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远行 日月长明

2008-11-28 11:05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朱老教育学母语

潘 涌

2008年5月9日16时左右,正赴温州上课途中,忽然接到王松泉教授的一个沉重短信:朱老已于当日14时许病逝。我心灵猛地受到一击:先生身板硬朗,声音洪亮,元气充沛,怎一下走得这么急?……重击之下,不及细思,赶紧拜托松泉教授:谨以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学研究会的名义敬献一个花圈和一副挽联。然而,小小花圈怎能承载深深哀思?一纸挽联又怎能尽述无边追念?朱老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之后又一位母语教育研究界的大师,他在母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学人培养诸方面都作出了学界共誉、来者难追的特殊贡献。一代宗师之辞世,一国母语教育之创痛!

朱老不老!他毕生洋溢着学术青春的活力,生命的年轮禁锢不住超越者自由的思维。他穷毕生之功构建了一个丰富、深刻而又充满创意的母语教育思想体系,又开拓性地培育了一拨活跃在当今母语教育论坛上的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还以满腔的热忱引导遍布大江南北的中小学母语教师踏上了教研兼擅的发展之路。与前述母语教育学界的先贤相比,他集母语教育思想家、活动家和实践家于一身,其学术影响面和活动覆盖面广及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他的睿智,开启了多少学术骨干的教学思维;他的开放,拓展了多少教学新人的专业视野;他的激情,点燃了多少基层教师的追求信念!朱老不老,薪火传照!

朱老的去世也给我个人留下了抹不去的遗憾。先生生前,与我虽只有一面之交,但他对后学的多次赤诚勉励使我感念不已。

早在1994年,东北师大主办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举行全国性教学论文比赛,拙作《论语文教学激情》幸获少数几篇二等奖之一、并在该刊1995年第2期全文发表。事后编辑“泄密”:朱老荐此曰美文。这是朱老对我的第一次勉励,其后并无书信往返或电话联系。

2004年12月,在浙师大举办的省高师语文教育学研究会年会上,王光龙教授转述:朱老对我那本未必为人看好的《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称誉不少。这是朱老对我的第二次勉励,其后依然没有书信往返或电话联系。

2007年11月25日,在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闭幕式上,朱老面对来自全国各省市母语教育学专家和一线母语教师,又郑重表明他所看好的两位母语教育研究者,其中点及吾名;之后,王松泉教授再转述:朱老在绍兴文理学院讲课中间又专门对我作了公开褒奖。这是朱老对我的第三次勉励,也是最热切的勉励。其后,通过与宋祥君交流得知:其实朱老长期以来一直在褒奖(应读作期许)远方的我……但除了通过致宋祥君的电子信转达对先生的新年问候外,我依然未及直接书信请教或电话联系——只是已向松泉教授相约:争取在2008年请朱老再来浙江,特别是要来浙师大走走。

然而,岁月无情,我的这份心愿尚不及实现,大师已经悄然远行……在学术生态已经深受污染的当今,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对几似素昧平生的后学如是奖掖,这种纯净剔透的勉励,这种超越世俗的情怀,令我油然而生无尽感慨!非我有才,先生厚道,如此而已!而今,我的感激、我的歉疚、我的深深遗憾……只能与这位先贤的稀世情意融合在一起,长种在青葱心田,化作匆匆步履下的激情,化作披荆斩棘中的的坚忍,与春夏秋冬默默远行!

一位高人的价值往往更多地显现在他身后,或者说只有在他身影消失后才能更加深切体验到其所留下的那片空白——今天,朱老的遽然陨落,再次印证了这条屡试不爽的朴素真理。他离去后在母语教育学界留下的空白,也许悠远的时间难以填补。因忠于信念、泽被杏园、热爱未来、扶掖新人而耸立起来的人格威望,因不辞晨昏、锲而不舍、横贯学林、纵越世纪而累积起来的学术资质,因爬梳剔抉、阐幽发微、慧眼洞察、心血灌溉而浇铸起来的专业高度……这一切的一切,吾辈可仰之而不可企及,可憧憬而不可追攀矣。

大师远行,日月长明……

[作者联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朱老教育学母语
国医大师朱南孙的养生之道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母语
“00后”老人与“水”结缘
九旬中医妇科学家朱南孙的养生秘诀
母语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遗世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