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茅盾文学奖落选者”贾平凹

2008-11-28 11:05
八小时以外 2008年12期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贾平凹女士

脸谱: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燃一炷香,敬在佛前;再燃一炷香,敬在父母遗像前;然后出去吃了碗羊肉泡馍。”这是贾平凹在得知《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后做的事,谈到获奖感言,他说了四个字:“天空晴朗”。茅盾文学奖对于贾平凹的意义非同一般。陕西文坛“三驾马车”路遥、陈忠实都先后获奖,贾平凹一直呼声很高,但是此前,他的几部作品诸如《高老庄》、《怀念狼》等相继落选,以至于有朋友以“我国著名茅盾文学奖落选者”来戏称他。

尽管“习惯性落选”,贾平凹仍然笔耕不辍,一部又一部长篇接连面世。“我有我的文学信念,文学对于我有着近似宗教的神圣感。获奖在创作之路上是过河时遇到了桥,是口渴时遇到了泉,但是路还很远,你仍然要往前走。”

贾平凹回忆当时写《秦腔》的经历时说,开工之前先烧了炷香,“这本书动用了我故乡最后一份资源——棣花镇。在写作过程中的很多上一辈人,现在都去世了,一旦写起来,记忆起那些人,那些人就开始活了,好像在眼前出现一样。所以我就烧了香,烟一直冲到屋顶上,直直一条线。”

“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农民”

贾平凹说自己是个农民,即便是进了城,也是城里的“农民”,即便是写作,也正如农民种地。而正是凭着“农民种地”般的勤劳与坚持,贾平凹在三十余载创作生涯中,发表了上千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文论,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也留下了台湾女作家三毛那句著名的话:“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雪芹,一位是张爱玲,一位则是贾平凹。”

而他的作品也始终坚守着他的乡村情结。30年间海内外出版的贾氏作品约有160多种版本,长篇小说13部,大多都触及 “三农”问题,而与现在写农民工作品大多概念化、程式化、不太真实不同的是,贾平凹还是要求自己写熟悉的生活,做到“不走眼”。

工作中的贾平凹难免执著,但是生活中的他却懂得“放下”。近日,贾平凹的“御用评论家”孙见喜出了一本新书《危崖上的贾平凹》,书中爆出了贾平凹的婚变内幕。

原来贾平凹与前妻韩俊芳离婚竟是因为韩俊芳怀疑贾平凹有“第三者”,这位“第三者”夏女士曾在一部由贾平凹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饰演角色,两人经常对剧本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一来二往,这种互相欣赏被韩俊芳发现,韩俊芳无法忍受丈夫的“精神出轨”,决意要离婚。但贾平凹坚持认为他与夏女士只是纯粹的同志关系。问及夏女士究竟有多么好,贾平凹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夏女士善解人意、大方、潇洒、气质好,又尊重他,能谈得来……夫妻二人因是否有“第三者”问题足足闹了八个月,最终以离婚收场。

离婚后,贾平凹好几次生病住进了医院,护士郭梅走进了他的生活。郭梅身高1.75米,比贾平凹整整高了10厘米,她曾经还是非常出色的模特。当时44岁的贾平凹最终与郭梅牵手走上了红地毯,婚后,还喜得千金。

“还要再拼十年”

贾平凹50岁生日时,曾说过“还要再拼十年”,而在过去的6年中,贾平凹果真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执著地向前走。“虽然大多数人一过五六十岁,好像慢慢就精力不济了,但是我是作家,作家就是要搞创作,而自己最喜爱的也还是创作。作家的创作是没有办法计划的,人心没尽头。”贾平凹如是说。而也就是在此期间,诞生了著名的《秦腔》和《高兴》。

而也是在50岁之后,贾平凹也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新著问世、职务变迁,个人创作与所获得的社会荣誉都达到了一定程度、母亲去世……对此,贾平凹反而感觉看透了。“我总觉得人生到了这个年纪,有些事情可以看透了,你说把它看透了,它就那回事,你说要积极应对,它也就那回事,50岁之后也就知天命了。反正我这一生,事儿太多,不管是好事坏事,是悲是喜,该干的事还得干,往前一个劲儿地走,平淡地去面对人生悲喜。”

猜你喜欢
茅盾文学奖贾平凹女士
捉鱼摸鳖的人
贾平凹的手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月迹
文学评奖与文学编辑的“艺术真实观”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喂猫女士
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
茅盾文学奖为何离读者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