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与“世博”的互动机制研究

2008-09-05 10:15李先国李建国钟建荣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7期
关键词:奥运会世博会和谐

李先国 李建国 钟建荣

摘要:从文化学的角度,对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两会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和系统的整体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内涵方面,两会在性质、内容、主题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互补性、和谐性;在外延方面,两会在举办规模、交通、安全保卫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鉴性;在社会价值方面,两会的相继举办,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增进市民和谐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奥运会;世博会;互动;和谐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884-03

本研究从文化学的角度入手,对奥运、世博两会在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和系统的整体研究,旨在为两会的成功举办、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对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进行了内涵、外延以及价值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两会内涵研究

结果见表1。

2.1.1两会在性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谐性两会如表1所示,在机构总部位置、性质,举办周期,举办地点的选择,举办规模、参赛对象、举办时间上相差无几,在会议的主题上,一个是融科技、经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展览大会,另一个则是体育综合竞技大会,前者展现的是人类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的文明成果,后者追求的则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进取精神。

2.1.2两会的主题体现了一定的和谐性两会的举办主题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2)。

2.2两会外延研究两会举办规模,人员接待,会展场馆的设计、规划,举办国的交通、住宿以及安全、保卫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鉴。

2.2.1举办规模从近三届两会的参赛单位数、举办时间以及游客数量三方面进行比较来看,奥运会比世博会要略多,说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都愿意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展现本国、本民族的体育风采,更说明体育是没有国度的语言,得到世人的承认;相比较而言,世博会比较注重科技的含量,是参赛单位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综合实力的展现,其受众面就没有体育的普及面广。但是在举办时间和游客数量上,世博会都远远高于奥运会,世博会的举办时间大约是奥运会的10倍,达到180 d左右,因此,其游客数量也远远高于奥运会,主要原因在于世博会的观众主要是到现场观看,而奥运会的观众主要在于电视观众,雅典奥运会的电视观众已经接近了40亿人次之多,悉尼奥运会也有36人次,相对而言,现场观众比起世博会来说,就显得少了很多。

2.2.2交通、安全就游客规模而言,参观两会的日均客流量类似于现在的黄金周,但在对日常交通的影响程度上却远远大于黄金周客流。据预算,2010年世博会吸引游客总量约8 000万人次,平均40万人次。但两会期间,游客主要是以奥运、世博为首要目的,具有很高的集中程度,特别是在工作日期间,城市日常交通总量无法消减,因此,显得影响力较大。

安全、保卫工作一直是举办大型会议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以体育赛事,从人为灾害看,除了日益嚣张的国际恐怖活动(藏独、东突、台独等)以外,最常见的是球迷闹事扰乱,如1964年5月24日秘鲁首都利马的国家体育场因裁判不公引起的球迷骚乱。从自然灾害来看,炎热、暴雨、冰雹和地震都有可能影响比赛和破坏安全。相比较而言,世博会的安全问题似乎没有奥运会突出,但在当前国际形式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届时将有大量的西方国家政界、商界、科技界的要客以及大量的参展商、游客的光顾,也会使上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3举办两会的价值研究

2.3.1两会的举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5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两会的举办,自然要考虑到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建设。

2.3.1.1两会举办与环境治理环境的治理与改进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的话题。“世博”与“奥运”两会不约而同的很早就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并提出“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主张。189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上就把城市美化运动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和设计思潮,“强调规则、几何、古典和唯美主义,尤其强调把这种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和提高社会秩序及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从积极的方面来讲,它促进了城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始改善了城市形象,也促进了景观和城市规划设计师队伍的形成。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首次提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国际奥委会准备将“环境”与“体育”、“文化”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三大支柱,作为衡量举办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准,并设立“体育与环境奖”,颁发给在体育方面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人士。1996年 7 月 18 日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问题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任务之一,国际奥委会同时制定了环保九项政策,内容包括:通过国际奥委会以及所有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在全球进行环保教育,借助奥林匹克运动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奥林匹克大家庭培养和造就在环保方面有独到经验的领袖性人物,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中环保活动的真正实施;对所有奥运会申办城市提出环保要求,在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选举中,必须对申办城市的环保计划进行评估。可以说,奥运会为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表4)。

2.3.1.2两会举办与经济增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经济无疑是基础与保障。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交相辉映,被誉为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初起飞的两大引擎。

