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震小学:解放战争时期党的一个地下联络点

2008-11-21 06:55蒋丽似张白怀
纵横 2008年10期
关键词:上海

蒋丽似 张白怀

公兴路229号

上海铁路老北站以北的一个偏僻角落,有一条小马路叫公兴路。在今天的上海市区地图上,先找到闸北区域,在宝昌路与会文路之间,就可以看到南北向的“公兴路”字样。如今这里高楼林立,60年前,它只是一条短而狭的小街,路面是沙石铺成的。沿街看不到一家像样的店铺。1947年元旦过后,有几个学生模样的青年男女,到这里察看新建成的几幢简陋的二层楼房,他们对房主说明,要买下门牌229号的两间房子,打算在这里办起一座小学校。他们已经对周围的居民作了调查,附近是个棚户区,绝大部分都是外地来上海打工的,生活在贫困线上,许多学龄儿童无法入学。其后,他们在公兴路229号挂出了“私立方震小学校”的牌子,开始办理招生工作。春季开学,一百多名失学儿童免费入学,楼上楼下仅三间教室,只能采用复式教学。四名专职教师,都是不领工资,只供膳宿的,另有两名在校大学生兼课。在繁华的大上海,可以说这家小学校是最最不起眼的了。

不久,校门口又挂起另一块牌子“上海市第六十七民众夜校”。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就在这里开始。

“方震”二字的由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赫赫有名的中国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浙江海宁人,名方震,生于1882年,卒于1938年。他曾先后到日本、德国学习军事。蒋百里是民国初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他不但精通军事,还曾大量翻译有关欧洲文艺复兴的著作。“七七”抗战前夕,他为加强国防奔走呼号,提出许多重要的抗日方略。他对军、政、学、思想文化界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38年秋,他被任命为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赴任途中猝发心脏病,11月4日逝世。

以这样一个无党派历史名人的字“方震”,来命名一所新办的小学,是有其时代动因的。

蒋百里有一个侄儿叫蒋复璁,叔侄的年龄相差不大。蒋复璁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及图书馆学,学成回国后即任中央图书馆馆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的胞兄蒋公毂膝下没有儿女,兄弟情深,蒋复璁把自己的大女儿蒋丽似过继给二伯父,丽似离开生父时只有两岁。方震小学的故事,就是从蒋丽似开始的。

蒋丽似是一个中共地下党员,她1940年在启秀中学念书时就参加了党组织,后来在大夏大学毕业。蒋百里的遗属住在上海,三女儿蒋英,五女儿蒋和——她们的年龄与蒋丽似相近,辈分是姑姑。蒋百里有个门生程一中,曾在军政界任职,解放战争时期是民革成员,战前在北京时,与蒋家关系密切。他的女儿程哲宣幼时与蒋和是玩伴,抗战胜利后在苏州社会教育学院音乐系肄业,追随著名歌唱家高芝兰和蒋英学习声乐。蒋英在欧洲接受音乐教育,此时已是上海著名的歌唱家。当时蒋丽似在民众教育专家俞庆棠主持的市教育局社教处创办的一所民校工作,正巧缺少一位音乐教师,她对蒋和提起,蒋和便介绍程哲宣去帮忙,蒋丽似跟程哲宣接触多了,发现这个大女孩思想进步,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引导。蒋丽似在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下,长期以教育工作者的合法身份进行秘密活动,并负责市教育局主办的民众(工人)夜校的工作。程哲宣觉得呆在学校里念书没意思,不如自己来办个学校,蒋丽似表示支持这个想法。经过短时间商量,她们提出了办一所小学的方案。办学要通过市教育局批准立案,这就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为纪念大军事家蒋百里——蒋方震先生,定名为“方震小学”,组成一个以蒋先生的女儿蒋和为董事长的学校董事会。这件事由蒋丽似请她的生父蒋复璁派下属向市教育局申办,很快就批准了。办学的资金是个难题,程哲宣卖掉她心爱的进口钢琴,向父辈的朋友们一家一家展开募捐;她从湖南同来上海的好友杨代琇,在中国新闻专科学校读书,有一批进步同学,特别是印尼华侨子弟庄晴勋(庄辛)和孙毅等,还有陈家的世交、南通纺织工学院的学生顾耀濂,也热情赞助。蒋丽似也动员了自己的社会关系。多方努力的结果,终于募集到购置校舍的资金。这里还应该提一下,当时正好蒋英在一家大剧院举办独唱音乐会,她也准备将演出收入提供一些经费,可惜场租费开支大,未能如愿(正是这一年暑期,蒋英与留美的钱学森在上海举行婚礼后赴美)。

