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适用“饥饿疗法”吗?

2009-01-25 08:04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22期
关键词:车商缺货车市

何 芳

“有市无车”的局面是部分企业为了短期利益制造的泡沫,而从长期来看,人为制造的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

一方面是车商宣称汽车缺货、进行加价销售;一方面却是优惠促销信息不断。那么,临近年关的车市究竟是真的缺货,还是车商祭出的“饥饿疗法”呢……

车市缺货

今年中国车市的火爆地球人都知道,也羡煞了欧美日韩车商。对此,我们可以从近期中国车市流行的“无现车”这句话可以看出。但伴随着这股热“火”的背后,却出现了一些怪现状,一方面是优惠促销信息不断,一方面是车商宣称汽车缺货、祭出的“饥饿”营销疗法。

“饥饿疗法”是一些厂家故弄玄虚,把供货本不紧张的车弄得很缺货,让消费者产生“饥饿感”,从而加价购买。这其中,既有自主国产车、又有合资车型,同样也有进口汽车,在市场上都形成了“有市无车”的现象。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品牌美誉度不高、车市销量也不高的一些品牌,也玩起了“饥饿”营销,趁机加价,赚点甜头。

汽车加价销售从本质上讲是市场调控行为,但一些厂家却更愿意将其作为产品优质的标志,于是有的借机故意压低价格,打压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然后通过经销商加价方法,把低于竞争对手的钱赚回来。一方面在降价,一方面降价的车市场缺货,要购买就要加价,有的加价幅度还刚好和降价幅度相当,让人怀疑又是厂家与经销商连手的一次营销操作。

别“饿”过了头

其实,很多厂家都曾明确表示,不允许车商擅自加价,但在长时间博弈中,厂家也对这种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业内人士介绍,加价提车是汽车供销矛盾突出的产物,供不应求致使某些热门车型出现了交款后长时间提不到车的情况。在国外,订车等车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然而在国内,购车潮刚刚兴起,许多家庭都是首次购车,兴奋的心理加上面子问题让不少消费者提车心情非常迫切。一些4s店正是抓住了买车人急于购买新车的心理,推出了加价提现车的销售方法。然而加价提车同时也打乱了交车顺序,加价的顾客优先拿车,等待的顾客可能等待期继续延长。

“加价买车,你买不买账?”一项针对汽车加价销售的网络调查显示,选择加价买车的比例占12%以上,选择等待的接近50%,只有少部分人选择坚决反对。

挨宰派认为,买车与买房相同,都是大件,最看中的是性价比。房子有一个建设周期,车子不同,加点钱能买,而且改变的是生活品质,只要加价不离谱就可以考虑。等待派认为,尽管车市火爆,但毕竟整个车市是买方市场,可选择的车型也多,只要不是着急用车,就先等等再说。反对派的理由是,上市新车没有任何优惠,而目前车型可供选择的很多,何必加价买车而不选择一款价格实惠、口碑好、也不用等待的新车。

实际上,“饥饿营销”打的就是心理战。中国人普遍有一种缺乏理智的购物习惯,那就是跟风。当商家营造出一种商品大卖或是有钱也买不到的氛围时,反而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是,国内车市的热销得益于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拉动,然而车市竞争如此激烈,4s店越开越多,替代车型推陈出新频率加快,市场很难有永久的赢家。尽管消费者购买加价车,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一味的只关注赚取当前利益,而忽略对顾客的服务、忠诚度的提升,只会是短视的做法,最终无法赢得市场。所以说,车商玩饥饿还是得悠着点,万一“饥饿”玩过了头,到头来苦的还是车商自己。

猜你喜欢
车商缺货车市
德媒:中国车市“从没这么卷过”
今年河蟹产量高、规格大!因脱壳晚,中秋可能缺货,后期价格走势有点悬
新能源将成车市新拐点?
车市复苏保质期能有多久?
2015年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汇总表
今年车市还拉得出小阳线吗
车商进军能源产业
我是谁
图解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