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岂能一选了之!

2009-01-08 10:13施丽华
体育师友 2009年6期
关键词:专长选项篮球

施丽华

现象一:选项后,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于是就出现了:学生拿着器材自己玩,教师当看客、同伙、裁判,一副大家都轻松自由的局面。有人私下交流:这不就是“放羊”么?有人说:这不蛮好,学生有汗、有笑,玩得多投入!这就是体育课的质量。

现象二:实施选项教学后,教师对学生的运动兴趣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有的教师说:随着各选项进行到一定阶段,由于技能差异、同学关系、自身体验等问题,出现部分同学要求转项,这样就影响整个选项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的教师说,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是要满足他们的选择,对他们负责。

现象三:选项后,各项目教师间的工作量也产生了不平衡:有的是小班化,有的是大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慢慢地平衡了起来。

感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某一相对固定时间,一群嘻哈风格的青少年在社区的篮球场上尽情地秀着自己的篮球技能,球与手(不,是人的肢体)粘连在一起,形成了人球一体的境界,不时还表演出令人惊叹的高难度运球、传球与投篮动作,亦或是精彩绝伦的篮球街舞、篮球杂技,整个人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却又乐此不彼。不难看出,他们之所以在玩练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品尝着“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是因为篮球项目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内在潜能,而将这种潜能、成功感、愉悦感与学习相连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持续发展的兴趣。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这样一个基本理念。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一两项运动进行较系统地学习,发展运动能力,使之成为学生今后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进而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那这个理想目标的实现最初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上!但是,仅仅有了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兴趣往往是短暂的、会迁移的。兴趣如能持续进行,就会演变为爱好,那么,是不是从兴趣发展为爱好,就足够了呢?依旧不够,因为比爱好更深入的一个词就是专长——只有当兴趣经过长时间的锤炼并且转化为具有标签效应、学生引以为“乐”的专长时,我们才会说兴趣具有了激发、保持、引导的价值,否则的话,兴趣就真的成为了纯粹个人的非常业余的兴趣。

将“兴趣”培育成“专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归根结底,终究是以兴趣做为基础的,它需要长时间不断地锤炼和矫正。因此,从“兴趣”到“专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锤炼、不断矫正的过程,从这个意义来说,允许对选项的矫正,就成为了体育教师对选项教学管理的必须。我们觉得,学校应该可以允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权限范围内自由地选择所参加的项目,这种信任感会激发学生仔细地审视自身优势和兴趣所在,更为审慎地选择自己擅长的有趣项目。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自身的真正兴趣,特别是经过有“中考体育”的初中应试体育教学。刚进高中,学生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喜欢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就算是关注学生的兴趣了。其实这是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恰当的二次选择或三次选择(学生自己观察、体悟与反思;教师区别对待的差异分析、方向指引)可以让学生筛选到自己有感觉、有特别兴趣、合乎自己个性与经验的项目。也只有在经过了几个循环的教师指导之后,各年级学生才会在此氛围的潜移默化中会形成对自己运动兴趣的发现需求并自我确定,而那种认为只需教师一两次的说教后即能引导学生建立真正的、稳定的兴趣的说法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对于确定好以后的选项教学,我们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真实发展意义的教学,应该既不是一味的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也不是片面地追求技术技能的“强化”,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技术的连贯性和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对技术技能掌握的深度。譬如球类项目,通过增强学生的球感、全身协调性、判断落点能力以及迅速移动的意识等,在获得成功的实践体验后,学生逐渐形成球类运动的爱好与专长,进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深层次来讲,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归纳技术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提升他们对学法、技能拓展的举一反三,形成学生判断与选择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深层动机,在技术技能的学练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之所以这么认为是源于以下的思考和认识:首先,仅仅用“兴趣”这种方式来诠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一味地让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玩什么,自主、自由发展”,他们往往会自然而然以自我为中心地束缚自己,也就不会产生提升自己技(战)术和思维水平的内在需求。于是,他们在学习前用的是什么技(战)术方法,往往在学习后依然还是囿于原来的技(战)术方法,学生在选项学习的过程中对技(战)术和思维水平的掌握实际上还是从“一”到“一”的过程,并没有达到从“一”到“多”的目的。因此,这种一味地满足学生“兴趣”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学生得到了个性的张扬,而实际上却容易导致学生的技术技能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很难使他们在选项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发展和提升,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也就不具有真实的发展价值。

因此,和“学生兴趣”密切相连的选项教学,不是简单的一选了之,选了之后一放了之。这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的耐心引导、细心服务,为学生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与才能,使之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南教育督导组)

猜你喜欢
专长选项篮球
我们因为懒惰而努力
高中体育组合技能单元教学策略的优化探讨
量化民族志:一种融合定性与定量的教育研究方法
奇货可居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