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缺失 所以感动

2009-01-05 07:58
青少年日记 2009年9期
关键词:民国课本人性

华 晔

7月24日晴

《读者》在家中闲置了很久,读书的时间似乎总要不自觉地被其他事情挤占。今天突然觉得,应该拿起书了,否则真的会变得空虚。每天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只是安慰和虚浮的表象,等到真的静下心来,才发现,不读书就什么都没有。

随手翻开,我就看到了这篇《老课本新阅读》,民国教科书的原貌加上作者的评注,别有风味。文章中摘选了民国小学课本中的六课,每一课都十分短小精悍,内容简单但十分质朴,用毛笔字写的只言片语就讲出了其中的精要,加上课文旁形象的插图,显得严肃认真却又妙趣横生。看着这样的课本,心里忽然觉得被什么触动了一下——这样的自然纯朴,已经离我们太远了。

课本要教给小学生的道理,不外乎是礼仪规范、诚实守信、知恩图报、互相友爱之类,但用不超过50个字的古文讲出来,却显得如此精警。比如《友爱》这课,全文内容不过是“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这二十七个字,没有过分夸张地把这当作崇高的美德来宣扬,却自然、平和、淡定地告诉小孩子在有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对待身边的人,让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应该做到的,是责任,也是道德的要求。简简单单,就完成了一次人性和道德的教育,并不像今天,似乎一定要把一种出于本能的关怀提升到人性光辉的高度才算得上是一次正式的教育,有时候,平淡、自然的温暖反而更能触动人。

在《不拾遗》这课中,一个小故事,并无特别,却给了人一种淡淡的感动:王华行池畔,见地有遗金,华置金水边,守其旁,待遗金者至,指还之。波澜不惊,没有丝毫渲染的语言,讲出了一个大家小时候都听过的故事,却令人不禁去回想那种情境,有悠悠的回味之感。如果在今天的小学课堂上,这样一个故事,用生动的白话文讲出来,再由老师分析一番,同学们讨论一番,不知道这种味道会变成什么样。也许最原始的东西才能给人最原始的感动,当我们已经无法从文章中读出那份淡然和平和时,它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精神。

作者在旁边的评注更令我感动: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就是黄金年代。今天的浮华、多金,是物质的获得,同时也是精神的缺失,许多人在追金的途中,已经丢掉了最金贵的东西——就是人心的平淡、宁静。我们向往轰轰烈烈的生活、爱情、事业,却忘记了心如止水、处变不惊。今天的好多人更容易去怀旧、感慨、感动,是因为我们已经缺失了太多,只能在心里默默回味,在回味过往的时光里,找回那份安静、淡然。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民国课本人性
逼近人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功能与人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