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

2008-12-27 07:16易中天
百家讲坛 2008年23期
关键词:士人做官子路

易中天

孔子提出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为天下读书人指出了读书做官的道路,那么,孔子为什么提出做官的主张?他自己想做官吗?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做官的呢?

公元前501年,鲁国内部政治混乱,诸侯大权旁落,大夫执政,由此引起了地方官员的仿效,鲁国费邑(今山东鱼台县)的地方长官也起了不臣之心,他知道孔子是治国安邦的能手,于是派人请孔子来帮助他治理费邑。

同样,公元前490年,晋国发生内讧,赵简子讨伐范氏和中行氏,而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佛胎犯上作乱,盘踞中牟抗拒赵简子。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佛肹也派人请孔子来帮助自己,面对两次从政的机会,“子欲往”。他的弟子子路很不高兴地说:“没有官做也不能到乱臣那里去做官。”通过以上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急于做官的孔子,那么孔子为什么这么急于做官呢?

第一,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第一次回击子路抗议时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他们要招聘我,那就必须按我的政治主张来,如此我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了。

第二,实施学术主张。第二次孔子回答子路说:“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非常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非常洁白的东西是染也染不黑的,只要我们是真正的好人根本就变不坏。难道我只能做“系而不食”的葫芦瓜吗?我的学说只有实践才知道它的对错和价值所在。

第三,实现人生价值。孔子是士人、君子的代表,士人和君子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两个办法,即做官和做学问。而两者之中最佳选择就是能够在做官之余有空闲时间来学习,做学问还有余力做官,这就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若最佳境界达不到就首选做官,这是因为:做官是读书的目的;只有做官才是士人的正当职业;做官的俸禄才是士人的正当收入。孔子让读书人做官,就是为他们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的。所以孔子很积极,很想做官,并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孔子不但自己想做官,还介绍学生做官,有人来问孔子,你的学生有没有可以做官的,孔子说:“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孔子虽然非常想做官,但他是有原则和底线的。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太平盛世,一个读书人既没有钱也没有地位是可耻的;邦国无道,你居然荣华富贵,也是可耻的。所以孔子做官的原则是: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做隐士。

同时,他认为做官还必须取之有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荣华富贵是大家都想要的,若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宁可不要;贫贱是大家都不想要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常手段去避免的,宁可吃苦受穷。不排斥富贵和贫贱,只是强调原则,这说明孔子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此语比之后的唱高调要深刻实用得多。

(本文演讲于央视10套“百家讲坛”,元元录音,雪梅整理)

猜你喜欢
士人做官子路
孔子“教训”子路
说说做官
说说做官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东山再起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要夹着尾巴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