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筑安全监督工作探讨

2009-01-07 03:05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22期
关键词:安全隐患

曾 伟

摘要:目前建筑安全管理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加强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最大限度的控制工伤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是我国建筑业管理者、建设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文章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强化安全监督服务职能等策略。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督;生产责任制;差别化管理;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2-0115-02

建设施工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做好这项工作是“三个代表”落到实处的体现。当前我国建设施工安全管理体制是“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职工遵章守纪”。要做好施工安全工作“行业管理”,管什么,如何管,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新形势下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面临着巨大考验

当前形势下,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是,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的伤亡人数在全国各行业中列居第二位,仅次于煤炭行业,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并不容乐观,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事故多。在施工旺季,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二是事故大。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苗头显现、阴霾不散,不果断采取措施,随时可能发生。这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监管。

分析当前部分地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的原因,首先是部分地方行政领导、有关部门以及相当一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未能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未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重生产、轻安全,对于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消除措施,致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不健全,事故频发的趋势得不到遏制。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二、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监管水平严重不平衡

监管能力与日益增大的工程建设规模不相适应,监管效能出现层层衰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非常薄弱,监督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规模急剧增长的需要,在建筑安全监督资源配置、建筑安全监督等方面亟待提高。

(二)安全生产责任不能有效落实

安全生产工作得不到有效重视,重经营、轻生产,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部分施工企业甚至一些高资质的施工企业,管理方式粗放,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投入欠账严重,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一些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对自身应负的安全职责不清,起不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监理作用。

(三)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不够深入

专项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尤其是模板工程的专项治理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还要加强,技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撑力度不够。

(四)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建筑行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基本操作技能较差。部分安全教育方式过于老套,往往走过场、图形式,甚至不进行安全教育,多为应付检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需要。这也是建筑安全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对策

(一)全面加强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地位,承担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其次要强化建设、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最后要加各级安全监督机构监管责任的落实。

对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形式应该从不同方面加强施工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能动性,强化企业对自己项目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企业及项目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只有让施工企业确实履行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施工企业内部要建立以安全科为首的安全检查制度,负责对该公司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同时施工现场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项目各成员,但应设置专职安全员。

对施工企业监督管理形式要能使监督站要促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做好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工作。使监督站能集中力量做好安全专项治理、安全评价、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本地区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严格事故处理,提高违法成本

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依法严肃查处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尤其是要强化对个人执业资格、岗位证书的处罚力度,真正起到惩罚警戒作用。

监督站对于无安全监理制度或者有制度但不落实的、对所监理的工程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的监理企业,应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经济或者其他行政处罚。对于在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不作为、不负责的监理人员要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

(三)继续深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隐患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问题的集中表现,是滋生事故的土壤。隐患不除,事故难绝。只有治理隐患,才能防范事故,只有消除隐患,才能安全生产。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队伍建设是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必备前提,要提高建筑质量安全水平,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五)创新监管模式,实行差别化管理

质量安全监督巡查时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和不良行为的有效手段,必须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并及时总结,不断创新。进一步转变监督方式,由定位检查向日常巡查转变,由监督服务向监督执法转变,在巡查为主、定位验收为辅的监督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巡查频率,提高巡查质量,增加突击抽查、飞行检查。实行差别化管理,做到分类监督,对质量安全业绩优的企业和项目减少监督检查的频率,反之,列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加大检查的频率。

(六)坚持样板引路,开展文明创建

在建筑施工现场推广标准化管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建筑施工安全行为规范化、安全防护标准化,安全管理程序化、文明施工秩序化,强化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将标准化活动贯穿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始终,促进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自我保障体系。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我们要不断加大创建力度,努力实现建设部制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的重要依据,规范企业安全管理行为;加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创建,做到安全防护标准、安全管理有序、现场施工文明。

四、结语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会随着建筑技术、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的出现新的问题,安全方针、政策在基层监督站的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具体的问题,因此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自我完善才能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晨亮.简析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强化与创新[J].建筑安全,2009,(4).

[2]王建.对建筑安全管理的客观分析及想法[J].山西建筑,2009,(13).

[3]崔淑梅,徐卫东,门晓杰.建筑安全监督与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研究[J].建筑安全,2008,(10).

[4]张全胜,周季良,马秋林.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浅析[J].建筑安全,2008,(5).

[5]黄爱平.我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江西建材,2008,(4).

[6]张国华.浅谈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5).

猜你喜欢
安全隐患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风电场集电线路隐患排查及防范治理措施
浅谈冶金装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