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与书

2008-10-29 10:58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手抄本那本书女孩子

程 玮

小时候的我个子很小,总是坐在第一排。上课的时候我时刻盯着老师,牢牢捕捉老师嘴里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我猜想我那时一定是个表情很丰富的学生,所以每次教了新内容,不用我开口,老师就会从我的脸上读出我听懂了还是没听懂。如果我没有听懂,老师会很自然很主动地重新解释一遍。虽然老师是对着全班同学讲,但我总是觉得其实他是特地为我在重讲。因为有这份感激的心情,我把每一门功课都学得很好。

在所有功课中,我学得最好的是语文。我一直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据我父母说,我一年级的时候就抱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家门口读。来去过往的邻居都停下来奇怪地问我,这么厚的书,你能看懂吗?我毫不犹豫地说,能!他们听了都吓一跳,直以为出了个神童。他们哪里知道我其实并不是在读故事,我是在字里行间寻找我认识的字。每遇到一个认识的字,我的心里就有一份欢喜,就像遇到一个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时候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最后终于能真正读懂故事和情节了。也就是说,我能真正读书了。那一份自豪和欢喜,我到现在还不会忘记。

我阅读一切我能够得到的书。因为书读得多,作文也就自然而然写得好起来。每次的作文课对我来说都像一个节日。即使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最枯燥的作文题目,比如说“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者说“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班里的同学一片哀叹的时候,我总是能够把枯燥的作文题目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来。语文老师总是给我的作文打一个优等,还常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我们那时候的女孩子就像现在的女孩子们一样,在学校的时候女生之间也经常会闹些小小的别扭,小小的矛盾,一会儿跟这个好不跟那个好,一会儿又跟那个好不跟这个好了。我的班里有一个女同学,她很漂亮,功课也很好,老师们也都很喜欢她,所以她成了我内定的对头。她有一拨“粉丝”,我也有一拨“粉丝”。我们两拨女孩子在班里形成势均力敌的两派,一拨不跟另一拨说话。

突然有一天,有个“粉丝”偷偷告诉我,说我的那个对头手里有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一本俄国作家写的书,我还从来没有读过。我只隐约听说那里面有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叫冬妮娅,男主人公名叫保尔。那个时候我们很少读到外国小说,冬妮娅这个名字在我听起来就像音乐一样美好。我一直渴望读这本书,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它。

想来想去,我于是做出了令我的“粉丝”们疑惑不解的举动,我开始向那个女孩子靠拢,还想出种种小花样去讨好她。这个过程进行得不是那么简单。刚开始她很吃惊还很紧张,以为我是作弄她。慢慢地她体会到了我的真诚,但她又不明白为什么我突然想起来跟她和解,所以还是小心地提防着我。她其实是个很善良的女孩子,在我的温柔攻势下,我们两个真的成了朋友。

最最重要的是,她终于把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借给了我,那是我生平读到的第一本世界名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本书的封面,记得那个叫冬妮娅的女孩子跟革命者保尔之间的故事。尽管冬妮娅后来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太太,但是我心里还是觉得她美丽得不得了。

到了我读高中的时候,同学们中间开始悄悄流传一本书——《第二次握手》,这本书讲的是科学家之间的故事。在那个红红火火的年代里,这本书显得独特而优雅。最最与众不同的是,这本书不是正式印刷出版的,是读者们心甘情愿地一个字一个字抄写出来的,叫手抄本。

当这本手抄本在我读书的学校流传时,我只是属于一个外围人物。原因在于,我的钢笔字写得很差劲,是那种“娃娃体”。所以当开始规划这个手抄工程的时候,没有人把我考虑进去。那几个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就格外神气,每天意味深长地交流着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说,“唉,我昨天抄到11点多啊!”或者说,“哦,那个丁洁琼真漂亮啊。”我知道他们在说那本书,但是干着急,轮不到我,心里痒痒的。

终于有一天,这本书抄完了。接下来大家排队一个一个地传着看,每人只能看一个晚上。有一天,这本书终于轮到了我的手中。我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一口气把它读完,感觉自己到达了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第二天早上,在把书交给排在我后面的同学的手中时,心里很难受,觉得自己在跟一个美好的世界诀别。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学校开始追查手抄本,查来查去就查到了这本《第二次握手》。班主任老师非常厉害,只把那本书翻一遍,就认出了一个个抄写者的笔迹。这些同学都被叫去谈话,还写检讨,就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因为我这么喜欢读书的人居然没有参与抄写,老师们一致认为我是个很有头脑的女孩子。我有点儿不好意思看着那些抄书的同学写检讨,就坦白说其实我也看了这本书的。老师安慰说,看了不要紧,没参与抄写就行了。我心里想,我倒是也想参加抄写的,字不好,人家不让我抄啊。

长大以后我自己也开始写小说,也出版了,也获奖了。内心的深处总还存在着一种奢望,会不会有哪一天,有哪几个孩子特别喜欢我的书,也把我的书大篇大篇地抄下来呢?

手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我还是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作家的书能变成手抄本,那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啊!

[作家登台]

程玮,江苏人,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少年文艺》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如《我和足球》《淡绿色的小草》等,深受小读者喜爱,被评论界喻为“80年代最有才情的少儿文学作家之一”。中篇小说《来自异国的孩子》、长篇小说《少女的红发卡》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由她编剧的电影《豆蔻年华》获金鸡奖及政府奖。1993年程玮定居德国汉堡,成为德国电视二台的制片人,拍摄了秦始皇、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和孔子等题材的中国文化纪录片。

猜你喜欢
手抄本那本书女孩子
取一本够不着的书
关于1940 年尼玛抄写的《托忒文文法》手抄本
一起去图书馆吧
关於宗喀巴传记手抄本和托忒文写本的关系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卡拉·陶格陶夫所藏手抄本《观自在经》(俄文)
Towards a Semantic Explanation for the(Un)acceptability of (Apparent) Recursive Complex Noun Phrases and Corresponding Topical Structures
我珍藏红色歌谣手抄本——写在中国共产党95华诞之际
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努力?
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