有了校舍,要找到志同道合、不领工资的一批教员也是问题。开始只有校长程哲宣、教务主任杨代琇、总务邹坪三个人,也真是得道多助,中国新专一位地下党员原在湘湖师范读书的爱人朱为先,抗战期间坐过国民党的监狱,在杭州做小学教师,她弃职到上海来了;暨南大学经济系的学生董运谋、大同大学姓张的学生也参加教学。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年轻人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朱为先当时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叫《小学校和兴隆当》,意思是将来要消灭剥削制度。蒋丽似把她管理的一所民众夜校也搬过来,这样可以得到市教育局按月发给的一点费用,补助学校开支。在因陋就简的条件下,方震小学诞生了。

一个秘密的地下联络点

在筹办方震小学的过程中,蒋丽似及时向地下党组织汇报,她的上级是上海地下教委负责人丁瑜。经过一段时间的形势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程哲宣由蒋丽似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作为方震小学发起人之一的中国新专学生庄晴勋和他的几位同学,在此之前就是共产党员。教务主任杨代琇也被吸收入党。义务教员董运谋,还有负责总务工作的邹坪,随后也加入了中共。1947年暑假,校长程哲宣接待了蒋丽似介绍来的一位教师,程哲宣心里当然明白,这是自己人。这位教师名叫陆兆书,无锡人,他穿一套蓝布衣衫,完全像一个乡村教师,只知道他有过胃溃疡,治疗后基本好了,还有贫血现象,到上海来是一边休养,一边教点书。从1947年9月到1948年2月,这位陆老师在方震小学进进出出,在校时给学生上点课,不在校时别的教师代课,直到1948年春节前他带董运谋离开时,非党员的朱为先老师才知道陆老师的真实姓名和身份。陆老师真名叫卜明,抗战胜利前后是苏北根据地的县长,1946年12月从解放区派到白区搞地下工作。由中共上海地下教委领导人之一的丁瑜,介绍给蒋丽似到方震小学隐蔽,使方震小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地下联络点。其实卜明1947年在上海局外县工委领导下,党内职务是苏州县县委书记,在苏州的从云小学内设立秘密的地下县委机关。从1947年9月到1948年2月,方震小学是他在上海的歇脚处。丁瑜的丈夫是上海局外县工委的周克,正是周克通过丁瑜接上的关系。因为卜明政治水平高,活动能力强,对党的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在1948年2月离开“方小”去浙东四明山根据地接受新任务之前,他根据上海局外县工委的指示,凡有社会关系可以充分利用,争取打进各地国民党军政机关、部门去,做好迎接解放的各项准备,也可以跨地区派进去,并吸收符合条件的青年学生入党。1947年9月,“方小”来了一个投身民主学生运

动被列入通缉“黑名单”的南京中央政治大学研究生黄建平,他是发起人地下党员庄晴勋的中学同乡好友,暂时到“方小”隐蔽。黄建平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原来以为抗战胜利后国家有希望了,但在南京看到国民政府一意孤行,发动反人民的全面内战,他愤而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5·20”学生运动,决心与国民党反动派决裂。黄建平到“方小”后,受到卜明的思想教育,希望去解放区,卜明认为“方小”校长程哲宣的父亲程一中与湖南军政界头面人物有旧,大可利用此种关系,决定派黄建平去长沙,由程哲宣找到上层关系,共同开展工作。由董运谋介绍,卜明接触了暨大及其他高校的进步学生,卜明逐个考察,吸收入党的有陈健藩、李东鲁、钟果行、吴靓云(吴华)、黄梓林等人。在苏州时,他遇见一位教师周沙尘,了解周是1938年的党员,在白区地下斗争中失去组织联系。周沙尘到上海后,通过外县工委审查,批准重新入党。卜明到四明山组建第六支队任政委,在路南武义诸县山区开辟工作,方震小学作为地下联络点,上海局外县工委周克两次派遣邹坪携带大量西药进山。

校长程哲宣去湖南后,由蒋丽似任校长。1948年9月蒋丽似根据地下组织指示,暂时异地隐蔽,方震小学的实际工作由教务主任杨代绣负责。1948年下半年,为适应斗争形势的发展,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从原来按行业系统领导改变为按地区分工,方震小学原属地下教委,改变为受闸北区委领导,直接联系“方小”的是周绍铮同志。此时“方小”发起人之一的庄晴勋,已从中国新专毕业,也直接参与“方小”的工作。1947年冬,领导人王鼎成认为“方小”进出人员多,必须疏散,1948年2月卜明带董运谋离开时,张白怀这一曾在民众夜校任课的地下党员,也应聘去杭州《当代晚报》任总编辑,每月都来上海方震小学,向新领导人周绍铮汇报请示,他在杭州也开创了局面,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综上所述,可见自1947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从方震小学走出去或通过它找到革命道路的同志,在迎接解放斗争中,都在各自的秘密岗位上作出了贡献。事实上,以方震小学为联络点的来自三个不同的地下组织系统,一是蒋丽似的教委系统,二是周克的外县工委系统,三是周绍铮的闸北区委系统。

