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仁政”思想

2008-11-13 01:49
总裁 2008年7期
关键词:仁政治国孔子

张 磊

摘 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孔子强调的“仁”已经不是处于伦理道德领域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而变成了一种治国学说。“仁政”思想是孔子在前人思想基础上创立的政治观,它的基本内涵是爱人和富民,它的实现方式是克己复礼。孔子的“仁政”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影响中国历史文化两千余年,对现在社会也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孔子;仁政;克己复礼;治国

1 孔子“仁政”产生的背景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这是中国奴隶制开始崩溃,封建制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这既是我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伴随着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整个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秩序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社会的阶级关系、政治关系出现了新的因素和成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尤为显著的是西周以来传统社会秩序和礼制体系发生了崩溃,以“周礼”为代表的礼制文化出现了危机。这种文化危机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天下无道”。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之际是一个“天下无道”的多事之秋,各个诸侯、家族专权,他们制定礼乐,决定战争,把持政治,以致社会上出现了君不君、父不父、子不子等各种秩序颠倒错乱的现象。孔子在当时纷乱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构建了一套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教育、历史、文学等多方面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仁”的思想,最富有创造性,是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而提出的一个综合性很强、包容性很广的思想观念。这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成为了影响中国历史文化达两千余年的政治观。

2 “仁政”思想的创立

关于“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属于一种伦理道德概念。“仁”从人从二,指人与人的关系。“仁”的本义,是表示彼此间一种敬意的礼仪形式,说明仁是一种爱的情感和美好道德理念。所以,最初人们把一个人对他人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之心,慈善、宽厚的态度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把“仁”从伦理要求发展为“仁”的思想体系,使“仁”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一书中有109处关于“仁”的问答,我们发现孔子在对“仁的道德”和“仁的政治”的问题上,其着眼点已不是个人伦理道德的仁,而是接近政治的仁,即把仁的伦理道德升华为一种对为政者的要求,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国学说。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颜渊篇中,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这里的意思是:“出门好像去接待贵宾,使役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试图将仁超越伦理道德而向政治领域跃进的思想倾向。在卫灵公篇中,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论语·卫灵公》)意思是:“百姓需要仁德,更急于需要水火。往水火里去,我看见因而死了的,却从没有看见践履仁德因而死了的。”这里,他已经明确提出了用仁来治国理民,使“仁”变成了政治思想。

“仁”作为伦理道德,在春秋后期是一种理想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概括成了一种政治的理想:把政治伦理化,同时把国家人格化。

3 “仁政”的基本内涵

尽管在《论语》一书中,他没有明确地使用“仁政”这一词,然而孔子对“仁的政治”的所指却是明确的。如在《论语》中,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这里的“爱人”的主体其实指的是君主或从政之人;而“人”则是普通的百姓。所以,“仁”实际上是对从政者的对待老百姓态度上的一种要求。后来,中国的封建皇帝几乎都将“爱民如子”当作座右铭,事实上,都是在向人民表白:他们所实行的是仁慈于普通百姓的政策措施———“仁政”。那么孔子“仁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

3.1 爱人

《中庸》载:“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亲亲为大”就是说,爱自己的亲属,就是最大的限度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务本》)这句话以孝悌为“仁”的第一要义,是“仁”的根本所在,“孝悌”正是血缘亲情的首要关系。孔子认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人的根本。可见孔子这里讲的“仁”是指封建家族制度里的基本道德规范,那么由己及人,由家庭讲仁,推广到社会讲仁,天下太平了。因此他又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孔子讲仁的目的,是在把封建家庭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基础——“孝悌”,扩大为国家生存的基础。孔子这种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意识,使之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自律方法,比起通过他律的、强制的、暴力的手段来治理和统治人民要进步得多,这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人这种特殊的生命存在的尊重。

爱首先是亲情之爱,就是所谓的“爱从亲始”,但这决不意味着仁只限于孝悌,或者仅以孝悌为仁。仁之为仁,必须施及他人。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务本》)虽然生根于血缘亲情之爱,然而并不到此为止,它还要推己及人,要把父母之爱推广到一切人,“仁”就由亲情之爱转化成了人与人的一般关系的准则。“仁者爱人”从消极方面说,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从积极方面说,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孔子曾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认为自己的学说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基本观念。据曾参的解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推想他人也有这种需求需要满足。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我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待他人。“忠恕之道”概括了孔子“仁者爱人”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3.2 富民

颜渊篇子贡问政时,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孔子把“食”列为三大政治任务之首,后世发展为“民以食为天”的政训,这是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再有子路篇记载,孔子到卫国去,看到这个国家的人口众多,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他不但主张对老百姓要“教之”,还要“富之”。他还强调要“利民”、“惠民”、“养民”等等,其目的是使百姓“足食”。

其次,孔子从保护人民的生存出发,反对各国君主对百姓增加赋税,过分剥削,主张强调减轻赋税和徭役,反对苛捐重赋。孔子看到了当时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过大的现实,认为这是造成社会不安、国家颠覆的基本原因,因而提出了平均主义的经济主张。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再次,孔子针对一些国家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时,提出从政的人不能过于贪婪,而应节俭。如季康子患盗求教于孔子时,他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他谴责统治者的奢侈浪费,主张统治者要用德行引导和感化老百姓。他对子产的“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十分赞赏,并以此作为成为 “君子”应该努力实践的必由之路。

最后,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在满足人民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他主张统治者治理国家时要恩威并施。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即用政令加以刑罚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绝不是最好的办法。最上之策是以仁德教化百姓,以礼约束百姓,样就可以使老百姓明廉耻、辨是非。

4 孔子主张“仁政”的实现方式

与“仁”的思想相联系,孔子在治国的方略上主张“礼让为国”,即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他要求统治者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的界限。“礼”就是孔子主张的“仁政”之实现方式。

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以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若能做到约束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原则,就是“仁”。一旦能做到这一点,天下的人都会公认他做到了“仁”。而做一个符合“仁”原则的人,在视听言动各个方面都要符合礼的规定。由此可见,孔子的“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关于礼、仁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注重仁和礼的结合,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在孔子看来,仁与礼并不矛盾。因为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完善的政治。仁和礼互共同作用,为封建宗法制社会制度服务。

总之,孔子把关于“仁”的伦理道德概念上升到“仁政”的治国思想,这种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其关于“仁政”的思想内涵成为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资源。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蔡尚思.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3] 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4] 邹新,赵建功.论孔子的仁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8).

[5] 孟威.孔子“仁”学思想浅释[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2001,(12).

[6] 黄怀信.《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J].曲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仁政治国孔子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露胎印花罐
孟子说仁德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