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 建设宜居和谐新城

2009-01-25 08:04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22期
关键词:长治市长治处理厂

郝 婕

长治在全国率先以“循环经济”的理念科学发展城市,实行城市循环两大产业链,探索出一条城市循环发展“长治模式”。

在长治短短几天的采访中,不论在城乡的大街小巷,还是在机关大院、企业生产园区,用绿意盎然、干净整洁来形容应该是最贴切不过了!就在市委市政府的院外,一边是车水马龙的道路,一边是茂密树荫下,有靠椅上的花甲老人,也有坐在童车里的幼儿,看他们悠闲自得,仿佛置身安静的公园。在长治,我呼吸到带着草香树味的空气,也看到了满天闪烁的星星,还看到一个小女孩跑回20多米,把手里的雪糕纸放进垃圾筒的小小举动。长治不仅是山西人居环境较好的一座城市,也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活动中提高了市民的文明意识,让人一改对长治这种煤炭资源型城市污黑脏乱的想法。

1946年6月全国第一个地级市——长治市人民政府成立。60多年来,长治市城市建成区由解放时不足4平方公里,拓展到4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万余人增长到67.9万人;城市基础设施由日本人留下来的可供几千人吃水的自来水公司和5.4公里的土马路,发展到城市日综合供水能力41.28万立方米,建成了主城区“九纵九横”和“内环外环”道路网,市区道路总长度219.53公里;开通公交线路95条,公交车474辆,市区出租车1800辆;城市煤气供气10万户;城市冬季集中供热847万平方米;建成了143个街头生态游园,市民出门300米即可入园休闲。

从以上数字我们可以看出长治60多年的历史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是,随着城市逐步扩大、人口的逐渐增多、城市各种功能的逐日健全,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等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如何进一步科学谋划城市发展,为人民提供环境优美、生活和谐、富裕文明的生存环境是当代政府案头的重要问题之一。长治在全国率先以“循环经济”的理念科学发展城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说起循环经济,我们知道或听到最多的就是工业方面的循环发展,像体现在延长产业链,资源的综合利用,废物利用等方式。而谈起城市的循环,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城市怎么能循环?长治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在积极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程中,不仅探索出了先进的工业循环经济经验,也在城市循环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长治模式”。在长治市城建局李秀亭局长看来,城市循环的最终目的应该就是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身心健康”等人民生活、生存的高质量城市。

让我们先来看看长治城市循环的两大产业链。

一是城市生活垃圾-分捡-可利用废物回收链。目前长治市有3个垃圾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生活垃圾通过分捡、筛选,废旧塑料、金属等被回收利用:各种砖头、石块被粉碎,重新制成建筑材料:有机生活垃圾经过发酵,生产营养土;其余不可利用的垃圾经过焚烧,产生余热用于取暖,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是污水-中水-再利用链。目前长治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4个,在建的污水处理厂3个,其余县区也都在积极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处理后产生的中水,可被电厂、建筑企业等再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

发展城市垃圾循环利用。城市垃圾处理事关人民生活、生存的重要问题。城建局李秀亭局长告诉记者,随着市政公用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绿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的环境卫生成为突出问题。在2001年6月,长治市曾发生了全城垃圾滞留的严重事件,长治以此为契机加速了城市环卫体制的改革。

从2002年以来,长治市连续加大了对城市垃圾处理的投资费用。2002年投资220万,在街道两侧,公交车首末站,游园等地段增建了17座造型别致、设施完备的水冲式公厕,增修地站式垃圾中转站54座;2003年8月,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投资386万元、占用沟壑地20亩,在郊区老顶山镇冀家庄两侧修建了垃圾卫生填埋场,库容量11万立方米;“非典”期间,投资417万元,建成特种垃圾焚烧中心,日处理医疗废物3000公斤;2004年9月长治市主城区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总投资15587万元,包括一座二级生化处理厂和15.1千米截污管网,日处理污水量10万立方米,使主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城市污水一级B类排放标准,使漳泽水库上游64%的污水得到净化。同时,中水回用工程也启动。

2004年9月,长治市民营企业-润禾环保有限公司筹资4500万元,在市郊小公庄建起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采用综合分类处理工艺,实现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年处理垃圾19万余吨。

针对社区卫生管理,对已通煤气、暖气的居民小区和办公楼一律实行垃圾通道封堵,单位、居民区的垃圾定时投放,定时清运;在日常管理上,市区实现了主次干道“二扫全保”,背街小巷“二扫二保”,环境卫生达到“七净五无”,垃圾日产日清,无公害率达100%。

黑水河是贯穿长治市区南北的城中河,全长2362.8米,2005年8月黑水河景区绿化、美化、亮化等扫尾工程全部完成,石子河、黑水河13.5公里截污管网投入使用,污水潜入地下,清水回流河道,黑水河的黑、臭形象变成了城市河道绿化风光带,200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到2008年底,全市共建成特色游园143个,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037.9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8%,绿地面积达到1898.07公顷,绿地率达到4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1平方米。

依托东山西水、建设南秀北美!长治市区山环水抱,东面有50平方公里的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面有46平方公里的长治国家湿地公园,构成了神秘迷人的生态景观和湿地风光。城市化的科学布局,循环发展,长治在实现转型发展的同时,完成了城市发展的漂亮转身!

编后语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全球控制碳排放和国家倡导可持续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长治作为我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了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生态环境,高瞻远瞩制定出政策措施,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突破发展瓶颈,走出了一条具有长治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转型后的长治,经济发展有了新支点、城市建设有了新面貌、环境有了新突破、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今日长治,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古韵犹存中更具现代化魅力!

猜你喜欢
长治市长治处理厂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打开群众增收致富幸福门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长治市:开展病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长治市财政局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