进入历史的记忆

卜明到四明山根据地后,六支队发展很快,1948年3月13日、14日,国民党松阳县县长祝更生、丽水县县长张慕槎和县自卫总队队长胡允孚相继率部起义,这是卜明的大手笔。解放后,卜明任金华地委副书记、温州市市长、浙江省计委副主任,1972年上调北京,1975年至1984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行长、董事长,兼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局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等职。1999年2月5日因肝癌不治逝世,终年83岁。

解放前夕,卜明把他在方震小学时发展的关系交给上海局外县工委的周克领导。1947年下半年,上海江湾军火库大爆炸,是周克布置周沙尘策动其外甥赵聚能实施的。

陈健藩由卜明吸收入党后,在外县工委周克领导下,批准他利用福建同乡关系打入国民党海军,任务是策动军舰起义。他先在“昆仑号”任书记官,经过细致的工作,已团结一批力量。但当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在“昆仑号”驶出吴淞口时动手,启航前两天突然有一个排的警卫部队上舰,带有家属的舰长和官员动摇而改变主意,起义计划失败,陈健藩带同准备起义的骨干士兵11人到福州登陆后,与我游击队取得联系,上山打游击,福州解放后才回到上海。之前由他教育感化的“长治号”中士陈仁珊,1949年9月19日成功发动了“长治号”起义。

肩负策反任务到湖南长沙的黄建平,与程哲宣结成伉俪。以程潜为首的湖南军政要人,决心脱离反动阵营,响应和平解放的号召,在这个过程中,黄建平为了做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工作,以“民革”的面目出现,他曾亲赴东安会见唐生智将军,联络并建立民革湖南省的第一个组织“民革长沙工作委员会”,对省参议会议长唐伯球,省府秘书长刘公武等人做思想工作,组成“湖南人民和平自救委员会”,使湖南各方各派人士从各自为政走向团结一致,谋求和平起义,共同抵御“华中剿总”白崇禧从武汉进入湖南顽抗的计划,促成全省和平起义的实现。湖南和平解放后,他任湖南省民革秘书长,后为湖南医学院马列教研室主任,又在中医研究上有所建树。

由地下教委王鼎成批准,1948年2月离开上海去杭州的张白怀,组织关系一直留在“方小”,每月到上海汇报工作。1948年夏,王鼎成进入解放区后,庄晴勋和张白怀的组织关系都交给闸北区委周绍铮。1948年下半年,张白怀在杭州站稳脚跟,团结一批进步分子,由他主持编务的《当代晚报》有了一定影响。在解放战争进入决定性阶段时,他派专人秘密收抄陕北广播,然后改头换面,以“本报南京专电”、“本报收听旧金山广播”的电头发表,使消息不胫而走。张白怀还秘密搞武装策反。1948年夏,卜明六支队教导员董运谋从游击区来,说那边非常需要会打仗的和医务人员,希望输送过去。1948年秋,张白怀通过一个复员青年军士兵在余杭黄湖地方掌握了三个联防队。直到1949年1月。张的组织关系转给杭州后,这项杭州外县的策反行动,由市委书记林枫直接领导,派老党员祝歧耕前往工作。这支地下秘密武装一百余人,在迎接渡江大军沿京杭国道解放杭州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张白怀还参与杭州地下市委组织的海宁、平湖地方策反。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逃,我军进入市区之前,根据中共闸北区委指示,动员广大群众迎接解放,公兴路地区周围居民群众以劳动贫民阶层为多,两年多来方震小学招收贫民子弟入学,又办工人夜校,与周围群众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确保上海解放前夕的社会治安,周绍铮指示庄晴勋、杨代琇动员群众组织人民保安队,约有一千余人参加,组织为若干小分队,在全区范围内巡逻,维护地方治安。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这个方震小学是红色的。

周绍铮是解放前方震小学联络点的直接领导人,解放后任中共上海沪北区委委员,上海北站区军事接管委员会副专员。后任中共北站区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常委,上海北站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闸北区人民政府区长等职。“文革”后,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秘书长。

责任编辑王文运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寻鸟大闯关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14 CES Unveiled上海发布会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