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2009-01-14 08:11任俊学季常煦
物流科技 200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平台制造业电子商务

任俊学 季常煦

摘要:制造业走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依据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模型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的物流系统建设策略,得出物流模式的网络协同化趋势应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将物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结合,实现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建立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实现制造业集成化发展和物流作业的互动协同。

关键词:物流;制造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coming to the patter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logistic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network cooperative trend of modern logistic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improvement of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orporation model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t bring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system that is to consider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realiz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et up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coordinate in logistics operation.

Key words: logist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lectronic commerce

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吸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也为物流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在公平竞争中进行资产重组、资源共享和业务合作,逐渐实现生产、采购、销售和管理的协调工作,从而对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带来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对国内电子商务、制造业的分销权和物流服务将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整合内部和社会资源,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加强与供应商、销售商等的紧密合作,形成互动、共赢的物流协同关系,才能防范日益加剧的市场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1制造业的物流发展分析

长期以来,物流系统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服务企业,制造业物流作业主要分为采购、物料库存管理和配送三个方面。

生产物流担负运输、存储、装卸物料等任务。大批量定制生产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要求生产物流相应地发展完善,根据不同产品的加工特点,合理、有效地安排物资在生产线上的流动。生产过程各工序间的转移批量、生产批量和出货批量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优化物流各环节时,须以生产系统整体为对象,以取得最佳的优化效果。但是由于制造业的产品种类形式丰富多样,各企业应从自身出发,从制造工艺、厂房设备的合理设计与布置等方面,实现生产物流的优化设计。库存管理、配送环节是紧密不可分的关系,配送的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库存及运输成本,同时,只有企业内部及和联合企业的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同步运转,在这个过程中物流配送显示出极其重要的作用。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

为尽可能地利用供应链的现有资源,集中资源优势、赢得市场机遇,不同的仓库或配送中心通过信息网络形成临时的动态联盟,称为虚拟仓库或虚拟配送中心,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如图2所示):同产业间和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同产业间的共同配送是指处于相同产业的生产或经营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通过配送中心集中运输货物的一种方式;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是指将不同产业企业的商品集中,通过配送中心到客户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物流配送经营企业之间为实现整体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的物流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也是电子商务发展到目前为止最优的物流配送模式。它包括配送的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共同化及物流管理共同化。这种模式的组建,可以是企业之间联合发展,如中小型零售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实行配送共同化;也可以是系统或地区规划建设,达到本系统或本地区内企业的共同配送;或是多个企业、系统、地区联合共建,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

2电子商务下制造业的物流策略

2.1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变革经营理念

传统的偏重于横向联合的供应链物流市场反应迟钝,且企业合作伙伴间缺乏信赖,在Internet驱动下,供应链协同规划,企业须关注的是拉动市场、网络销售、客户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客户关系管理,同时,21世纪敏捷制造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要求供应商、制造商可以和客户直接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互。因此,结合CR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和SC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思想,重在进行资源优化的网络协同商务模式应运而生,链上各成员形成以定单为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作,达成互动、公平、双赢的局面。它为物流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网络协同商务模式下物流系统的实施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2.2建立协同化物流战略

x

协同化物流是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的最佳选择,其有效运用可以达到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的效果。以物流战略为纽带进行的企业联盟的协同化物流形式,建立联盟式的制造体系进行企业间物流协同工作,是实现网络化协同物流的前提,是适应制造业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敏捷制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未来组织形态发展的趋势。我国制造企业应树立长远的协同化物流战略,首先,在组织形式方面,实现横向、纵向物流的协同和第三方物流的协同,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流通渠道不同阶段的企业、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应达成协调、统一的物流运行机制。在物流功能方面,使物流的时空变化与JIT管理协同,实现物流的零距离、零库存和零资本运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嫁接和协同发展。

2.3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集成

如何建立多层次智能型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是开展协同商务的关键之一。目前,对物流各个子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具有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各子系统相互配合产生的协同效应分析是对供应链性能和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整体功能模糊评价的重要手段。要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统和伙伴企业之间的纵向信息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信息自动化水平和企业间的协同运作能力,需要研究解决:基于Web的友好的供客户设计的平台,扩充网络客户关系服务。

