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学生开启社会大课堂之门

2008-10-07 11:34付江泓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区县单位资源

付江泓

9月1日,一份特殊的厚礼

2008年这个9月1日,尤其令首都中小学生欢呼雀跃。因为,这一天,他们不仅迎来了新的学年,还收到了全社会共同献给他们的一份特殊的厚礼——社会大课堂。

社会大课堂是“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简称。它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全市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管理机构,整合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工厂、农村、社区活动场所,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系统的资源为依托,本着“合力建设、成果共享、服务学生、双向需求”的原则,通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场所条件、安全的活动环境、适合学生特点并与学校课程结合的活动内容,为学校或学生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等创造条件,进而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搭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连接的桥梁和平台。

社会大课堂的建成,将惠及全市2000余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100多万中小学生和千万个家庭。家长带着孩子、孩子拉着家长一起走进博物馆;农村的孩子到城市的博物馆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博物馆”当教室、“蓝天”当课堂、“小溪”当课本将成为现实,所有沉睡的资源将活起来、动起来。

探秘社会大课堂

走近大课堂

孔庙里的研究课

2008年5月20日,北京孔庙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群拿着纸笔、提着画板、夹着资料袋的学生。他们早早来到这里,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代最高学府里体验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这一天, 6位教师在孔庙内展示了6节研究课,其中有具有科学学科特点的《孔庙的古树》、具有书法学科特点的《十三经碑林》、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孔庙的古建筑》、具有音乐学科特点《祭孔礼乐》;此外,还有德育类的《孔子的尊师礼》,综合实践类的《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探究》。6节课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实际操作与情景体验中落实三维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便捷实用的门户网站

为了便于学校、学生与社会资源的沟通和联系,北京市专门为社会大课堂建立了一个门户网站。打开网站的首页,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采用Flash制作的引导页,精美、大气的动画给浏览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网站的主页为整个站点的信息导航页,内容丰富,提供各个主要栏目的入口,查找检索方便快捷。

丰富的教育资源

随着9月1日社会大课堂的全面启动,479个单位正式成为首批资源单位,向全市中小学生敞开大门。这些资源单位将为学生提供免费和优惠服务,其中40家已具有良好的课程研发基础的单位将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教学活动实验基地。

走近设计者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大课堂?

让学生更多地走进社会、参加实践,既是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许多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吁,也是广大学生家长的热切期望,更是所有中小学生内心的强烈渴求。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成长需求的调研显示,“希望有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是继“希望有更多的睡眠和休息”之后的第二需求。同时,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资源单位分布非常不均,朝阳、海淀等一些城区拥有社会资源单位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区县,更是平谷、密云、延庆、怀柔等郊区县的数倍。建设社会大课堂,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文化建设,把公共资源真正用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教师、家长享受社会文化建设的成果,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执政理念的体现。

北京不仅是国家的首都,也是国际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可供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基地资源极其丰富,如果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有计划地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使社会资源有效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就能形成有首都特色的稳定的社会教育资源群,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建设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还具有以下意义:有利于帮助学生整合知识、迁移能力、统合社会以及形成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效改善学校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为各学科教学活动的深层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专题教育内容的有效落实提供广阔的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有效利用,充分调动资源单位和中小学校的积极性,实现双赢。

基于这样的想法,2007年7月31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书记主任办公会提出,北京市要建设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2008年1月25日,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开始全面实施。

社会大课堂建设做了哪些准备?

要建设社会大课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单单靠教育系统内部的力量是绝对不能成功的。认识到任务的艰巨,除了做好组织架构的准备、统筹资源的准备、课程资源开发的准备、门户网站的准备之外,北京市还特别加强了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准备。社会大课堂建设过程中,先后召开了4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会议:一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专家会,多角度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委、市文化局、市文物局等14个部门参加的沟通协调会,初步达成合作的意向;三是区县教委主任、主管主任参加的大课堂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明确了区县的工作任务,刘利民主任到会作动员部署讲话;四是调研工作启动会,摸清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资源状况底数。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准备,社会大课堂的全面启动才得以井然有序。

社会大课堂建设是如何实施的?

