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

2009-01-25 08:04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22期

新闻聚焦·政策

各方激辩新能源产业过剩与否

针对目前工信部、发改委发表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所指出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严重”,近期科技部派出相关官员和专家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研,得出结论是,“产能过剩”的判断有失公允,并担心这一论断会误导舆论,从而影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

就这一问题官方在辩,民间也在辩。9月14目,由上海市科委、GE中国研发中心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的“中美新能源论坛”上,亦传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新能源产能过剩导致更有效的竞争,从而选择出更科学的技术路径、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价格,特别重要的是选择出最优秀的企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讲到。

“中国风力发电在搞大跃进,一哄而上的企业可能将有一大半被淘汰,这将造成巨大浪费。目前最需要的是静下心来突破一些关键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则针锋相对地指出。

为求得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工信部和发改委目前又派出多个调研团队奔赴地方,摸底新能源产能,以便为后续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另外,有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

有观察人事指出,以往中央政府部门对某个行业的判断总是“一锤定音”,而现在却出现了公开的争论,这是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又一重大信号。

国内

严禁以非法定理由拒受“民告官”案件

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全面准确理解和适用行政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严禁以任何非法定理由为借口,拒绝受理某类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另行规定限制当事人起诉的其他条件。

行政诉讼通常被称为“民告官”,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问题。

2000亿环评审批项目未得到批复

1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三部门召开“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会议披露,今年环保部共批复339个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涉及到投资17210多亿元,对其中47个项目未批复,涉及了投资将近2000亿元。

李荣融要求重查国企领导薪酬和职务消费

几前,围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荣融出席国资委巡视工作座谈会时说,巡视上作就是用党纪法规的尺度去衡量,检查企业在相关方面是否做到公开透明、阳光下运作。在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和职务消费上,前门要开,后门要关,旁门要消。

外交

奥巴马首次访华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乘坐“空军一号”抵达上海,开始了对中国为期4犬的正式访问。奥巴马是美国首位上任第一年就访华的总统。

周边

日本外相与首相分歧公开化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外相冈田克也11月15日下午进行了上任后的首次冲绳之行。他表示,不希望把美军普天问机场搬迁问题作为明年1月名护市长选举结果的依据。按照现行计划,首天间机场应迁至名护市的边野古地区。

而首相鸠山由纪夫14日在新加坡暗示将参考市长选举结果决定普天间问题。

泰国集会抗议他信在柬埔寨任职

11月15日,泰国民间政治团体人民民主联盟(民盟)的支持者“黄衫军”在曼谷举行集会,抗议柬埔寨首相洪森任用泰国前总理他信。本月4日,柬埔寨宣布正式任命流亡国外的泰国前总理他信为束首相洪森和柬王国政府顾问,引起泰国强烈反应。

就海上交火事件朝鲜军方向韩“表明立场”

11月13日,朝鲜军方向韩国军方发出通书,就11月10日早午在西部海域发生的交火事件表明4点立场,表示朝鲜将为保卫海上军事分界线采取“无情的军事措施”。

欧美

美决定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

11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宣布,美国将加入一个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正在新加坡参加会议的亚太商界和政府领导人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华盛顿加入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所达成的自由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协定——的决定。

欧元区经济第三季度走出衰退

11月13日,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4%,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经济萎缩势头。

瑞士信息保护专员起诉谷歌

11月13日,瑞士联邦数据保护和信息专员汉斯佩特·蒂雷宣布,向瑞士联邦法院起诉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理由是谷歌推出的“街景视图”服务对个人隐私构成侵犯。因为使用者可通过视图镜头在电脑上选定并放大街上人物。

峰会

APEC成员共誓继续经济刺激政策

11月15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发表了《促进持续增长,密切区域联系——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宣言指出,APEC成员将继续采取经济刺激政策,直到持久的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并将于明年制定全面的长期增长战略。

诉讼

美对中国油井管征最高99%反倾销税

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的反倾销税。

美商务部称,在2006至2008年问,美国所进口的中国输油钢管增加了两倍多,去年的进口总额达到26亿美元。中国制造商和出口商在美销售的油井管价格低于正常水平。

投资

中美将组合资公司参与大飞机项目

11月1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达成建立航空电子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双方各占50%股份,并将参与国产大飞机的项目竞标。在签署框架协议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GE的合资公司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成立,双方将各派代表组成管理团队。

灾难

雷灾已造成32人死亡

据中国民政部救灾司透露,截至11月15日14时,中国北方地区严重雪灾已造成32人死亡。

新闻聚焦·国际

联合国称全球超10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11月16日,世界粮食安全峰会如期在罗马召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藉此之际发布了题为《粮食不安全状况》的报告指出,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导致全球饥饿状况急剧恶化,世界饥饿人口已达10.2亿,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饥饿人口最多,约为6.42亿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最高,约为32%。

导致粮食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有四种:一是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重创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贸易和信用交易,同时导致失业率上升,购买粮食的能力遭削弱;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灾难性气候,严重袭击了太平洋两岸的近赤道地区,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世界粮仓”均遭受历史罕见的干旱,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人口大国印度遭遇40年来的空前酷早,粮食供给受到严重制约:三是富人的汽车吞噬了穷人的“活命口粮”,特别是美国玉米工业消费增加迅速。四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产粮能力趋减。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表示,要满足到2050年增长到91亿的世界人口的粮食需求,全球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0%,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必须增加一倍,而这必须要面对以上挑战,特别是气候变化和迅速的城市化。

为了呼吁全球行动起来消除饥饿,表达对世界饥饿人口的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从11月15日起各自绝食24小时。