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补体C3、CRP和HBV-DNA的影响

2009-01-12 09:22张伟东余进胜杨继雄陈惠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3期
关键词:c反应蛋白

张伟东 余进胜 杨继雄 陈惠文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前后出现补体C3、C-反应蛋白(CRP)和HBV-DNA含量水平变化情况。方法:104例慢乙肝患者分两组,观察治疗前后补体C3、CRP和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补体C3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补体C3水平含量有明显升高(P<0.01),而CRP水平含量有明显下降(P<0.05),苦参素组改变更明显。结论:苦参素具有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作用。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苦参素;补体C3;C反应蛋白;HBV-DNA

[中图分类号] R57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76-0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专一的嗜肝病毒。近年由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进展,在肝外器官细胞也能检出HBV-DNA。本文主要讨论苦参素对慢乙肝患者补体C3、CRP和HBV-DNA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慢乙肝患者104例,年龄15~57岁,病程2~5年,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排除影响本疗法的严重疾病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42例。治疗前6个月内未用过抗病毒药和免疫调节剂。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用苦参素片200 mg,每日3次。对照组应用甘利欣、护肝宁等片剂。两组疗程均为24周,并视病情变化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1.3检测方法

补体C3、CRP定量和肝功能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BV-DNA用实时萤光定量分析法进行检测,所有项目均于治疗前、12周和24周各随访1次。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血清补体C3和CRP水平

两组治疗前血清补体C3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补体C3水平含量有明显升高(P<0.01),而CRP水平含量有明显下降(P<0.05),两者苦参素组改变更明显。

2.2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复常率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复常率,治疗组(82%)高于对照组(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BV-DNA阴转率治疗组(40%)明显高于对照组(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是决定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情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因素[2]。补体C3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主要由肝脏合成,因此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中苦参素组治疗前补体C3有下降,治疗后有明显提高(P<0.01),肝功能复常,说明苦参素有改善肝功能和恢复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补体的检测可以反映慢乙肝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和免疫功能,对慢乙肝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3]。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研究显示,肝细胞阳性程度与慢性肝炎炎症程度有关[4];本研究提示苦参素组治疗前CRP有升高,治疗后有下降(P<0.05),治疗后慢乙肝患者炎症活动有明显改善。在肝功能复常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显示苦参素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5]。

苦参素是从中药苦豆子或苦参根中提取的生物碱之一。其中氧化苦参碱即苦参素占98%以上,能直接抗乙肝病毒,具有调节免疫、升白细胞、消肿和阻断细胞凋亡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同时可以增强胆汁流速,消退黄疸,抗肝纤维化[6-7],因而可修复肝细胞。在治疗慢乙肝中,可以使补体C3、CRP水平含量发生改变,HBV-DNA得到一定阴转。在本研究结果说明苦参素具有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陈军,李丽萍,杨春,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13):169-369.

[3]杨晋辉,李祥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补体C4的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23(5):355-356.

[4]高艳琴,袁胜涛,胡锡琪,等.C-反应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1):17-19.

[5]于岩岩,斯崇文,曾争,等.苦参素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J].中华内科杂志, 2001,40(12):843-846.

[6]焦建中,聂青和,赵夏夏,等.苦参碱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1):95-97.

[7]辛立民,辛涛,刘玉兰.苦参素与复方单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1):3.

(收稿日期:2009-05-07)

猜你喜欢
c反应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