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媭是屈原的女儿还是侍女?

2008-12-27 07:16谢志东
百家讲坛 2008年23期
关键词:汨罗江绣花屈原

谢志东

湖南汨罗江畔的屈子祠中,有屈原和女媭的塑像。屈子祠周围的“玉笥八景”,亦有三景(望爷墩、绣花墩和剪刀池)与女要有关。传说屈原常在江滨吟咏,或与渔父闲谈,每至薄暮,其女女媭立于墩上眺望,盼爷(即屈原)平安归来,这就是望爷墩的来历。绣花墩位于望爷墩左侧,相传屈原投江自尽后,女婴悲痛不已,整日坐于墩上,遥望父亲的坟墓,一针一线绣出其父音容笑貌。剪刀池在绣花墩北坡,相传女要绣成父亲遗像,悲痛不已,遂奔往池边,磨剪自刎,剪刀落人池中,从此池不蓄水。

此外,屈子祠往东南5公里有一座山被称为烈女岭。传说屈原投江后,数日后才被渔民捞起,因他的头部被鱼咬去一半,埋葬时女耍给他配上半个金头,为了防止旧贵族掘坟夺取金头,女媭以罗裙兜土筑疑冢,天神感动于她的孝心、帮助她一夜之间筑成12座疑冢。为了纪念女要,后人把取土所掘成的大坑叫楚塘,山名改称烈女岭。

女媭的这些传说在汨罗江畔流传了千百年,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史料中关子女要的记载却非常少见,女要究竟是不是屈原的女儿,一直是个谜。

对于“女媭”这个称谓,有不同的解释。《说文·女部》中,“媭”这个字一是古代楚人对姐姐,的称谓,二是女子人名用字。《汉语大词典》中,“女要”亦作“女须”,释义为“屈原之姐”,源自《楚辞·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王逸注:“女媭,屈原姊也。”郭沫若《女神·湘累》中亦云:“(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姐女须扶持之。”

清代乾隆时期《长沙府志》中说,屈原流放湖南后,在益阳的桃江停留过一段时间。他的夫人派了一对儿女到他身边照顾他,女儿名叫绣英,而并非女媭。当时屈原的学生宋玉、景差常来探望。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陷郢都,楚都东迁陵阳时,才与宋玉、景差失去了联系,屈原派儿子去打听消息,儿子一去也杳无音信。这时,与屈原相伴的爱女绣英一病不起,病情一天天地加重,后来不幸病死,今桃江花园洞鸟姐山,仍有绣女墓遗址。

然而,山东龙口市文联副主席曹尧德先生所著《屈子传》一书中却说,屈原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小须(即小要)。屈原在投江的前夜,含泪写下绝命辞《惜往日》。一切准备停当后,他返回堂屋,跟女儿作最后道别,因怕惊醒睡熟的女儿,生离死别只是轻轻一吻。这种说法亦流传甚广。

不过,又有报道说,四川双流县一个叫屈楚平的老人家里有一本代代相传的《衡阳屈氏宗谱》,上面记载了从屈氏祖先——周成王时期的屈成到屈楚平的父亲爱字辈人的变迁。宗谱上还称,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四个儿子各奔东西。屈楚平的祖辈屈年永和屈年稳在乾隆年间从湖南衡阳迁移到今四川双流县,至屈楚平一辈已经是第70代。

如果屈原确有四个儿子的话,那《长沙府志》中所述屈原夫人派了一对儿女来到他身边的可信度则比较高,也就说明屈原确实有一个女儿——绣英,而传说中的女媭,却极有可能是屈原的侍女。

编辑赵雪梅

猜你喜欢
汨罗江绣花屈原
祭屈大夫
汨罗江
汨罗江一直在涨水
屈原之死
早春,就着一条绣花裙
下“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各显神通”
屈原送米
小保姆斗海归
屈原的身份
“三斧头”与“绣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