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

2008-09-12 10:54
足球俱乐部 2008年17期
关键词:人墙任意球英格兰队

闫 斌

足球与武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却有微妙的关联。譬如绝杀,犹如一剑封喉;又如过人,好似凌波微步。足球比赛中的任意球,也造就了许多“江湖人士”与“武林秘籍”。在密集的人群之中闪出空当完成致命一击的“一拨一射”式任意球配合,就可以视之为武学中的“四两拨千斤”。

四两是拨,千斤为射

通常球迷印象中的任意球得分,往往是一击中的。贝克汉姆、皮尔洛、罗纳尔迪尼奥再加上更早一些的米哈伊洛维奇,总是不断地为球迷们奉献“圆月弯刀”的经典之作。这种通过超级弧线所攻进的任意球,主要依赖于罚球队员秀丽的脚法。比起“圆月弯刀”来,“一拨一射”虽然在精彩程度上不及弧线任意球那么美妙,但却有着力拔千钧的气势,同时也更加符合战术理念上的多项要求。

首先,“一拨一射”式任意球容易迷惑防守球员。弧线任意球一般都是直接由主罚队员站在球前,最多是由另外一名球员先做个虚晃动作,再由主罚队员射出。“一拨一射”式任意球在配合的那一刹那就比弧线任意球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如果进攻方准备进行“一拨一射”时,通常都会派两三名球员站在皮球两侧。这个时候,防守球员尤其是守门员将会很难判断出到底由谁来拨球,谁来罚球。毕竟“一拨一射”只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而守门员却要在这极其短暂的时间里连续观察出两个动作,这要求似乎有点过分。1998/1999赛季的苏超联赛上,名不见经传的加里波兰就通过“一拨一射”打进了一脚惊世骇俗的世界波,这个球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队友。当时,共有包括加里波兰在内的三名球员站在皮球旁边,首先是第一名球员用脚踩着皮球,另外一名球员则以一个长距离的助跑奔袭而来,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两人将完成“一拨一射”时,那位奔袭而来的球员突然从皮球上跨了过去,然后第一名球员才把球拨出,此刻,所有防守队员都已经被刚才这二人的动作所迷惑,纷纷跳起,结果加里波兰趁着对方球员失去防守重心之时,上去就是一脚,球如炮弹一般飞入网窝,对方守门员目瞪口呆。

其次,“一拨一射”式任意球攻门时的力量要比直接主罚静止状态时的皮球更大。从物理学角度简单地说,因为皮球滚动,其本身产生一个力,这个时候如果再给予一个外力,合外力对皮球做正功,力量自然就变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队员在远射时,都喜欢将球先往前轻轻一趟,然后再拔脚怒射的缘故。如果只是踢静止状态的球,因为皮球没有运动,这种状态下的皮球更适合踢出弧线,而不利于力量的发挥。反之,对于本身就运动着的球,要想踢出大弧度,同样是一件难事。因为“一拨一射”式任意球的存在,一些脚法并不出众但却力大无穷的重炮手,也有了在任意球上一展身手的机会。像德国的巴拉克在今年欧洲杯上对奥地利比赛时攻进的那个世界波,就是一粒典型的“四两拨千斤”。另外,利物浦队队长杰拉德在英超也屡屡上演此项绝技。

“一拨一射”还给了罚球队员一次调整射门角度的机会。毕竟,并不是每一次任意球机会都有绝佳的射门角度,如果防守方的人墙排得再紧凑一些的话,基本上进攻队员就没有了射门的空间。“一拨一射”恰恰是破解此种状况的最大法宝,拨球队员只需把球往左或往右轻轻一拨,很有可能就在人墙之外打开一道通向大门的空间。

战术的衍变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拨一射”的威力并不只是体现在硬生生的“拨”和“射”这两个简单动作上,因为它还能够衍生出更加丰富多变的精妙配合。随着足球技战术的不断发展,由多名进攻队员参与的“一拨一射”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球队的喜爱,多出来那部分参与配合的球员,或做侧应,或做佯装,弄得防守球员相当头痛。

1998年法国世界杯,英格兰队与阿根廷队遭遇于八分之一决赛。在那场经典的比赛里,不仅造就了追风小子欧文,见证了贝克汉姆的冲动红牌,同时也成全了阿根廷队一个伟大的任意球。比赛第45分钟,阿根廷队在英格兰队禁区前沿左侧获得了任意球机会,“战神”巴蒂斯图塔和“巫师”贝隆均站立于皮球前。面对这两大任意球高手(前者大力、后者弧线),英格兰队所有球员都以为将会是由贝隆拨球,然后巴蒂斯图塔完成重炮轰门。然而事实却大大相反,裁判哨响后,巴蒂斯图塔率先冲向了皮球,仅仅是虚晃一枪,待到被“晃点”一番的英格兰人以为贝隆将射出皮球时,“巫师”却又将球塞给了埋伏于英格兰队人墙之中的萨内蒂,后者猛地蹿出来接过皮球,以一记左脚怒射攻破了西曼把守的大门。虽然阿根廷队这个任意球配合不同于表象意义上的“一拨一射”,但实质上却仍属于“四两拨千斤”的范畴,只不过是传球的路线更长、更为隐秘,也更具有观赏性与不确定性罢了。像阿根廷队的这种非常规“一拨一射”式任意球配合还有很多,1994年美国世界杯上,瑞典队的布罗林在对罗马尼亚的四分之一决赛中也曾攻入过类似进球。