策略一:市、区县、学校合力建设,市级统筹,区县管理,学校落实,形成上下衔接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运行系统。

市级职责:统筹资源,示范指导,支持推动,即协调整合服务全市中小学生的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在课程开发、现代化手段支撑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给予示范指导;通过经费投入、激励性机制的建立等推动大课堂的建设与持续发展。

区县职责:辖区管理,资源应用,创造特色,即承担社会大课堂辖区内资源单位信息管理的任务;引导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创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大课堂建设、管理与评价的模式。

学校职责:纳入课程,校本开发,重在实效,即以集体组织或引导学生个人积极走进社会大课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拓展资源;着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策略二:教育部门与社会部门合作建设,互利共赢,成果共享,形成横向协同沟通的支持系统。教育部门制定社会资源课程化标准、社会资源单位开发利用基本要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组织课程开发,组织学校、学生走进社会课堂,提升社会活动场所的教育影响力;社会资源单位在优惠机制、提供与教育教学活动相适应的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

策略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着力服务性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方式。开设门户网站,便于学校、学生、家长方便快捷地查询社会大课堂的资源信息,为学生走进大课堂提供服务与指导。在有条件的资源单位安装刷卡机(POS机),将学生个性化活动信息列入学籍卡,探索社会大课堂的现代化管理方式。

社会大课堂如何进一步发展?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的计划,从现在起到2010年,力争协调整合千余家资源单位免费或优惠成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的资源群和课程教学活动基地,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集体或学生个人选择相结合的社会大课堂运行方式及管理机制。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三步骤:

第一步:2008年,初步建成社会大课堂的框架结构,完成以下项目:一是推出近500家资源单位服务学生社会实践;二是开发40余个社会大课堂教学活动实验基地和百节课程范例;三是建成方便学生查询的门户网站,以网络等现代化方式推动资源共享。

第二步:2009年,巩固大课堂建设成果,基本形成市教委与有关部门之间,市与区县之间,区县与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相对稳定的管理机制,在有条件的资源单位实行学生活动信息的现代化手段管理。

第三步:201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资源信息系统和活动管理系统,实现千余家资源单位服务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目标。

社会大课堂主要由社会资源为主的活动场所,适合学生特点、与学校课程结合的活动内容,学校集体组织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选择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以及现代化信息手段支撑的门户网站等4个部分组成。

建成后的社会大课堂将承担3个主要任务: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空间广阔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条件,满足学生多元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服务教育教学,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教学实践的课程资源;为社会活动场所实现教育功能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公益活动提供支持。

走近建设者

首批479家资源单位,是在对全市1207家资源单位意向摸底的基础上,本着“有意愿、有条件、有基础,有适合学生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安全保障措施”的要求筛选确定的。其中教育系统内部资源172家,占36%,包括高等院校、高中示范校、国家级职业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以及国家投入建设已经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小学体育活动场所等5类;社会资源单位307家,占64%,包括文化、科技、体育、国防、社区服务等5类。在这些资源单位中,免费开放的占到近50%。为了做好社会大课堂建设资源调研这项工作,市教委专门召开工作会议进行部署,组成了部门之间的联络员队伍,市、区县结合的调研队伍,责成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牵头,进行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调研工作。调研工作采取了市级指导、区县实施、过程调控的工作策略,确保了调研数据的科学、准确。在此后近4个月的时间里,200多人的调研队伍,先后召开多种形式的协调会议16次,历经资源摸底、意向摸底、双向认同、商函确认、部门认同、专家论证等一系列工作,最终筛选确定了479家资源单位。这些资源单位将为学生提供免费和优惠服务,其中40家已具有良好的课程研发基础的单位将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教学活动实验基地。

