亲曾经获得的一块奖牌捐赠给了这所学校。

1941年在中国的生活变得十分危险,英国政府建议英国侨民离开。Florence和孩子们去了加拿大她的娘家,伊利克在韶昌的一个传教会留了下来,为穷人们提供帮助。他的哥哥罗勃也在那里,是一名医生。这个传教会人手极度短缺,几乎24小时不间断地有当地居民来这里接受治疗。伊利克及时来到这里帮助他生病的哥哥。这时候,伊利克生活得十分艰难。

这个时候,正是中日战争爆发时期。战争波及到韶昌,日军占领了这个传教会。1943年,他和中国内地传教团的成员一起,被拘留在潍坊集中营。伊利克把大家组织起来,成为这里的领袖。当时,食物、药品和其他供给品都十分短缺。伊利克在这里十分忙碌,他帮助老人,教圣经,安排各种活动,还教孩子们科学。孩子们都叫他伊利克叔叔。

伊利克在集中营里的一个伙伴后来写了一本书,描述了当年他在集中营的经历。集中营基本上就是一个传教士学校,名字就叫“快乐的大院”。日本人抢走了集中营里的许多东西,把这里变成了十足的战俘营。后来,温斯顿·丘吉尔批准了交换犯人,伊利克以著名运动员的身份被允许离开。正如人们所料,他离开的时候把他的位置让给了一个怀孕的妇女。

伊利克于1945年2月21日去世,在他去世的5个月前,集中营刚刚得到解放。他去世的那一天,给妻子写了最后一封信,讲到了他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但实际上,他是得了脑癌。他在潍坊的墓碑上只刻了一个简单的十字架以及他的名字。后来他被埋葬在石家庄烈土陵园。作为一个外国人,这已经是很大的荣誉。

1991年,一座由爱丁堡大学建立。用苏格兰花岗岩制成的纪念碑在潍坊揭开面纱。上面写了几行圣经里的话“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潍坊市在2005年为他建了墓地,并在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时候在伊利克的墓碑前献上鲜花。

在最近苏格兰人报的一项民意测验中,伊利克被选为苏格兰最受欢迎的运动员。在英国有很多纪念他的中心,大部分都是体育中心。距离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已经56年了。苏格兰运动员阿兰·威尔斯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赢得100米金牌。赛后有记者问他是否为哈诺德·亚伯拉姆斯——英国最后一个100米冠军(1924年)而跑,他十分平静地回应“不,是为了伊利克。”

苏格兰人民会永远怀念他。或许,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也应该拿出一点时间来纪念伊利克,这个在中国出生并热爱中国人民的奥运会冠军。

猜你喜欢
传教士伊利潍坊
马可·波罗与潍坊风筝
809名实习师生乘“定制”专列回家
惩罚
风筝之都潍坊
美国传教士镜头下的宁夏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计算机先生”
82.7%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