最出人意料的“一拨一射”恐怕还得属比利时联赛中的一粒任意球破门。由于年代久远,各电视台播放的有关此球的录像并没有记录进球者的姓名和球队信息。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一方球队在对方禁区前沿获得任意球机会,就在罚球的那一刻也仅有一名球员站在皮球前,大家都以为他会把球吊至禁区,结果最不可能的事发生了,这位球员竟将皮球用自己的右脚挑到了他身旁的左侧半空,紧接着该队另外一名球员迎球冲上前去一脚凌空抽射,皮球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钻入了球门。上赛季的西甲联赛中,也曾有球队试验过这种配合,可惜未能成功。这种凌空抽射型“一拨一射”,最早可以追溯至1970年,创始者是考文垂队的亨特和卡尔。在一场联赛里,为了将球踢过人墙,卡尔别出心裁地用双脚夹住皮球原地一跳,半空中将球朝后一甩,亨特不等皮球落地凌空抽射直飞死角。为了纪念这粒精彩的进球,后人为其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驴式任意球。

见招拆招

在武学中,有一个词时常出现——见招拆招。攻方依靠“一拨一射”想要进球,那么防守一方一定会想尽办法来破解杀招。

防守“一拨一射”式任意球最有效的办法是合理安排人墙。“一拨一射”之所以能够屡屡得分,主要靠的是奇快无比的直线球速。因此,进攻方在“一拨一射”时,防守方一定要填补好所有可以敞开来的射门空间。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人墙之间留出来的细小空隙,乃至防守球员的双腿之间,都有可能成为“一拨一射”式任意球射向大门的通道。2000/2001赛季德甲最后一轮,拜仁慕尼黑对阵汉堡,就在比赛伤停补时的最后一分钟,拜仁慕尼黑在汉堡队禁区内获得了间接任意球机会(当时拜仁以0∶1落后)。由于比赛已经临近尾声,汉堡队球员在防守上有点疏忽大意,排出的人墙松松散散。当时的拜仁后卫帕特里克·安德森抓住这一漏洞,接过塞尔吉奥拨出来的球,踢出了一记大力低平射门,结果球正好从人墙缝隙中钻入了汉堡队大门。这粒进球可谓是价值千金,凭借这粒扳平比分的入球,拜仁慕尼黑在最后时刻以一分的微弱优势压倒沙尔克04队,卫冕联赛冠军。

人墙加固好后,如果人手富余的话,培养一个坚强的肉盾也很有必要。可以想象,在攻方球员大力将球射出的一刹那,能有一名球员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封堵,皮球自然将会有更大的概率被中途拦截。2005/2006赛季英超第27轮曼联对阵利物浦的比赛中,阿兰·史密斯就曾奋不顾身地封堵过挪威重炮里瑟的“一拨一射”式任意球攻门。通过当时的慢镜头回放,可以清晰地看到,因为史密斯的铲断,原本飞向球门的皮球被重重挡出。遗憾的是,立了功的史密斯却因此而遭受重伤。由于里瑟射门的劲道太过刚猛,史密斯伸出去的脚踝被球狠狠地砸了一下,竟导致扭伤。这还没算完,事后经过进一步检查,曼联宣布史密斯不仅脚踝扭伤,而且腿部骨折,这迫使他休战了好几个月,并错过了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代价还真不小。

由于“一拨一射”式任意球通常都是射向球门死角的大力攻门,所以防守方在布防的时候,如果在球门两侧各安插一名高大球员看门的话效果就会好很多。这样一来,即使是肉盾没能封堵成功,门前还有“左右金刚”保驾护航,当然,风险就是很有可能被砸得眼冒金星。另外,在攻方形成任意球机会的过程中,防守球员精神上始终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很多时候,攻方队员会趁防守方还没有完全排好人墙时,就将皮球迅速罚出,进而完成致命一击。如果是因为布防不够专注而被对方打一个措手不及,那就真是咎由自取了。

猜你喜欢
人墙任意球英格兰队
在脚下多垫些砖块
在脚下多垫些砖块
在脚下多垫些砖块
在脚下多垫些砖块
五连败英格兰在卡塔尔捧杯?非常困难
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前四强任意球攻守战术分析
21届世界杯英格兰队角球进攻特征分析
冲进四强,英国要迎“婴儿潮”
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快发任意球战术的实践应用研究①
对第十六、十七届世界杯前场任意球进攻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