从2007年开始,为了有效发挥社会大课堂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便开始研制中小学各学科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建议。他们经过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再度研读,以及对44家基地条件和资源的深入了解,梳理出与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对应的各种资源,然后采用应用性研究的方法,研制出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实施要点。各学科教学活动实施要点统一采用表格的方式,结合各学科不同版本的教材,简明扼要地分析本学科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指导一线教师利用社会实践基地,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基教研中心及各区县教研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北京市各中小学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与社会资源单位联手开发,形成了各学科教学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和专题教育资源。同时,他们还多次召开多主题、多层次的现场会,以典型经验引导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打开社会大课堂门户网站,简洁生动的页面让人顿感耳目一新。活动推荐区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全市统一组织的活动以彩条状信息显示。市级资源展示区将市级资源单位以配图按钮形式展示,按钮链接到相关资源分区,再链接到每个资源单位介绍页。中小学社会大课堂的电子地图上标注市级资源单位所在地理位置,同时提供行车路线、打车助手、公交服务、实时路况等服务。区县特色资源区将18个区县以按钮形式排列,按钮链接到区县社会资源网站。课程案例区将社会实践课程案例分类表现。网站资源热字检索在网站顶部设热字检索条,检索网站内容。整个页面简单明了,非常实用。据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个网站是由中心工作人员群策群力设计制作,又多次征求学生代表意见后反复修改而成的。

全市18个区县都成立了教育系统内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结合地域特色,用多种方式建设社会大课堂。西城区形成一条“快乐游学”主线;海淀区大力开发高、精、尖的学生实践活动项目;门头沟区利用已有教育基地形成包括劳动技术、科技环保、素质教育、传统教育等6个不同特色的教育教学示范性基地;顺义区重点规划建设文体活动、社区服务、学工学农、现代服务、环保研究5类基地;大兴区本着利用辖区内已有的多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科技项目单位,重点建设新概念梨花庄园教学示范基地;通州区开发运河文化、绿色体验营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朝阳区把重点放在全区规划建设的学区化活动中心;崇文区把重点放在辖区内7个街道社区的资源利用上;密云县、延庆县结合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实际,把重点放在如何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上。

走近受益者

学生的肯定和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蒋子涵:“读完此次活动的建设方案后,我就意识到——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东西。”“社会大课堂为我们创造了与社会、与他人沟通的条件。我们既可以从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中学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也可以在与农村地区的交流中,懂得沟通、得到友谊,开阔彼此的视野,并学会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生田野:“社会大课堂的开设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往日,我们对于社会的体验与认识,充其量只能通过有限的几次社会实践实现。有了社会大课堂,许多社会公共场所都成了我们学习的场所,这样就使我们有了更广的知识来源和对知识更真实的体会,为我们更好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马悦然:“我们期待,也相信在社会大课堂中,可以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与不同职业和背景的社会工作者交流、学习,充分了解学校生活之外的大千世界。”

教师的锻炼和成长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的纪宏是一位科学课教师,在开发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她带着学生多次走入孔庙,引导他们寻找孔庙中最有科学价值、最值得去研究的内容。

孔庙里一株株参天的古树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于是她把古树资源作为课程的载体。可是,研究经历了一波三折。起初,学生们通过观察古树的外观发现树干上奇形怪状的结疤很有意思,于是决定研究“古树的结疤现象”。后来,当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这种结疤现象不是人为造成的,它是由古树树种特点决定的。显然,这个问题并不适合学生们来研究。于是,纪宏和学生再次走入孔庙。静静地坐在大成殿的石阶上,凝望着那些历经百年沧桑的古树,学生们有了新的发现:每棵古树都挂着树牌,可是这些树牌并没有详细地记录古树的生长情况,对于想了解这些古树的游客来说,树牌上的信息量不足。这个研究点太好了,它和小学科学课中的“考察植物”的教学内容可以紧密联系。于是,师生共同确定,把调查古柏的生长情况作为考察研究的主题,并把为古柏做身份证作为本次考察研究活动的物化成果。学生们一棵一棵地数出孔庙中一级古柏和二级古柏的棵数,并把各级古柏在孔庙中的具体位置记录下来,回到学校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绘制了详细的平面图和各类数据统计图。

