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促进专业成长

2009-01-14 04:28梁志勇,王会敏,刘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12期

梁志勇,王会敏,刘 江

摘要:本文通过是否关注过自己的精神食粮、我们的教育到底缺憾什么、我们的老师是否幸福等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如何促进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育专业;扪心自问;精神食粮

翻开一沓沓红艳艳的证书,那些泪水和鲜花相约而现,面对成绩笔者没有躁动过,因为笔者知道这所有成绩是荣誉也是压力,更是成长的原动力。多年来在教育一席之地一直扪心自问,促进专业发展,笔者愿意把专业成长的一些做法和感悟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是否关注过自己的精神食粮

大家知道肚子饿了需要食物,孰不知精神也需要食粮。吃饭时若不注意均衡膳食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为了有个健康的体魄,那些营养品便成了伴行的拐棍。倘若精神缺少食粮,就会变得低调、浮躁、甚至愚昧!为了安于享乐所以忽视了很多,精神食粮就这样被无情地冷落。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是否也要给自己的精神补充一些营养?笔者常常问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因为自己没有享受过优质的教育,所以深感那些成长在农村孩子的不快乐。为了让他们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唯一的出路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每年笔者都会抽出工资的一部分去购买所需的专业书刊、参加相关的培训。一路走来首先改变了教育思想,其次是改变了教育方式。捧着带有墨香的书籍,理论实践相结合,笔者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得到全新的改变。教育博客的反思和空间的日志点击率一路飙升。2008年笔者自费在威海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主题分层研讨,撰写的《紧密生活,指导写作》荣获全国一等奖。2009年撰写的《写作从这里开始》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征文大赛”获一等奖。在《小学教学》等权威性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过文章。2010年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小学教学》上被设为第二封面人物。针对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二十多套同步阅读试题和撰写的三十多篇文章分别在《中国少年智力开发报》名师在线和小博士训练营中发表。辅导学生的作品连续四次在《少年智力开发报》“小鬼当家”和“放飞童年”擂台中发表、获奖。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来源于精神食粮,来源于笔者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追求,让笔者体会更深的是——追求教育的幸福感,累并快乐着!

二、我们的教育到底缺憾什么

学生每天都背着沉重的书包,有时候到晚上10点多还做不完作业,严重的课业负担成了孩子厌学的唯一元凶,《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的呼吁“救救孩子”,现在中学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睡,小学的学生没有时间玩!孩子缺少了快乐,于是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今年各个学校的安全搞得十分紧张,当媒体和报纸上相继报道中小学生弑师和杀父母事件,那些鲜活的案例让每位教育者深思。请问拿什么拯救那些受伤的孩子?难道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吗?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们真的静下心来聆听过吗?不是孩子愿意我行我素,而是严重的心理负担和不快乐因素促使这些孩子走上了绝路,一个学生失去了心理健康从小学开始厌学,何谈终身学习!为此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第一,推荐含金量比较高的书籍和成功励志书,让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思想。第二,鼓舞学生写读书感悟和生活感想,把每个学生调动起来,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并且把每个学生的文章,展览在班级和校外橱窗里,逐步肯定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我们的学生终于快乐起来啦!

三、我们的老师是否幸福

每天看到老师真实的写照是伴着朝阳而出,踏着夕阳而归,每天伏案的背影,每天批改作业的情景,最后搞得是身心疲惫。于是老师们变得没有上进心、缺少责任感,这一切都是教师幸福指数不高造成的,所以关注老师是否幸福是迫在眉睫之事。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了解老师的生活烦恼和工作困难,为老师排忧解难,老师才会变得上进心强、工作热情高。和谐管理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民主调解是每个老师的心声,倘若真的能站在老师的角度上,真正地为老师提供上层的服务,笔者觉得老师都会从迷茫中走出来。只有阳光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型的学生,只有才华横溢的教师,才能影响优秀的学生。笔者认为领导应俯下身子去看看每一位教师,因为教师受到尊重是幸福的,受到肯定是幸福的,受到关怀是幸福的,为老师的幸福而提供服务不正是基层领导的所为吗?

教育之路虽然是艰辛的,但是让笔者体验更多的是职业的幸福感!借用李镇西老师的校训:“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感恩社会赐予了笔者这份工作,感恩教研室的老师给了笔者指点,感恩区校长给了笔者发展的平台,感恩所有支持和关爱笔者的领导和同事。笔者想用用一句话概括笔者的成长体会:“爱心是成长之根,爱好是成长之神,爱学是成功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