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舆论关注中国60年的几种倾向

2009-01-11 07:39轩传树
探索与争鸣 2009年12期
关键词:超级大国民主

轩传树

在建国60年之际,国内外热议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倾听各种声音并对之进行冷静分析。

一、肯定性的观点。差点当上美国总统的麦凯恩参议员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国已经成为超级大国之一”。说中国是“超级大国”,首先是基于中国在世界生产和市场中的参与程度。西班牙《起义报》刊文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靠出口和进口的竞争性发展来推动的,中国的出口推动了工业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同样,中国的进口也推动了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的价格上涨。中国正是通过供求能力来证明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如果说美国被看作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火车头,那么中国现在正在充当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次是表现在中国在世界秩序和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法国媒体认为,从G8到G20再到G2(中美两国集团),历史学家为此创造了新词“中美国”,这已经彰显了新的地缘政治现实——中国已和美国一样处于世界秩序的中心。贸易、安全、气候等所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中国的参与和介入。最后是强调中国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日本媒体认为,中国不仅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G2框架对世界新秩序产生决定的影响,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有着区分的儒教等亚洲价值观必将更加兴盛,世界正在由西方文明操纵的时代转向文化相对主义的时代。

二、质疑性的态度。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世界影响力持相对质疑态度的人认为,作为一个大国,不仅意味着具有全球辐射力和影响力,而且也意味着一种领袖地位和道德目标,但是目前中国尚不具备这些特征,尤其是当考虑到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算不上一流强国。而那种认为中国已经成为超级大国的人,依照的是经济增长率的线性预测,而在当前全球背景下这是相当靠不住的。

从中国自身所面临的一系列巨大挑战来看,城乡差距、东西部发展失衡以及数十年累积下来的环境问题等,都使得中国不大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军者。同时,中国还面临着艰难的经济和政治转型。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需求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需要从对外过度依赖转向内需拉动,但是事实上中国现有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决定了中国很难通过扩大消费来摆脱困境。在政治上,政府主导的、执政党超强控制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国际社会上尤其是在西方引发了诸多怀疑。可见,中国的软实力还相当脆弱。

三、辩证性的分析。新兴大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命运时,通常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排外和恐慌等情况。无论现在的超级大国美国,还是走在美国之前的欧洲各国,都没有摆脱这一规则。中国也无法避免走这条路,但是中国在控制经济增长带来损失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好了。在工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中国政府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来缩短新富中产阶级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差距。

外界对中国发展的质疑主要是局限在民主问题上。对此,英国《独立报》刊文指出,持质疑态度的人实际上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任何西方国家经济腾飞的时候都谈不上民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压倒一切的核心是脱贫,因此,民主显得相当学术。西方民主是西方历史和传统的产物,中国民主应该从中国历史角度来看。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国家治理毫无疑问会更加负责、有代表性和透明化,民主可以说是在中国循序渐进发展的,这和邓小平倡导的经济改革方式相同。

四、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显然,现在境外关注中国的焦点不再是中国能否崛起,而是已经或正在崛起的中国将会对世界秩序和文明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各种言论,折射出他们对中国崛起的爱恨情仇,其间充满了肯定、赞赏和艳羡,当然也伴随着某些自恃、傲慢与恐惧。学者、媒体、政要之间之所以出现不同观点和态度,是由于他们基于不同立场和目的;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关注中国基于不同的心态和需要,所以其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是,总的来看,持肯定观点的,主要是基于中国积累的财富、政府的控制力、看上去稳健的金融体系、民众的储蓄率、大城市的日益现代化等现实成就;质疑中国的人们,主要是关注城乡差距、中国对进出口的严重依赖,以及在民主和人权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而相对辩证性分析的人们,主要是联系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历史进程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中国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具吸引力这一判断。

面对诸多议论,我们需要做出理性回应。一是我们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或者说成功背后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二是我们能否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三是“中国模式”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历史方位,它之于后发国家的发展道路和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事业乃至人类文明进程具有什么独特贡献,又具有哪些不足。如果说60年尤其是近30年来的成功实践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并以经济社会巨大进步的事实初步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弄清楚而且也只有弄清楚后两个问题,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为坚定、稳妥而踏实。

猜你喜欢
超级大国民主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中国式民主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及其变化(1961—1991)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再说民主
2300年前的世界第一“超级大国”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