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乡望

2009-01-22 08:34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伟人余光中海峡

傅 誉

和所有家住岛屿的人一样,我对于身边这片海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复杂感情。这片土地漂泊在大海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村里的渔民就纷纷下海捕鱼,撒下一网网大海深处对土地的无尽思念。海上几千年不曾改变的风帆和荒岛。水草或孤鸟,或许可以被看作生存、收获和希望,却更像是羁绊、思念与感伤。

我们身边的人,大都熟悉这样的句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并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我的日常生活除了新闻和课本也几与台湾无关,但我还是默然了。或许是因为大海带给海岛人与生俱来的愁绪,或许是长年在外求学和父母的隔海相望,恍然间“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谈不上炽烈,却终让自己感动不已。

然后我了解到,那首诗的作者,叫余光中。

先生是南京人。似乎所有南京人对于民族对于国家都有一种天生的敏感,百年来六朝古都的兴衰荣辱,几乎就是半部中国的现当代史,如同大海带给我们独一无二的气质一样,先生自幼成长在溢满浓郁中华气息的城市里,古都的气魄和神韵潜移默化在先生身上烙印出伟大的气质,也注定先生的心在历经漂泊之后,终将回归这片土地。江南静谧的童年结束在日寇的铁蹄下,他从水样的江南梦中醒来,一下子便面对民族生死的抉择,无尽的轰炸,异族的屠杀,刺刀和刺刀上的血在风中悲吟。十余年的流浪,几经波折,九死一生,在他二十一岁那年终于来到了台湾,算是有了一个暂时的家。

有人曾对先生在一个敏感时期离开大陆奔赴台湾指手画脚,说是一种背叛,并以此怀疑日后先生怀乡之情的纯洁性。对于这一点,其实先生自己说得最清楚:“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历四十三年。洪水成灾,却没有一滴溅到我唇上。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淘空。”

先生在台湾几十年,从一个意气风发、“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青年到一个“成就一时无两”、阅尽悲欢、自发苍苍的长者,其间有过迷茫,徘徊,但最终,海对面的那片土地母亲般的召唤让他皈依于龙的信仰,皈依在儿时江南的乡愁里。

我曾无数次想象先生在凛冽的风中,一个人,遥望着陆地的尽头,海的那一边,正如村口的孩子守望着出海的父母的船只:“我会在对岸/苦苦守侯/接你的下一班船/在荒荒的渡头/看你渐渐靠岸/水尽,天回/对你招手。”或者又是这样的句子:“一道海峡像一刀海峡/四十六年成一割,而波分两岸”,还有“听山下/潮去潮来的海峡/一样的水打两样的岸,回头的岸是来时的岸吗?”还有,还有……人总是制造牢笼来束缚自己,制造屋子把自己与自然隔绝,制造船把自己与大海隔绝,然而海峡和岛屿并非是人所创造,却不幸戴上了镣铐。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捶胸顿足,而先生却用平凡的笔写下不凡的乡愁,写下伟大的情怀,他喊出了一代人思家的愁苦。对比先生浩然伟大的国情乡愁,我只不过是区区少年彷徨。然而我知道,无论在台北,还是巴黎、纽约,先生的心都是一片磁针之石,不指故乡不肯休,我心亦然。

汶川地震,无数同胞埋骨青山,举国哀悼,我心情沉重,随便翻几页诗歌以求半静,读到“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时,竟至于潸然泪下。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怀,发自肺腑,便最易被一种相似的情怀感动,先生用看似波澜不惊的笔触道出真挚浓厚的情感,怎不引人联想,动人心魄!

自古中国文人最多愁善感,一论乡愁,大多诗兴勃发,然历史上思乡佳作大多只是单纯的流浪,回家虽难,却还是可以想象的,然而临发又开封的家书,南归的鸿雁,着花的寒梅,可以慰藉历代文人的思乡之情,却都承载不动先生的乡愁。眼前的海岛不是永远的家,我在漂泊,家在海的那一边,写一封信给母亲,天高浪远可信没有翅膀,诉一段愁苦望西岸,可海峡除了悲风就是不安的警灯。先生与无数浪子一样,和整个台湾,所有漂泊的华人一样,多少次梦见骨肉团圆,梦见江南的水,西北的沙,梦亲人的脸,落一枕的泪。先生是无数望乡人中的一个,当别人沉浸在无尽的哀痛里迷惘不已时,他却用笔诉尽衷情,笔起笔落,台湾默然了,大陆默然了,全世界浪迹天涯的华人默然了。思念从未停止,只是无从表达,那些读着先生乡愁的山东话、上海话、四川话,在刹那间融成了一样的声音,一样的感动。先生用肺腑之音在海峡边日日哭诉,夜夜守望,然而被人所利用的牢笼却许多午依旧:“一道探照灯警告说,公无渡海/一艘巡逻艇咆哮说,公竟渡海/一群鲨鱼扑过来,堕海而死/一片血水涌上来,歌亦无奈。”

海峡是政客的筹码,于是千千万万的妻离子散也便一道成了筹码,先生写下了这民族的泪滴。政客信仰选票,文人信仰感情。先生用诗用心作抗争,不,那不是他一个人,那是一个民族在抗争,乡愁概括不了先生的一生,然而先生却成为这个民族乡愁的代表,正如看到李白想到酒和月亮,看到苏轼怨到大江东去,凡是月光所照之处,部有华人,凡有华人之处,一提先生,便知乡愁滋味。

或许有人质疑先生的伟大,然而我想不是任何人随随便便就能成为一个民族的某种精神图腾的,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代表了精忠报国,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代表了忧国忧民……他们都是万众景仰的伟人,而先生“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则代表了一个民族的乡愁与精魂,他在我心中堪称伟人。因为有这样的伟人,无论分裂势力如何猖獗,我们的民族力量依旧巍峨;因为有这样的伟人,无论是异族入侵还是西风四起,这个民族的魂魄都能清楚地找到自己的根和本源,潜伏在心中的民族归属感是无论何种刀枪都戕杀不了的。

其实伟人和普通人都生存在同样的世界里,所不同的是,伟大的人能表达出普通人无法表达的情感,而后者,只能一次次被前者所感动。余光中的伟大使命,就是将这种感动唤起。无论岁月如何沧桑,无论两岸还将经历怎样的坎坷变迁,余光中与他唤起的千万乡愁终不会老去,他将和他伟大的乡愁文学一起,永生。

猜你喜欢
伟人余光中海峡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智珠
不怕找茬
海峡吟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德雷克海峡
魔鬼海峡
我看伟人与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