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2009-01-22 07:27周文学
职业·中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模具考试实训

周文学

近几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招生持续火爆,大家在高兴之余也有一种深深的忧虑。因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压力很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一、要营造专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平台

1.良好的学习环境

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比普通院校的学生稍逊一筹,但绝大多数人的上进心并不差。学生的这种上进心能否持续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取决于学校的学习环境。作为科技含量较高、实践性较强的模具专业,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第一要把学生的学风建设和教师的教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教风,从广义上讲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本文指的是教育劳动态度。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持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是长远的、深刻的,是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第二要形成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最好方法是教师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通过教师的科研活动带动学生参与。在这方面,我校一直提倡教师要以解决生产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研的主要任务,并形成了较好的激励机制。以创新为主题的一年一度的技能文化节,则为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的氛围提供了条件。在模具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科研活动主要以设计产品和制造模具为主要内容,上进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参加这样的活动,带动了其他人的学习积极性。

2.良好的实习、实验环境

模具专业的理论知识是很重要的,但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的东西,却并非易事。多媒体、动画、视频及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实习与实验的环节却是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我们在冲压机上试冲各种不同模具的同时,讲解泠冲压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注塑机上操作生产塑料制品的同时,讲解注射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看的到摸得着的东西,学生很容易理解。在现场,学生可以一边拆装模具的实物一边动手试模,避免了一本书上完后,学生考出了合格的成绩,但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的现象。

3.提供实现创造与创新的平台

在学习与创新的过程中,停留在设计阶段的构思与方案,还是抽象的东西。这些抽象的东西倾注了教师与学生的大量心血,如果能够把它们转化为成果,就是一种质的飞跃。我校的领导十分重视与珍惜师生的创造与创新热情,为师生实现创造与创新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具体的做法:一是学院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上给予保证;二是开放学院的实训与实验设备,并对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科研项目给予经费扶持;三是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对优秀的科研项目给予奖励。我院模具专业的师生曾设计了一套生产手用钢锯架的模具,一套电工剥线钳的模具。这些模具制造完成后,其生产产品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实训内容,而产品又可提供给机械及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实训实验使用。对学校来说提升了教学的层次,对师生来说实现创造创新的设计,成功带来的信心将是未来获得进一步成功的前提。

二、把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要求学生接受本专业必备知识的课程学习、实验和实训

在教学中以模具制造作为实例,讲授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及相关的制造工艺技术课等方面的知识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并参加以上课程的实训,参加模具的制造,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2.培养学生具有能较快适应为企业制造模具或其他产品的能力

从向学生讲授测绘模仿设计模具的基础知识着手,训练学生独立设计制造模具的能力。学生从入学开始每个学年都要安排实训,以五年制的学生为例,一年级时,学习文化课为主并参加体验性的实训教学;二年级时,学习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的动手能力;三、四年级时,学习并体验制造模具的初步技能;最后的学习阶段则要求加强制造工艺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设计并制造出一副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

模具制造阶段采取项目教学法,模具的题目可以由老师布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报老师批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定设计与加工的方案,形成一定的意见后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在这期间老师起到了组织者的作用,要随时处理各个小组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各个小组提交合格的模具,并向全班汇报整个设计制造完成的过程、小组成员所起的作用及成绩,才算完成这一环节的训练任务。

三、考试要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考试的方式和方法对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职业学院的考试分理论与技能两个部分,如何选择考试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很大。传统的理论考试重结论、轻过程,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大多能考出较好的成绩;技能考试则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只能考专业技能中的一小部分,而大多数试题的内容都集中在基本功的测试上。当然,这样的考试效率高、可操作性强,有其合理性。但我们认为必需加以革新,要增大平时检查测验的比重。在模具专业,我们对那些要求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和专业知识采用口头问答的方式进行测试。在技能方面,则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上,对操作过程掌握的熟练程度上。

四、开拓第二课堂,走工学结合的路子

1.要注重实习环节的实效性

我们将在校内的操作技能训练称为实训,模具专业学生在校内实训阶段,基本掌握了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特种加工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普通机床的操作方法及钳工的的基本功,对模具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到校外的企业去称为实习。实习单位既有学校安排的,也有学生自己联系并得到学校认可的。对模具专业来说,学生到企业去过一段时间以后眼界大开,尽管学生是以在师傅旁边观看为主及做一些辅助的工作,但这些都是学校里没有的,或者是书本上没有的,效果很好。

2.建立生产性的实训车间

工学结合强调的是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建立生产性的实训车间,给参加实训的学生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我们模具专业主要承接小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机加工及特种加工业务。另外也生产本校学生自己使用的钳工、电工工具等。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给了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我们也仅仅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五、选择真实课题作为毕业论文

在校的最后一年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这是培训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最集中的阶段。模具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应该选择真实的课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测绘模具来进行重新设计,也可以根据产品实物或者图纸进行设计。根据模具专业的特点,论文最好包含设计与制造两个部分。设计部分重在模具的结构和原理,重在对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而制造部分则着重在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

综上所述,培养模具专业的人才要注重实践的环节,要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是培养模具专业人才的途径。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模具考试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擦擦模具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