展示研究课的其他教师都有与纪宏老师类似的经历。为了准备那节《十三经碑林》,刘鹤雯老师一遍遍地改稿,一次又一次地调整组织形式、环节设计、时间安排、书写内容,不厌其烦地修改教师导语、学生导游词……前前后后,共写了15遍教案。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礼仪,孙尚老师带领学生前后5次进入孔庙,感受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几次到孔庙,观摩“大哉孔子展”,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认真阅读了《东方道德研究》、《中华美德教育在北京》、《礼》、《于丹论语心得》等书籍,以了解孔子生平以及思想精华,把研究“礼”作为备课的关键环节。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孔庙文化,她还邀请孔庙里的讲解员以及研究中华传统美德的专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并请他们现场示范拜师礼仪,供学生学习。

这样的研究、探索、实践,不仅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体验到学习的更多乐趣,也让一批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走近幕后

社会大课堂的建设,汇聚着无数人期待的目光,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这一份献给首都千万中小学生的厚礼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的故事?我们无法在此一一道来。但是,通过下面这份摘编的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大事记(截止至2008年5月23日),我们或许能感觉到,为了大课堂的建设,有多少人一直在默默付出。

2007年

◆7月31日,两委书记主任办公会上首次提出社会大课堂建设构想。

◆8月23日,《关于推广“蓝天工程”经验,建设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资源支持系统的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专题研讨会召开。

◆9月19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专题协调会召开。

◆10月15日,两委书记主任办公会上讨论通过《关于推广“蓝天工程”经验,构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平台方案》,决定在杜松彭、罗洁两位主任直接领导下,正式开展此项工作。

◆11月22日,第二次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召开,社会大课堂建设列入两委今后三年重点工作。

2008年

◆1月18日,社会大课堂建设经费预算和社会实践资源状况调查专题会议召开。

◆1月22日,社会大课堂建设通过专家论证。

◆1月25日,全市中小学社会实践资源状况调研工作部署会召开,标志着社会大课堂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3月7日,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市级14个部门征求意见协调会召开,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委、市文化局、市文物局等14个相关委办局参加会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月2日,18个区县社会大课堂建设动员部署会召开。

◆4月3日,社会资源课程开发方案论证。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高洪、校外教育处处长吕同舟、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韦小玉、市教委德育处处长关国珍、基教研中心副主任贾美华共同研究社会资源课程开发工作。

◆4月8日市教委召开相关单位研讨会,与相关委办局协商,确认其所属资源单位。市教委发出《关于商请合作建设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函》,请相关委办局作为合作单位,协助确认、完善补充所属资源单位。

◆4月9日,社会大课堂建设高等院校协调会召开,重点研究高校为社会大课堂提供资源的合作方式等事项。北京大学等21家部属、市属高校校长办公室主任参加会议。

◆4月10日,社会大课堂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实施论证。

◆4月11日,市教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全市社会大课堂建设中继续保留东城区区域特色的问题。

◆4月14日,社会大课堂建设部门工作会议召开,德育处听取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社会大课堂首批资源单位确认情况。

◆4月14-21日,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和18个区县对社会大课堂首批资源单位进行二次确认。

◆4月22日,社会大课堂建设区县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召开。

◆4月30日,社会大课堂首批资源单位入选论证。教育部、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市教委德育处、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等有关负责人及专家,对将推出的资源单位再进行严格审核、筛选。

◆5月11日,社会大课堂首批资源单位征求学生和校长意见。

◆5月15日,社会大课堂建设区县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与区县再次沟通,就首批市级资源单位确认情况向区县教委进行了反馈。

◆5月20日,社会大课堂首批479家资源单位确定。

编辑 王雪莉

猜你喜欢
区县单位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看错单位
资源回收
协办单位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