表5列出近几届奥运会收益情况。据悉,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已经销售,超过16亿美元,获得主办权的北京已经有12亿美元入账,占出售额75%。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地区的不同,各举办国在举办经验、效益、规划以及社会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认真地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在2008奥运、2010世博会上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3.2两会的举办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政治环境两会的举办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结合既是完全必要的,又是充分可能的,两者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政治环境。

1)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民族的友好交流。

2) 改善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中国的民族自豪感有增无减。中国在2001年和2002年两年内接连获得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首次入围世界杯足球赛、成功申办世博会。中国融入世界与西班牙经历的事件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这个亚洲巨人获得成功的时间要短得多:西班牙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足球赛和加入欧盟用了10年时间,即从1982-1992年。如果中国继续保持经济增长而不受国际冲突的影响,那么,中国“辉煌的两年”就可能成为辉煌的三年、四年和五年。日本共同社的报道说,中国继申办北京奥运会之后又成功申办上海世博会。它将以奥运会和世博会为契机,在2008年和2010年两大盛会举办前,把北京和上海建成名副其实的国际都市,从而大大发扬国威。中国政府宣布,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将向北京直接投资16亿美元,向上海直接投资30亿美元。随之而来的民间投资将会是政府投资的5~10倍,预计各自的建设热潮将把当地国内生产总值拉升0.3%左右。日本《东京新闻》的报道说,世博会将向世界显示“上海经济”。中国希望利用奥运会和世博会这两次国际盛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就像日本相继举办东京奥运会和大阪世博会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那样,中国把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并作为一项国策加以推进。美国《先驱论坛报》发表文章:“当中国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世界的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种关注不会很快消失,因为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信心十足的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已经作为一个大国出现在亚洲和世界舞台上。”

3) 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3.3两会的举办有利于增进和谐的人文素质在奥运会、世博会的组织筹备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原先处在各个社会不同阶层和领域的人们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整合起来,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国家、城市的使命感”使彼此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相互的认同。历届奥运会、世博会在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城奥运会为服务业提供了30万个工作岗位,而为筹备2000年奥运会,澳大利亚到1999年就已经增加了15万个就业机会,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 415万个就业机会。同理, 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预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就业机会将数倍于此。就业率的增加,自然会减轻社会的压力和不同人群之间的矛盾,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关心因此,两会的举办有利于增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奥运、世博两会的举办,为世界各国有人展现国民自身形象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从而促进国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当今世界是个开放性的世界,面对即将来临的全球性盛会——奥运和世博,国人必须扮演好“东道主”的角色,以平等、自信、的心态参与其中,改掉一些不礼貌、不文明的陋习,以文明、健康、开放的形象和优美的城市、人文环境迎接奥运、世博会的召开。

第三,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人本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加强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性的盛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数量多、质量高、解决难度大。在盐湖城冬奥会的筹备中,与奥运会有关的采购合同就有3000多个,但就转播权事务就和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转播合同。同样,上海世博会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牵涉的国际国内商务合同、投融资合同、知识产权许可协议、特许经营协议、土木工程承包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等将达8000余件,其间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诉诸法律的纠纷。4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保护世博、奥运顺利进行的法律保证,对于丰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增进市民的法律意识,促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人本精神”、“fair play精神”,世博会所提倡的“和谐共处”精神,能够激励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热情,促进个人的努力进步,促使社会更加协调地发展。

3结论与建议

奥运、世博两会相继在新世纪初我国的两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举办,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和现实契机。在内涵方面,两会在性质、内容、主题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互补性、和谐性;在外延方面,两会在举办规模、交通、安全保卫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鉴性;在社会价值方面,两会的相继举办,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政治环境、有利于增进市民和谐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与世博[M]:历史纪录(1851~1940).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 邱伟昌.城市体育与上海世博会的互动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6-9.

[3] 陆小聪,等.北京奥运会与上海[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5):26-28.

[4] 摘自《爱地球博览会》,http://www.expo2005.or.jp/ml/ch/26/.

[5] 央视国际(2002年12月06日 16:57).

[6] 奥运会电视观众人数创造新纪录[N].中国体育报,2004-10-14.

[7] 陈文捷.汲取天地灵感 彰显世博魅力[EB]. 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

[8] 上海将围绕世博会重点完善3个方面的法律制度[N].中国青年报,2004-05-09.

猜你喜欢
奥运会世博会和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俄被禁选手自办“奥运会”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部分国家馆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
品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