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

2008-09-26 10:21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9期
关键词:纸上谈兵马谡参军

张 锐

师:刚才大家着重从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表情等方面分析了马谡失街亭的原因,得出了马谡狂妄自负失街亭、纸上谈兵失街亭的结论。这些结论当然都是有理有据的。不过,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我想请大家注意一下文章开头一段“诸葛亮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马谡曰:某愿往”这一句话。如果让你朗读“谁敢引兵去守街亭”一句,应如何读?应突出哪个字?

生:我觉得应该是“敢”字。

师:为什么是“敢”字?大家试着把“敢”字换成“可”或“能”来体会一下有没有不同?(学生分别朗读,恍然)

生:“敢”字说明了任务的艰巨,防守之艰难。

师:除了“敢”字,还有没有需要重读的字?

生:我觉得“守”也要重读,因为“守”字说明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是防守街亭这一军事要地。

师:那么,马谡是否执行了诸葛亮“守”的作战意图?

生:好像不是。他把部队驻扎在山上,是为了“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可见他的作战目的是为了击败魏兵。所以,马谡的失街亭和他改变了作战目标也有关系。

师:马谡为什么要擅自改变作战目标?我想请大家还是来推敲刚才这段话。我们合作来读一下这段对话好不好?

(师读诸葛亮,生读马谡,生显然没有注意到文中的“言未毕”三个字)

师: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马谡在讲话前,文中还有三个字——“言未毕”。

(重读,生笑,恍然)

师:读完之后,你明白了什么?

生:马谡很着急,急于想接受这份任务。

师:马谡为什么这么急迫?他急什么?他此时是什么心理、动机?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给大家提供两份关于马谡的资料。

屏幕显示:

(资料一)马谡履历表

1.出道,为刘备的败军煎茶熬汤,成功引见自己。当时仅二十几岁。

2.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留遗言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3.公元223年,为诸葛亮献策,对孟获“但服其心足矣”,才有七擒七纵的历史佳话。得诸葛亮赏识,升为参军。

4.成功策划反间计,离间曹睿与司马懿君臣关系,愈得诸葛亮赏识。

5.公元229年,失街亭,被斩。时年39岁。

(资料二)诸葛亮出征将领表

前督部——魏延;

前军都督——张翼;

牙门将——王平;

后军领兵使——李恢,

副将——吕义;

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马岱,副将——廖化;

右军领兵使——马忠;

行中军师——刘琰;

中监军——邓芝;

中参军——马谡;

前、左、右、后将军——袁綝、吴懿、高翔、吴班;

前、左、右、后护军——许允、丁咸、刘敏、官雝;

行参军——胡济、阎晏、爨习;

丞相令史——董厥;

帐前左右护卫使——关兴、张苞。

师:由这两则资料,大家能否找到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

生: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马谡绝非等闲之辈,那么他的失败仅仅从轻敌、大意、狂妄上去找原因似乎还不够透彻。由第二则资料又可看出,马谡当时在军中的位置大约位于中等偏上。如此,他的“急”可能是急于立功,急于表现,急于得到提升,总之是“急于求成”。

生:我觉得急于求成是表面现象,根子还在于马谡有强烈的功利之心。这样的功利心导致他的一系列错误。有一个成语叫“利令智昏”,用来形容此时的马谡应该是可以的。我认为马谡利令智昏失街亭。

生:一个人追求成功没有错,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自己的心态。

师:总结一下。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认识到马谡如何失了街亭:从战略上说,马谡纸上谈兵失街亭,马谡轻敌失街亭,马谡变守为攻失街亭;从性格原因上说,马谡狂妄自大失街亭,马谡刚愎自用失街亭;从心理层面上说,马谡急于求成失街亭,马谡利令智昏失街亭。

(贵州省贵阳一中 550081)

猜你喜欢
纸上谈兵马谡参军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马谡失街亭与诸葛亮有关?
英将领批年轻人不愿参军
纸上谈兵
生态文明教育不能“纸上谈兵”
你知道“纸上谈兵”的来历么?
纸上谈兵
马谡失街亭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