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2008-12-08 07:50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1期
关键词:平原海拔高原

安 彦

(山西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原 030001)

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安 彦

(山西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原 030001)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提高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从世居和久居高原人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训练方法进行阐述,以便为其高原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久居和世居;高原训练;海拔高度;运动员;平原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

1 久居和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

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久居或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红细胞生成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久居和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

2 久居和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方法

2.1高原-高原(更高海拔地区)交替训练

刘志强(1999)等对12名居住海拔2260m的高原运动员进行了为期5周的2260-2634m交替训练研究,每周两次(共8次)。利用更高海拔进行无氧(专项强度)训练,而较低海拔(2260m)则以有氧训练为主。经5周的高原-高原交替训练,显示了良好的结果。

经高原-更高高原交替训练后下到平原训练,受平原大气环境的影响,肺通气功能指标低于高原值,并保持一种稳态趋势,可能在高原已经有一个高、低氧环境的适应,因而下到平原后,变化不明显。在下平原第2天ATV提高,第10天下降,与高原末期值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后期虽有所回升,但低于高原末期值。血象中Hb、RBC、Hct、MCV下平原后持续下降,2周后开始回升,在平原训练第21天,血象诸值达到最高水平,但未能观察到血象值得拐点。表明世居高原运动员经2260-3150m交替训练下到平原,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与在平原和未进行交替高原训练的运动员相比存在着事态上的差异。

因此,久居或世居高原的运动员在进行更高海拔的交替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高度的不同而选择交替训练的次数以及方法手段。如:2200→2600m(比原居住地高400m)的交替训练,每周2次,可进行8次训练;从2200→3150m(比原居住地高1000m)的交替训练时,相应每次训练课与课的间歇时间要长一些,每周1次,可进行5-6次交替训练。

(2)由于更高海拔对机体的刺激较大,机体承受的负荷加重,应有2次左右训练的适应过程,并保持负荷的相对稳定性,逐步提高负荷强度,并注重训练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提高训练效果。同时,及时用训练课后尿PRO、URO、BIL、BLD等指标来评定运动员机能状况,为监控训练服务。

(3)世居高原的运动员高原交替下到平原,运动能力和某些运动生理指标与平原运动员和未进行交替高原训练相比,存在着时态上的差异。高原运动员经交替训练后下到平原在最初几天或3周以后参赛可能更为有利。

2.2高原-平原交替训练

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目前已较为广泛采用。中长跑强国肯尼亚地处高原(基地海拔2170m)每个训练年度系统进行2次高原与平原的交替训练,第1次下平原,主要是利用高原效应提供无氧代谢跑的速度,扩大能量储备。第2次赛前下平原再次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参加重大比赛创造优异成绩。另有专家也指出,高原-平原交替训练,对改善和提高无氧糖酵解功能的运动能力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对培养和提供高速跑得专项能力效果也是非常突出的。

刘志强(1996)等对12名高原运动员进行了高原(2260m,35天)-平原(396m,28天)-高原(2260m,22天)-平原(396m,22天)的交替训练研究。结果显示,经高原训练后第1次下平原训练,RBC、Hct、Hb逐周下降,其中RBC、Hct持续下降未再回升,而Hb在第12天,MCV在第21天后逐渐回升,但仍低于高原值,运动员普遍反映无力、疲劳,个别队员在下山后第12天才恢复正常训练,表现了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表明长期在高原训练的高原运动员对平原环境也是一个适应过程。在随后进行的训练中,主要以有氧训练为主,适当增加了混合氧和无氧训练的比例。血乳酸在4mmol/L以上的训练量,由高原的15.9%提高到23.6%,以期改善和提高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培养持续高速跑得专项运动能力。但从总的负荷量来看,平原训练量比高原大幅度下降。由高原的日均20.5 km下降到日均12.9 km,通气功能也表现出不稳定性,这主要是平原气候炎热和运动员不适应平原环境所致,从而影响了训练负荷的增长和训练的总体质量。由此可见,世居高原运动员在高原-平原交替训练中,除要考虑气候因素外,应适当延长第1次平原训练时间(6-8周)为宜。以便提高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作好再上高原的速度储备。

再上高原进行赛前高原训练,受高原缺氧的影响RBC、Hct、MCV均比平原各项均值明显增加,但低于第一次高原训练期间的均值。静息心率无明显上升,反映了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另外可能平原训练负荷较小、时间过短,因而再返高原后,低氧刺激所引起的机体代偿反应不够大所致。肺通气功能除VC基本保持稳定外,VE增加,MVV降低,通气贮量百分比下降并低于第1次高平原训练的结果,虽然日均负荷量与平原相比略有增加,但负荷强度未能达到第1次高原和平原水平。

因此,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进行高原-平原交替训练时,在选择时间和手段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下平原训练时间以6-8周为宜,下平原后原在高原训练的身体机能逐渐消失,需通过平原训练发展机能,以适应再返高原训练的身体机能需要。

(2)平原训练仍以提高有氧能力为主,重点提高平均强度,适当增加无氧训练比重。高原训练可适当降低跑量和强度(与平原相比),并注意与训练周期、季节、气候等条件相适应。

(3)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都要在当地有一定时间的基础训练,再赴异地训练。

2.3高住低练法

高住低练法其特点是:运动员在较高的高度上居住,以充分调动机体适应高地缺氧而挖掘本身的机能潜力;在较低的高度上训练又可达到相当大的训练量和强度。这种异地住练得结合,可以扬高原训练挖掘潜力之长,又可避免在高原难以完成较大训练量之短。

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训练在1300m训练4周,用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训练。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训练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认为对高原的适应是提高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训练,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训练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训练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

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训练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距离132km)交替训练;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距离22km)交替训练。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训练中。

3 小结

世居或久居高原运动员,可以超出1800m-2400m一般的高原范围,到海拔2400-3400m的地方训练,以寻求更强烈的刺激。研究者特别指出,在更高海拔地区训练时,训练安排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负荷强度,并注重训练手段多样化,以提高训练效果。国内外的实践及研究证明,世居及久居高原人可以到比居住地更高海拔地区训练,而且可以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在适应机理及生理参数上,其结果尚有许多不同之处,因而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1] 付远扬,等.高原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 孙小华,等.高原训练和高原适应[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120(1):40-44.

[3] 韩佐生,等.对世居和久居高原人高原训练特点的探讨[J].田径,1995,(6):25-28.

[4] 刘志强,等.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6):34-38.

[5] 马福海,等.高原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海拔2260-3150米交替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6):34-36.

AltitudeTrainingforAthletesLivinginHighAltitudeforGenerations

An Yan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Taiyuan,030001,Shanxi,China)

In competitive sports moves,especially in endurance project,the athlete who lives in highland and high mountain area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out and has had important position to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ndurance project.As for highland athlete,because living in high altitude for generations,by a series of compensatory reaction,the environment produces passivation already basically to low oxygen of lived in altitude.How much better to improve the motion of highland athlete ability is to need the problem discussing.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ou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es living in high altitude for generations and train method,to be that working out that whose altitude training plans provides the theory basis.

living in high altitude for generations;altitude training;altitude;athlete;plain

2007-05-29

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

猜你喜欢
平原海拔高原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高海拔的甘南
平原的草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