2.3.1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

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扩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创造价值的动力不再是成本最低,而要靠创新。竞争优势来自对创新的追求以及为适应而求变动而对生产过程进行的调整,并通过创新创造新的需求。企业信息系统应该是以核心数据库为内核,以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企业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以通过网络建在企业与供应链、客户及全方位市场需求之间一系列接口系为业边界的集成化的庞大系统。

图3清晰地说明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成关系,其中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SCM、CRM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支撑。

ERP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电子商务衔接的支持平台,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ERP将成为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式、模块化结构的以Internet为基础的企业管理平台。最终,电子商务与ERP、CRM、SCM及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将集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网络供应链。

3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

以上述信息集成为基础,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扩大应用功能,建设一个为现代物流服务的信息平台,提供更多的信息采集、加工、利用的手段,集物流业务节点信息发布、查询平台(WEB、语音、传真、短消息等),全透明的单证传输和货物跟踪平台,统一的传输数据标准,全面的物流信息技术提供平台于一体,为制造业相关单位提供物流电子化,降低物流成本。

制造企业信息平台作为一个物流平台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1)数据传输系统:电子单证的发送、数据转换、数据传输、数据接收下载复制与跟踪信息。支持多种通讯和数据接入、采集、交互方式,将结构化数据转发、转换给目标用户,并转入中心数据库,经系统自动处理或汇总,再以多种格式提供给用户查询、下载复制、打印或直接传送至目标用户。电子报文符合相应的各种电子报文标准。

(2)信息增值服务系统:利用数据仓库技术,从运力、运价、货种、货运量、市场占有率、客户预测、客户信息等方面提供分析数据,为广大客户提供有效的增值信息服务。采用统一消息方式实现信息的WEB查询、语音服务、传真服务、短消息服务等。具体信息包括:新闻公告、政务指南及相关政策法规、作业信息和业务信息跟踪和查询、水、公、铁路运输价格、船期表、公路、铁路时刻表、货源和运力、统计信息的发布、会员信息及推荐、业务培训、广告服务、会员服务等。

(3)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包括货物监管放行、危险品货物管理、物流配送管理、集疏运管理、货物交易等。

(4)辅助决策系统:在信息传输和信息增值服务的基础上,提供运力分析系统、箱量分析系统、单证流转效率分析系统和货主行为分析系统等。

(5)后台管理系统:包含角色定义、权限管理、动态信息流程管理、信息管理、栏目管理、主页风格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报文传输的存证管理、计费、统计、备份管理等。

(6)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除以上系统管理中用户、口令、角色、权限的管理外,具备CA认证和电子印章与数字签名的功能,以便于单证的简单流转和必要的安全保护,并为服务信息系统提供应用用户的身份安全认证。

4结束语

本文给出的集成模式,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在技术层面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了一个集成化的实现参考模型,对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是有益的。但是,制造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整体推进,除了在技术上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内部资源管理与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外部营销业务信息化建设之外,还需要改革管理体制,转变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模式;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给予长久的支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行业、地区和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为制造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在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Alvarado U Y, Korzab 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in marketing[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1,30:183-198.

[2] 刘杰,曾庆森. 生产制造业物流模型研究[J]. 包装工程,2002,23(4):33-34.

[3] 李云,王平. 共同配送体系结构[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2,14(2):91-94.

[4]Sebastia N J. Garcy A D, Douglas M. Lambert, Internet·enabled coordin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3,32:251-263.

[5] 熊励.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1.

[6] 邹建军.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论江铃汽车集团公司物流体制改革[J]. 中国机械工程,2001,12(11):111-115.

[7] 夏露. 电子商务环境中协同化物流战略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2):27.

[8] 李红,刘翠娟,宋利伟. 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 物流工程,2007(2/3):85-87.

[9] 任天舒. 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J]. 物流技术,2005(6):85-87.

[10] 徐龙. 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J]. 通信企业管理,2005(1):15-17.

[11] 方宁华,陈子晨,熊励,等. 电子商务中制造业的物流策略[J]. 制造业自动化,2004(5):15.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制造业电子商务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MVC框架技术搭建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实例
浅谈包头市人影指挥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
试论快递行业自律评价信息平台的设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