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虚拟水 能源

2008-11-10 05:32李芸芸
百科知识 2008年20期
关键词:节粮节约消耗

李芸芸

专家提出应对粮食危机的三点做法,一是发达国家增加对缺粮国家的援助;二是加速发展农业科技,以增产粮食;三是控制生物燃料的生产。但还有一个药方,是与第二项措施“增产粮食”相对应的,即节流。

节粮的多种效应

全球范围的粮食危机正在到来。2008年6月3日至6月5日,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所在地罗马召开。会议通过的宣言《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提出了一个最终目标: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要达到这个目标,专家们提出了三点措施。一是发达国家增加对缺粮国家的援助;二是加速发展农业科技,以增产粮食;三是控制生物燃料的生产。

专家开出的药方也许有效,但还有一个药方,是与第二项措施“增产粮食”相对应的,即节流。任何管理。离开了开源和节流这两腿,都会成效不大,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是如此。

对于粮食的节约,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例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代表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养成的节约粮食和其他消费品的良好行为方式。其意义在于,即使是富裕者也能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获得可持续发展,维持一个家庭的基本生存,拥有、享有和过完美满的人生。

不过,今天的节约粮食还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节粮是与节水、节约耕地、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虚拟水与节粮

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托尼·艾伦提出了一个“虚拟水”的概念,用以计算食品和消费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用水量。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在饮用和淋浴时需要消耗水,在消费其他产品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水。

通过计算,人类在生产粮食时所耗费的水最为惊人。例如,生产1吨小麦需要耗费100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玉米需要耗费接近120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稻米需要耗费2000吨的水资源。而一杯咖啡在种植、生产、包装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140升水,这相当于一个英国人平均每天的饮用和家庭生活用水量,甚至一个汉堡包也需要消耗约2400升水。当然,非粮食产品的生产也要耗费水,如生产一个仅重2克的32兆芯片也要消耗32升水。而按“虚拟水”概念计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大约要消耗6800升水,是一名中国人消耗量的3倍以上。

当然,虚拟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但是,虚拟水并非只是一种理论,而是可以贯彻和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量入为出,不浪费粮食,每人一年节约1000克稻米(这是极容易做到的),只要1000人,就可以节约一吨稻米,也就等于每年节约了2000吨水资源。如果把这种节约推广到全国13亿人身上,一年就可节约130万吨大米,相当于节约了26亿吨水。这种节约如果换成是小麦,则可节约水13亿吨,如果是玉米,则可节水15.6亿吨。所以,节约粮食也就是节约水资源,这对于我们的生存事关重大。

当然,如果把虚拟水的理论应用到粮食管理的另一个方面,则节约的意义更大。这就是,当水资源缺乏时,买粮食比生产粮食更为划算和节约。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就会不仅获得水,也能获得粮食,也就更能保证稳定和安全。因为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粮食和其他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所以,这也是今天一些缺水国家宁愿买粮而不愿产粮的一种粮食战略,也是一种节约战略。

而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也在不同地区实行了这种节水节粮的战略。例如,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南粮北运”格局就符合虚拟水的概念,也即符合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但是,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局面又出现了粮食增长主要在北方,反而形成了“北粮南运”的局面,目前每年北方卖到南方的粮食约1400万吨。若按1立方米的水生产1000克粮食计,则相当于140亿立方米的水从北方运到南方。这对于缺水的北方是否有利,值得认真思考。

2008年3月19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宣布把2008年斯德哥尔摩水奖授予艾伦,因为他的“虚拟水”概念对全球贸易政策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改进水政策和对水资源的管理,提高了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也实际上承认了虚拟水理论的实际应用可以节水和节粮。

节粮与节能

粮食生产不仅要耗费土地和水,还要消耗人力、技术、化肥、农药、能源(电、石油)等,如果把这一切换算成生产的消耗成本,例如,以生产小麦为例,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楚地知道粮食中所凝聚的劳动和资源,并通过节粮来节约能源、资源,并保护生态。

研究人员对2007年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四川、陕西等9个小麦主产省216个县(市)2045个农户小麦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小麦主产区每亩总成本424.53元,比2006年上升4.9%,每亩现金成本248.6元,比2006年上升5.1%。

造成小麦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价格居高不下。2007年小麦亩均化肥折纯用量为23.45千克,比2006年增加5.6%。另外,各地农民也注重科学施肥,施肥结构有了明显变化,过去使用碳氨、磷肥的一些用户,近年也逐步使用了肥效高且质优价高的复合肥:造成化肥等费用持续上涨。

二是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带动机械作业费用增加。对2007年农资购买情况的调查发现,仅第一季度农用柴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0.9%(有的省柴油价格涨幅达27%)。

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在一些小麦倒伏严重的地区,机收价格明显上涨,倒伏严重的地块收割费用每亩高达90余元:

四是干旱天气促使农民增加排灌次数,使得排灌费用增加。

五是暖冬气候,引起部分麦田病菌、虫害多发,农药施用量有所增加,同时价位相对较高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合成农药及生物农药的施用,也增加了农药支出。

上述情况的成本换算是:①亩均化肥费97.03元,同比增加6.6%;②亩均农药费9.93元,同比增加20.4%;③亩均机械作业费70.05元,同比增加17.1%;④亩均灌溉费22.15元,同比增加15.2%;⑤种子费30.72元,同比减少1.4%。

如果按目前两亩土地产一吨小麦来计算,每人一年节约1000克小麦,每1000人节约的粮食等于节约了2亩土地,13亿人就等于节约了260万亩地。按投入到这260万亩地上的种种能源和资源来看,就相当于节约化肥费2.52278亿元,节约农药费0.25818亿元,节约机械作业费1.8213亿元,节约灌溉费0.5759亿元,节约种子费0.79872亿元。

再加上农民和农业工人的劳动力和技术成本,如机械操作的农机人员的技术成本,2007年小麦每亩总成本为424.53元,以此计算,则节约260万亩土地,就相当于节约了11.03778亿元。当然,如果以小麦每亩现金成本248.6元计算,则可以节约6.46336亿元。

所以,节粮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有更大的保障,能细水长流,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节约了资金、水、土地、资源、能源、技术和劳动力等,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减少农药的使用能保护人的健康并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发展,而农机用油的减少则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同样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的生态环境。(文章代码:2010)

责任编辑张田勘

猜你喜欢
节粮节约消耗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节粮等于节水宣传海报
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
节约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节约
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做好节粮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