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以冲突的第二战线

2009-01-16 11:04
环球时报 2009-01-16
关键词:奥兹巴勒斯坦犹太人

编者的话:数个世纪的血与火、恩与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文学不可能不受影响。它被视为宣传和影响民意的最重要阵地,双方都在指责对方煽动敌意。显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让后代平和看待对方,民族和解还有很漫长的路途。

本报驻以色列特约记者 陈克勤

以色列:

民族苦难融入文学

4000多年前,犹太人因躲避宗教纷争和迫害,族长亚伯拉罕率部落向西迁徙。3000多年前,犹太人建国定都耶路撒冷,屡遭亚述、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人的镇压驱赶,3次大流散。犹太人因此流亡世界各地,他们最切身的体验就是没有家园。2000年的大流散,使犹太人失去祖国和民族文字,文学靠宗教为核心的家庭教育代代相传。以犹太教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苦难深深融化在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传统中,如中流砥柱,根深蒂固。犹太人也因此千年流而不散,化逆境为机遇,多难兴邦。

以色列著名的当代作家阿摩斯·奥兹说:“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书。在相当长时间内,除了书,我们民族一无所有。中国人建造长城时,犹太人在看书;埃及人在建金字塔时,犹太人在看书。”有一句犹太谚语说,如果你想在一个冬天躲雨,就造个茅屋;如果你想在许多冬天里躲雨,就造一所石屋;如果你想被子孙后代铭记在心的话,就建造一座石墙环绕的城市;如果你想“永垂青史”,那就写本书吧。犹太人是最喜爱读书的民族,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和读书量等数据全球领先。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本·耶胡达创作了一部希伯来文字典,希伯来语复活了,以色列现代文学也随之迅速发展。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诠释严肃的话题,用乐观对待苦难,内容大都围绕大流散、大屠杀、战争、冲突、移民、社会问题等沉重题材。发展至今,以色列文学更是突破了政治和宗教主题,放眼关爱、人类与自然、妇女、环保等全球问题。当代以色列文学最先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格农称雄,现在公认最出色的是3个人:奥兹、耶和舒华和格罗斯曼。此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比如爱泼菲尔德、布鲁姆、马塔龙和沙布泰等。

以色列作家大都是左翼和平活动家,经常和政客激烈争辩,甚至猛烈抨击。在以色列,作家、学者比政客和实业家更有名望。奥兹说,在以色列,像他这样经常和政府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至少占90%,却从不担心会被送进监狱。顶多就是被扣上许多帽子,奥兹就曾被称为“以色列的叛徒”、“阿拉伯人爱好者”。不过,许多以色列作家均被视为“阿拉伯人爱好者”。

奥兹说:“犹太民族是喜欢表达异议的民族”。“质疑和争论,可以视作以色列文化的助推器。清楚这一点,有助于理解以色列文学和以色列的今天。”“没有哪本著作毫无争议。从你是一名小学生开始,你就被鼓励去和别人争论。”犹太人买书,似乎就是为了向作者找茬、争执,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大师的作品。犹太人相信文学拥有改变命运、粉碎政治谎言的力量,文学被作为“以色列的良知”。

幽默是犹太民族的一大特点,人们喜欢讲笑话,彼此嘲弄,文学作品也深受其影响。奥兹说:“幽默感是消灭狂热分子的最好办法,一个人总是不停地笑啊笑,怎么会变成狂热分子呢?”辨别黑白很简单,世界上更复杂的问题往往是白与白。奥兹的作品就反映了两个善良人的婚姻破裂悲剧,两个同根生的民族却兵戎相见。奥兹认为,两个同属于一个父亲的孩子间没有爱,相互报以仇视,这种比喻可以用来形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冲突是一个悲剧,是正确者与正确者之间的冲突,而不是正确者与错误者之间的冲突。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要进行一种历史的妥协、一种痛苦的妥协。在奥兹的词汇表里,妥协与生活是同义词,只要生活,就必须有妥协。他认为,伟大文学的秘密正是从不同视角看待自己和本民族文化。人们从书中学会妥协,让步意味着对生命的尊重。▲

巴勒斯坦:

抵抗和流亡是文学主题

巴勒斯坦文学分为被占区文学和流亡区文学。在对故土的怀念和斗争中,巴勒斯坦人建立起回归家园建国的目标。巴被占区文学开始时只是农村流行民歌,表现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艰难环境造就了大批诗人,他们摆脱悲观情绪,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被占区作家大多遭迫害,又称“抵抗文学”。流亡区文学,初期作品带有失望和思乡情绪。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作品基调发生了变化,开始表现愤怒和呐喊。随着武装斗争的开展,其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变为歌颂民族解放斗争。

巴勒斯坦现代文学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诞生,不少作家为之献出生命,在文学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达尔维什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巴勒斯坦最伟大的“民族诗人”。2008年8月9日,达尔维什逝世,享年67岁。巴勒斯坦当局宣布为他举行国葬,哀悼3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说:“达尔维什,你是巴勒斯坦的基石,你的足迹就是我们人民的足迹,你团结了我们,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用诗歌树立的大旗,终将飘扬在我们永远的首都——耶路撒冷的尖塔、教堂和殿墙上”。巴勒斯坦百姓为他哀悼送别,沿街悬挂着他的遗像和巴国旗,以及“这块圣地呵,充满魅力,为之生死”等著名诗句。

达尔维什是巴解放事业斗士,是巴宪章、独立宣言和国歌的起草者。他用诗歌描绘巴勒斯坦故土沦丧和颠沛流散的苦难,讴歌建国理想与和平,呼唤巴民族精神,鼓舞为独立而奋斗。

在巴勒斯坦人看来,“他的诗总能道出我们的心声,而当读他的诗的时候,我也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同时,他辛辣冷峻的批评也指向巴勒斯坦内部。当阿拉法特批评巴人民是“不知感恩的民族”时,他当场光火:“那你自己去找另一群人民吧。”哈马斯政变占领加沙后,他愤怒批评:“我们胜利了。加沙从西岸那里赢得独立。一个人现在有两个国家,两名犯人现在谁都不理谁。”以色列人对他感情复杂,钟情于他的优美诗句,反感他强烈的民族情绪。以色列教育部长曾经提议把他的诗列入课本。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文化部文学及出版总监加桑·查坦也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是巴作家协会“诗之家”的创始人之一,巴作协现有500多名会员。他认为,现代伊斯兰文化在本质上是世俗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巴以冲突现状使中东保守主义抬头,但很多人赞成民族和解和现代化。阿拉伯有句谚语:“更糟糕的事情反而会让你发笑”。在文学作品中,幽默成为反击武器,面对暴行,仍然能微笑。▲

猜你喜欢
奥兹巴勒斯坦犹太人
自尊
天下
巴勒斯坦 女孩
巴勒斯坦冲突再起
酒吧游戏知多少
巴勒斯坦发生校车事故
《绿野仙踪》读后感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
犹太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