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阅读模拟题

2009-01-17 07:34向汉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期
关键词:鸟巢建筑

向汉波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强调,“鸟巢”应该是一种和北京的景观相协调的建筑,不是一座可以放在其它国家和地方的体育馆。那么,这个建筑是怎样体现它和中国文化的关联的呢?

这座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的特征。中国造型艺术有两类,一是平面的书画,二是有着空间造型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以及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然而,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所谓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这一物体的美学价值。我们在众多的中国文物上可以找到许多无与伦比的典型。

虽然是单一造型,但是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基本的运动线,即由两种相反方向的运动构成一条曲线,那就是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无论是古代青铜器和陶瓷造型,还是民间的剪纸和刺绣,我们都会在上面发现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此外,这个巨大的容器在“混沌”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这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无论是造型、美学,还是技术,都通过视觉形象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那么那些网络、镂空以及单一器物形态的完美性,正是在单纯与丰富之间获得最佳状态的协调的。

“鸟巢”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几乎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彩陶外观上那些纹样应该说是古人文身习俗的转移,因此,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而表层处理意识也来自人类潜意识的深层。在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的“舞蹈彩纹陶”,是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跳舞纹样,用于间隔和表现河水的水纹,都有加强身心运动的韵律。那件“网形彩纹陶钵”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而那镂空通透的外观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还有将偶然出现的冰裂纹固定为新美学的“冰裂纹哥窑鼎”、民间缠线艺术、手艺人手下的篓筐杰作、有着吉祥寓意的十二生肖等,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文化遗传基因。

中国文化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成为这座巨大体育馆建筑设计的最初的出发点。那些让我们感到粗犷的原始空间,是一种深刻的暗示,诱惑我们向原始的“零”空间回归。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设计已经证明,那种最为混沌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量和丰富性,这种造型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超越我们现代的建筑传统。

(选自《“鸟巢”与中国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鸟巢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鸟巢”是一种和北京的景观相协调的建筑,有着中国古代单一造型文物的特征。

B、“鸟巢”建筑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如彩陶文化、江南园林文化等)几千年的遗传基因。

C、“鸟巢”在“浑纯”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D、“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

2、下列对“单一造型”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的物体的美学价值。我们在中国文物上都可以找到。

B、单一造型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基本的运动线,即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

C、单一造型的美学价值贯穿中国文化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D、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单一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为混沌、最为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和丰富性,这种造型极有震撼力。

B、“混沌”与“秩序”这一矛盾统一体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

C、“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充分考虑到了现代城市的建筑布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D、“鸟巢”建筑体现了一种混沌原始的造型观念,它让我们人类潜意识的深层向原始的“零”空间回归,因此它的设计也是原始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垂钓/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晴,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军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女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霜冷长河》)

1、文章第1段“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贱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中,“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九段中“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一句应该如何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段,作者对海参崴的海作了详细地描写,请你概括作者笔下的“海参崴的海”有什么特点?并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表面上看似在叙事,实质上却在说理。从写法上看先引出那一胖一瘦两位垂钓者,接着不是花浓墨写这两位老人垂钓,而是刻画两人的心理活动,一正一反,一喜静,一好动,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丰富的哲理内涵。请你从文中概括出三条哲理,并选择其中一条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0分,每小题5分)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穋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穋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刘基《尚节亭记》)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札记·中庸》的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备:很充分B、故让国,大节也让:辞让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鲜:很少D、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比:比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徒为玩好而已,而又与吾徒游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佩以玉,环以象,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⑥故让国,大节也

⑦好植竹,取其节也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A、①⑦⑧B、②③⑤C、④⑤⑥D、④⑤⑧

4、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不仅仅是好玩,所以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会稽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明志,这的确具确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

C、泰伯、于思能守大节,而同样的事,季子、曾子却不能做到适宜,所以节操对人来说是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要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

D、《礼记·中庸》认为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刘基这些人交游,恰好说明,为人在世在做事前预先计划的必要性。

5、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典诗歌鉴赏(36分)

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天台道上早行/(宋)戴昺

箯舆轧轧过清溪,溪上梅花压水低。月影渐收天半晓,两山相对竹鸡啼。

(1)诗句“月影渐收天半晓”中“收”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写景,无一字言心中之乐。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喜悦的情感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伯牙绝弦图/(宋)郑思恩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1)请你找出这首诗的诗眼。(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语言特点上谈谈你对最后两句诗的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幕,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无名氏

钉鞋踏破祥符路,似白鹭,纷纷去。试盈幞头谁与度。八厢儿事,两员直殿,怀挟无藏处。

时辰报尽天将暮,把笔胡填备员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两条蜡烛,半盂馊饭,一阵黄昏雨。

[注]:“(录/皿)”,音禄,小匣,“试(录/皿)”即文具盒之类的用具。“幞头”为宋人通用头巾。“八厢儿事”即许多兵士,“直殿”指朝廷侍卫武官,举子进入考场之时,既有许多兵士搜查,又有两员朝廷武官监督。

(1)第一首词的下片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中的“闲愁”所指是否相同,为什么?无名氏《青玉案》以什么样的手法描绘出了怎样的举子形象?试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鸟巢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造个鸟巢好安家
山居中的石建筑
鸟巢
去鸟巢、水立方看电影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